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兴城市红崖子满族乡初级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63595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2

1.单选题(共5题)

1.
已知x=2,y=﹣3是二元一次方程5x+my+2=0的解,则m的值为(  )
A.4B.﹣4C.D.﹣
2.
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方式摆放,且∠1的度数比∠2的度数大50°,若设∠1=x°,∠2=y°,则可得到方程组为
A.B.C.D.
3.
已知点P(0,a)在y轴的负半轴上,则点Q(﹣a2﹣1,﹣a+1)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4.
点A(-2,1)在( )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5.
如图,已知,直线分别交于点,NG平分,若的度数为( )
A.10°B.15°C.20°D.35°

2.选择题(共7题)

6.

下列语句中,描述北方地区景观的是(    )

7.

下列语句中,描述北方地区景观的是(    )

8.

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9.

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10.

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1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12.工业上根据氧气和氮气的{#blank#}1{#/blank#}不同分离氧气的,首先将空气{#blank#}2{#/blank#},除去{#blank#}3{#/blank#}和{#blank#}4{#/blank#},然后在低温下,使空气{#blank#}5{#/blank#}.通过控制温度{#blank#}6{#/blank#}液态空气将沸点较低的液态氮先蒸发出来,余下的是沸点较高的液态氧了.

3.填空题(共9题)

13.
49的平方根是________,算术平方根是______,-8的立方根是_____.
14.
在下列各数 中无理数有________个.
,-π,-,-,0,0.5757757775……(相邻两个5之间的7的个数逐次加1).
15.
写出一个解是的二元一次方程组_______________.
16.
在直角坐标系中,点M在X轴上方,Y轴的左侧,到X轴的距离为2,到Y轴的距离为4,则M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
17.
如图所示,在铁路旁边有一李庄,现要建一火车站,为了使李庄人乘火车最方便(即距离最近),请你在铁路旁选一点来建火车站(位置已选好),说明理由:_____.
18.
如图,AB∥CD,∠ABF=∠ABE,∠CDF=∠CDE,则∠E:∠F等于_______
19.
如图,已知AB∥CD,∠A=60°,∠B=49°,则∠1=__________度,∠2
___________度.
20.
小亮解方程组 的解为,由于不小心,滴上了两滴墨水,刚好遮住了两个数●和★,请你帮他找回★这个数,★=_____
21.
如图,ABDE,试问∠B、∠E、∠BCE有什么关系.

解:∠B+∠E=∠BCE
过点CCFAB
____( )
又∵ABDEABCF
∴____________( )
∴∠E=∠____( )
∴∠B+∠E=∠1+∠2
即∠B+∠E=∠BCE.

4.解答题(共5题)

22.
解方程组:(每小题6分,共12分)
(1) (2)
2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蚂蚁从原点O出发,按向上、向右、向下、向右的方向依次不断移动,每次移动1个单位.其行走路线如下图所示.

(1)填写下列各点的坐标:A4        ),A8        );
(2)点A4n-1的坐标(n是正整数)为( ;
(3)指出蚂蚁从点A2015到点A2016的移动方向.
24.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a,0),C(b,2),过C作CB⊥x轴,且满足(a+b)2+=0.

(1)求三角形ABC的面积.
(2)若过B作BD∥AC交y轴于D,且AE,DE分别平分∠CAB,∠ODB,如图2,求∠AED的度数.
(3)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三角形ABC和三角形ACP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P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5.
如图,∠B=∠ADE,∠EDC=∠GFBGFAB,求证:CDAB.
26.
今年春季我县大旱,导致大量农作物减产,下图是一对农民父子的对话内容,请根据对话内容分别求出该农户今年两块农田的产量分别是多少千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5道)

    选择题:(7道)

    填空题:(9道)

    解答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