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2年11月初,意大利、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日本和美国阿拉斯加等地相继发生了里氏5.4~7.9级地震,前后共造成至少48人死亡。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造成8万多人死亡、失踪。2010年1月12日,加勒比岛国海地发生里氏7.0级地震,至北京时间2010年2月23日,死亡人数达22.25万。2010年2月27日,智利第二大城市康塞普西翁发生里氏8.8级特大地震,地震造成至少750人死亡,200多万人受伤。
材料二:2007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爪哇省因暴雨引发山体泥石流事件,造成81人失踪或死亡。事发当天是印度尼西亚海啸事故3周年纪念日,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亚齐地区发生里氏7.9级强烈地震并引发印度洋大海啸,此次海啸造成沿海岸国家23万人死亡或失踪,2 852万人无家可归。
材料三:印度洋海域图。

(1)材料一所示国家都处在世界两条主要地震带上,即 和 ,其中日本和美国处于 地震带上,意大利和巴基斯坦处于 地震带上,而印度尼西亚则位于这两条地震带的交界处。
(2)材料二体现了自然灾害的 性和 性。印度尼西亚泥石流的发生除了与地震频繁、降水集中等自然因素有关外,还可能与该国人民 、 等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有关。
(3)结合材料三中的地震信息,在图上用实线画出印度洋地区的板块边界,注上板块名称,并分析破坏性地震主要集中在印度洋北部地区的原因。
材料一:2002年11月初,意大利、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日本和美国阿拉斯加等地相继发生了里氏5.4~7.9级地震,前后共造成至少48人死亡。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造成8万多人死亡、失踪。2010年1月12日,加勒比岛国海地发生里氏7.0级地震,至北京时间2010年2月23日,死亡人数达22.25万。2010年2月27日,智利第二大城市康塞普西翁发生里氏8.8级特大地震,地震造成至少750人死亡,200多万人受伤。
材料二:2007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爪哇省因暴雨引发山体泥石流事件,造成81人失踪或死亡。事发当天是印度尼西亚海啸事故3周年纪念日,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亚齐地区发生里氏7.9级强烈地震并引发印度洋大海啸,此次海啸造成沿海岸国家23万人死亡或失踪,2 852万人无家可归。
材料三:印度洋海域图。

(1)材料一所示国家都处在世界两条主要地震带上,即 和 ,其中日本和美国处于 地震带上,意大利和巴基斯坦处于 地震带上,而印度尼西亚则位于这两条地震带的交界处。
(2)材料二体现了自然灾害的 性和 性。印度尼西亚泥石流的发生除了与地震频繁、降水集中等自然因素有关外,还可能与该国人民 、 等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有关。
(3)结合材料三中的地震信息,在图上用实线画出印度洋地区的板块边界,注上板块名称,并分析破坏性地震主要集中在印度洋北部地区的原因。
2.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性自然灾害的重灾区是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一带。这两个地区的自然灾害占全球自然灾害的60%~70%。
材料二:一次台风登陆可引起近海区的风暴潮灾害,深入内陆可转化为暴雨。暴雨在平原地区会引起洪涝灾害;在山区会引起山洪暴发,诱发滑坡、泥石流。
(1)分析材料一所属地区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自然灾害的什么特点?并说明暴雨引发滑坡、泥石流的机理。
(3)自然灾害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会起到加剧或减轻的作用。分析说明人类活动会加剧自然灾害的原因。
材料一:世界性自然灾害的重灾区是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一带。这两个地区的自然灾害占全球自然灾害的60%~70%。
材料二:一次台风登陆可引起近海区的风暴潮灾害,深入内陆可转化为暴雨。暴雨在平原地区会引起洪涝灾害;在山区会引起山洪暴发,诱发滑坡、泥石流。
(1)分析材料一所属地区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自然灾害的什么特点?并说明暴雨引发滑坡、泥石流的机理。
(3)自然灾害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会起到加剧或减轻的作用。分析说明人类活动会加剧自然灾害的原因。
3.
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M国一直洪灾不断,1944年的特大洪水,造成300万人伤亡;1988年再次发生骇人洪水,致使3 000万人无家可归。洪灾使该国成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某校地理活动小组拟对该国洪灾的成因作专题探究,请你帮助其完成探究过程。
(1)搜集资料:从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考虑,该小组应查阅哪些自然要素地图?
(2)探讨交流:图中符号N表示热带气旋,分析该天气系统导致该国洪灾的原因。

