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句子默写- (共1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5分,每空1分)
(1)臣欲奉诏奔驰,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2)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晚有儿息。
(3) ,形影相吊。
(4)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 。
(5) ,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1)臣欲奉诏奔驰,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2)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晚有儿息。
(3) ,形影相吊。
(4)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 。
(5) ,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2.文言文阅读- (共2题)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悯獐
(清)侯方域
客有过侯子以獐献者。侯子曰:“獐可驯乎?” 客曰:“夫至德之世,兽可同群而游,今子无乃有所不信耶,而何獐之疑欤?”侯子曰:“然。” 营室而授獐焉。王仲凫闻之,曰:“子之不善于獐也审矣,曷以授余?” 侯子曰:“子之庭有二物焉,其大者类西旅氏之獒①,而小而骏者韩子卢之裔②也,是皆有欲于獐,奈何?” 仲凫笑曰:“子非特不善于獐也,又且不知吾二犬。吾将导獐而见之二氏,侵假③而共牢以为食,侵假而共寝以为处,侵假而相与为友,而日以益善,予因而安之,岂更害哉?” 侯子曰:“虽然,子曷使童子守之,而犹授獐以索?”仲凫默然不应。
居三日,仲凫以告曰:“吾废吾童子矣。视二氏之貌,且翦翦④焉适矣。” 又居三日,仲凫以告曰:“吾废吾索矣。视二犬之情,且煦煦⑤然亲矣;虽然,獐犹有间焉。” 又居三日,仲凫以告曰:“獐无间矣,与二犬者为一矣。” 又居三日,而二犬伺獐之寝也噬之,獐竟以死。
仲凫蹙然不悦,而语侯子以其状。侯子曰:“子固未知之耶?向二犬之翦翦焉若适者,所以饵吾童子也,既而煦煦焉若亲者,所以饵去其索,而恐或为之援也;既而示之以无间者,乃所以饵夫獐也。撤其防,去其援,而又探得其情,此西楚霸王之无所用其力,而南宫万之所以毙也,何况于獐哉?仲凫大怒,抽戈以逐二犬。侯子曰:“无庸也,夫世之相与为友,日以益善,反出其不意而害之者,其智非始于二犬也。”或曰:“是獐也,狷中而狭外,类于人恒有所不可者,即无二犬,亦将有灾焉。”
(选自《壮悔堂文集》,有删改)
(注)① 西旅氏:古代对少数民族国家的称呼。獒:猛犬。② 韩子卢:猎犬名。裔:后代。③ 侵假:逐渐。④ 翁翁:和睦的样子。 ⑤ 煦煦:和悦的样子。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侯子对凶犬害獐有所警惕的一组是
①獐可驯乎 ②是皆有欲于獐,奈何
③又且不知吾二犬 ④子曷使童子守之
⑤而犹授獐以索 ⑥亦将有灾焉
【小题3】(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4】(小题4)请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子无乃有所不信耶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仲凫蹙然不悦,而语侯子以其状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悯獐
(清)侯方域
客有过侯子以獐献者。侯子曰:“獐可驯乎?” 客曰:“夫至德之世,兽可同群而游,今子无乃有所不信耶,而何獐之疑欤?”侯子曰:“然。” 营室而授獐焉。王仲凫闻之,曰:“子之不善于獐也审矣,曷以授余?” 侯子曰:“子之庭有二物焉,其大者类西旅氏之獒①,而小而骏者韩子卢之裔②也,是皆有欲于獐,奈何?” 仲凫笑曰:“子非特不善于獐也,又且不知吾二犬。吾将导獐而见之二氏,侵假③而共牢以为食,侵假而共寝以为处,侵假而相与为友,而日以益善,予因而安之,岂更害哉?” 侯子曰:“虽然,子曷使童子守之,而犹授獐以索?”仲凫默然不应。
居三日,仲凫以告曰:“吾废吾童子矣。视二氏之貌,且翦翦④焉适矣。” 又居三日,仲凫以告曰:“吾废吾索矣。视二犬之情,且煦煦⑤然亲矣;虽然,獐犹有间焉。” 又居三日,仲凫以告曰:“獐无间矣,与二犬者为一矣。” 又居三日,而二犬伺獐之寝也噬之,獐竟以死。
仲凫蹙然不悦,而语侯子以其状。侯子曰:“子固未知之耶?向二犬之翦翦焉若适者,所以饵吾童子也,既而煦煦焉若亲者,所以饵去其索,而恐或为之援也;既而示之以无间者,乃所以饵夫獐也。撤其防,去其援,而又探得其情,此西楚霸王之无所用其力,而南宫万之所以毙也,何况于獐哉?仲凫大怒,抽戈以逐二犬。侯子曰:“无庸也,夫世之相与为友,日以益善,反出其不意而害之者,其智非始于二犬也。”或曰:“是獐也,狷中而狭外,类于人恒有所不可者,即无二犬,亦将有灾焉。”
(选自《壮悔堂文集》,有删改)
(注)① 西旅氏:古代对少数民族国家的称呼。獒:猛犬。② 韩子卢:猎犬名。裔:后代。③ 侵假:逐渐。④ 翁翁:和睦的样子。 ⑤ 煦煦:和悦的样子。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有过侯子以獐献者过:拜访 |
B.子之不善于獐也审矣审:审察 |
C.吾废吾索矣废:去除 |
D.所以饵童子也饵:迷惑 |
①獐可驯乎 ②是皆有欲于獐,奈何
③又且不知吾二犬 ④子曷使童子守之
⑤而犹授獐以索 ⑥亦将有灾焉
A.①③⑥ | B.①②④ | C.②④⑤ | D.③⑤⑥ |
A.侯子建造兽圈接受了别人送的一只獐子,后来又把它转送给王仲凫。 |
B.王仲凫认为侯子不善于驯养獐子,他打算让獐子和他的两只凶犬成为朋友。 |
C.两只凶大假意亲近獐子,使主人和獐子失去戒心,然后伺机咬死了獐子。 |
D.作者叙述这个故事意在告诫人们.对于凶犬不可丧失警惕,谨防被咬。 |
(1)今子无乃有所不信耶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仲凫蹙然不悦,而语侯子以其状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以力假(1)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2)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3)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4)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注释)(1)假:凭借。
(2)待:等待,引申为依靠。
(3)赡:充足。
(4)七十子:指孔子弟子中的贤者,一说七十二人,一说七十七人。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小题2)孟子曾对齐宣王说:“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又说:“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梁惠王上》)结合上面选段和这些言论我们可以看出,孟子对“王道”与“霸道”持什么看法?
孟子曰:“以力假(1)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2)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3)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4)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注释)(1)假:凭借。
(2)待:等待,引申为依靠。
(3)赡:充足。
(4)七十子:指孔子弟子中的贤者,一说七十二人,一说七十七人。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孟思想一脉相承,讲的都是攻心为上政治方针,讲究以德服人。 |
B.“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孟子辩证地认为“霸道”与“仁”的结合,能缔造出大国。 |
C.在孟子看来,汤、文、武都是实行王道的,所以不一定是大国也能臣服天下。 |
D.不足百字的一段话,孟子用了对比、举例、引言等多种方法,很有说服力。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