1.选择题- (共6题)
A.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无以,则王乎 |
B.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C.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是以君子远庖厨 |
D.从而刑之 欲辟土地,朝秦楚 |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为之踌躇满志 | B.手之所触,肩之所倚 始臣之解牛之时 |
C.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以无厚入有间 |
①求也为之,比及三年 ②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③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④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
2.文言文阅读- (共2题)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平?”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单,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小题1】下列字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则王许之乎 许:答应 | B.百姓之不见保 保:爱护、保护 |
C.何以异 异:区别 | D.天下可运于掌 运:运转 |
①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②今恩足以及禽兽 ③百姓之不见保
④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⑤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④⑤ | D.②④⑤ |
A.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 B.舆薪之不见 |
C.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 D.是诚不能也 |
A.文章开头,用巧妙的设喻的方法,说明君主不施行仁政、成就王业,是自己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目的是劝齐王推行仁政。 |
B.文章中间为了要分清“不为”和“不能”的区别,作者又运用设喻并结合对比的手法,把深奥的道理说得十分清楚明白。 |
C.作者针对当时社会长幼无序的状况,竭力推崇尊老爱幼的崇高品质,认为只要做到这样就能把国家治理好。 |
D.这段文字多次运用设喻和对比的方法,阐明了施行仁政关键在于有所“为”的道理,说理明白晓畅,很有说服力。 |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 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官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小题1】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是( )A.素善留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 | B.距关,毋内诸侯 距同“拒”,据守 |
C.籍吏民 籍,造册登记 |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感谢 |
A.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 B.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
C.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A.项伯回到军营,把刘邦的话如数告诉项羽,并趁机为刘邦说情。项羽竟然答应了,刘邦也如愿了。 |
B.刘邦邀请项伯,又是敬酒,又是拉关系,用谎言为自己辩护,企图笼络住项伯,让项伯在范增面前为张良说些好话。 |
C.刘邦回答张良“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的问话时,说是有蠢小子唆使,实际上是他自己的想法。 |
D.项伯把项羽要攻打刘邦的机密泄露给了张良,这里,项伯本是为个人情谊,结果却坏了项羽的大事。 |
①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③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④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文言文阅读:(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