M国一直洪灾不断,1944年的特大洪水,造成300万人伤亡;1988年再次发生骇人洪水,致使3 000万人无家可归。洪灾使该国成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某校地理活动小组拟对该国洪灾的成因作专题探究,请你帮助其完成探究过程。
(1)搜集资料:从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考虑,该小组应查阅哪些自然要素地图?
(2)探讨交流:图中符号N表示热带气旋,分析该天气系统导致该国洪灾的原因。
4.
有关专家通过模拟区域气候情景,对新疆、甘肃、青海等省区气温与降水变化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未来10~50年间,我国西北地区年均气温升高2.7 ℃,年均降水量增加25%,大部分地区可望逐年湿润起来。结合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疆和南疆年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情况。
材料二:阿克苏河(塔里木河的主源)年平均径流量的变化。
材料三:塔里木盆地博斯腾湖的水位和面积变化情况。
(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发生的明显变化是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2)上述变化对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
(3)简要回答这种变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如何防治。
材料一:北疆和南疆年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情况。
| 1967~ 1976年 | 1977~ 1986年 | 1987~ 1996年 |
北疆年平均 降水量(毫米) | 187.8 | 192 | 229 |
南疆年平均 降水量(毫米) | 66.4 | 73 | 95 |
材料二:阿克苏河(塔里木河的主源)年平均径流量的变化。
| 20世纪60~80年代 | 20世纪90年代 |
阿克苏河的平均 年径流量(亿米3) | 77.7~73.3 | 84.42 |
材料三:塔里木盆地博斯腾湖的水位和面积变化情况。
| 1986~2000年的 水位变化 | 1986~2000年的 面积变化 |
博斯腾湖的水位和面积的变化 | 上升了4米多(超过了1958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位) | 由880米2扩大到1 000米2 |
(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发生的明显变化是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2)上述变化对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
(3)简要回答这种变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如何防治。
2.单选题- (共6题)
5.
下图为“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小题1】关于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2】关于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3】人类在山区进行大规模的工程活动往往容易造成的地质灾害主要是( )。

【小题1】关于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地球内能释放的结果 |
B.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 |
C.两种地质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 |
D.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
A.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 |
B.都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
C.地震灾害可以通过监测和预报避免发生 |
D.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降低滑坡的发生频率 |
A.地震 | B.暴雨洪涝 |
C.滑坡 | D.火山喷发 |
6.
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的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红、紫等颜色,并对其他海洋生物造成危害。据此完成下题。
【小题1】赤潮属于下列哪种灾害?( )
【小题2】赤潮的发生、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以下海区易发生赤潮的是( )。
【小题3】据上题赤潮发生、发展的规律推知,下列哪个地点是防治赤潮的重点区域?( )
【小题1】赤潮属于下列哪种灾害?( )
A.气象灾害 | B.洪水灾害 |
C.海洋灾害 | D.地质灾害 |
A.水温高,污染重,海域相对封闭 |
B.水温低,污染重,海域相对封闭 |
C.水温高,污染重,海域相对开阔 |
D.以上都不是 |
A.杭州湾 | B.莱州湾 |
C.辽东湾 | D.珠江口 |
7.
人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程度。据此完成下题。
【小题1】在人类诞生之前( )。
【小题2】自然灾害的频率和损失出现加速增长态势的根本原因是( )。
【小题3】下列人类活动中,可能导致泥石流发生的是( )。
【小题4】长江三角洲城市化速度加快,成为我国重点建设的三大城市群之一,但也发现其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在加大,原因是( )。
【小题1】在人类诞生之前( )。
A.无自然灾害 | B.无自然变异 |
C.无自然的力量 | D.自然灾害类型多 |
A.世界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 |
B.迅猛的城市化进程 |
C.防灾体系建设的相对滞后 |
D.人类为中心的传统发展模式 |
A.陡坡修筑梯田 | B.围湖造田 |
C.过度抽取地下水 | D.内蒙古过度放牧 |
A.寒潮频繁南下 | B.台风登陆次数多 |
C.人口增长迅速 | D.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
9.
读“20世纪50~90年代广东省年平均受灾情况统计表”,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广东省突发性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居全国之首,其中最常见的气象灾害有()
【小题2】一个时期以来,广东省受灾面积和受灾人口逐年上升的趋势,原因是()
| 50年代 | 60年代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受灾人口(万人/年) | 242 | 743 | 859 | 1226 | 1590 |
成灾农田(万公顷/年) | 18.1 | 43.9 | 53.7 | 82.0 | 89.1 |
【小题1】广东省突发性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居全国之首,其中最常见的气象灾害有()
A.地震、洪涝、台风 | B.台风、暴雨 |
C.低温冷害、冰雹、滑坡 | D.海啸、风暴潮、干旱 |
A.寒潮灾害频繁 | B.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淡漠 |
C.季风环流改变 | D.人口增长快,经济发展迅速 |
10.
2011年初春,甘肃敦煌、玉门等多地遭遇沙尘暴侵扰。在兰州,天空瞬间变成了灰黄色,城区上空能见度急剧下降;敦煌、瓜州等地最大风力达到九级。宁夏部分地区也出现大风降温强沙尘暴天气,气温持续下降了6~8 ℃。新疆哈密地区能见度不到100米,外出的市民纷纷戴上了纱巾、口罩等防护用品,车辆也减速慢行。据此完成下题。
【小题1】沙尘暴属于( )。
【小题2】本次浮尘天气大都出现在夜间,原因是( )。
【小题3】吸入沙尘量过多容易引起肺部疾病,特别是对儿童危害最大。主要原因是( )。
【小题1】沙尘暴属于( )。
A.气象灾害 | B.海洋灾害 |
C.地质灾害 | D.天文灾害 |
A.风力较大,沙尘容易吹起 |
B.夜间湿气大,沙尘容易被吸附在地面附近 |
C.建筑工地大都在夜间施工,导致浮尘扩散 |
D.夜间上升气流少,主要是下沉气流,使沙尘从高空降落 |
A.儿童抵抗能力差 |
B.儿童个子矮,吸进去的都是大颗粒的扬尘 |
C.沙尘对成年人几乎没有影响,但对儿童影响非常强烈 |
D.儿童贪玩,在野外停留的时间长,吸入的浮尘多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