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读下列材料和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遥感技术在水文学方面的应用范围是广泛的,如水资源调查、水资源动态研究、冰雪研究等。例如,青藏高原的高山冰雪覆盖区及新疆、内蒙古浩瀚无垠的戈壁沙漠地带,人们难以到达,利用遥感技术有助于掌握这些地区的冰雪消融以及江、河、湖、沼的分布、面积、水量、水质、水文资料等。
下面是根据卫星遥感影像绘制的某地区的平面图(甲图)和该图中的河流R的纵剖面图(乙图),而表中的气候资料则是平面图中P地的多年平均观测结果。

甲

乙
(1)运用遥感技术对该地区探测的优点是 、 、 、获取信息量大。
(2)根据表中的气候数据,判定P地所在地区属于 气候(类型);河流R的主要水源补给形式是 。
(3)遥感资料显示,近年来山区农林面积不断缩小,河流R的水量不断减少,河流尾闾地区的农业区不断缩小,主要人为原因可能有 和 。
(4)卫星遥感影像资料还表明,近年来该地区侵蚀高山上的雪线在升高,写出此判断采用的方法。
(5)导致雪线上升的环境问题是 。
遥感技术在水文学方面的应用范围是广泛的,如水资源调查、水资源动态研究、冰雪研究等。例如,青藏高原的高山冰雪覆盖区及新疆、内蒙古浩瀚无垠的戈壁沙漠地带,人们难以到达,利用遥感技术有助于掌握这些地区的冰雪消融以及江、河、湖、沼的分布、面积、水量、水质、水文资料等。
下面是根据卫星遥感影像绘制的某地区的平面图(甲图)和该图中的河流R的纵剖面图(乙图),而表中的气候资料则是平面图中P地的多年平均观测结果。

甲

乙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月平均 气温(℃) | -7.3 | -2.5 | 5.3 | 11.7 | 16.7 | 20.5 |
月平均降 水量(毫米) | 0.5 | 0.6 | 2.5 | 6.0 | 13.0 | 11.0 |
月平均 气温(℃) | 22.4 | 21.0 | 15.9 | 9.4 | 1.6 | -5.7 |
月平均降 水量(毫米) | 19.8 | 28.5 | 17.0 | 9.0 | 1.6 | 0.5 |
(1)运用遥感技术对该地区探测的优点是 、 、 、获取信息量大。
(2)根据表中的气候数据,判定P地所在地区属于 气候(类型);河流R的主要水源补给形式是 。
(3)遥感资料显示,近年来山区农林面积不断缩小,河流R的水量不断减少,河流尾闾地区的农业区不断缩小,主要人为原因可能有 和 。
(4)卫星遥感影像资料还表明,近年来该地区侵蚀高山上的雪线在升高,写出此判断采用的方法。
(5)导致雪线上升的环境问题是 。
2.
读“我国黄河下游和荆江河段及部分水利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长江荆江河段和黄河下游段都是防洪重点地段。荆江河段汛期在 季,成灾的自然原因是 (至少写三点)。
(2)黄河经常发生凌汛,分析凌汛形成的条件。(至少写两点)
(3)荆江河段洪涝严重,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防治荆江水患?(至少写三点)

(1)长江荆江河段和黄河下游段都是防洪重点地段。荆江河段汛期在 季,成灾的自然原因是 (至少写三点)。
(2)黄河经常发生凌汛,分析凌汛形成的条件。(至少写两点)
(3)荆江河段洪涝严重,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防治荆江水患?(至少写三点)
4.
读“中国主要减灾工程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中国 建设的基本框架,覆盖我国主要的 区、 区、 区和 区。
(2)“三北”防护林为何要建成一个“乔、灌、草结合,带、片、网结合,多树种、多林种结合”的大型防护林体系?
(3)列举我国防灾减灾的非工程项目。(至少三项)

(1)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中国 建设的基本框架,覆盖我国主要的 区、 区、 区和 区。
(2)“三北”防护林为何要建成一个“乔、灌、草结合,带、片、网结合,多树种、多林种结合”的大型防护林体系?
(3)列举我国防灾减灾的非工程项目。(至少三项)
2.单选题- (共8题)
5.
下图示意图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1】该专题研究可能是
A. 耕地分类和评价 B. 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
C. 商业分布和规划 D. 学校分布
【小题2】若利用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埋垃圾场的选址,在下列图层中应增加
①大气污染 ②区域规划 ③造纸厂、印刷厂分布 ④水文地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小题1】该专题研究可能是
A. 耕地分类和评价 B. 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
C. 商业分布和规划 D. 学校分布
【小题2】若利用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埋垃圾场的选址,在下列图层中应增加
①大气污染 ②区域规划 ③造纸厂、印刷厂分布 ④水文地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6.
2012年我国极端灾害天气多发、重发,降雨偏多,洪涝灾害严重,入汛以来全国先后有330多条河流超警。极端天气引发的自然灾害,已经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为准确了解灾害、防灾减灾,人们大量使用了地理信息技术。据此完成下题。
【小题1】要准确勘探水灾淹没的情况,快捷而准确监测河流水位宜采用( )。
【小题2】下列哪些行为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或减轻流域内发生的特大洪灾?( )
【小题3】利用遥感技术优于人工探测的优点不包括( )。
【小题1】要准确勘探水灾淹没的情况,快捷而准确监测河流水位宜采用( )。
A.人工拍摄 |
B.遥感技术 |
C.全球定位系统 |
D.多媒体技术 |
A.加强流域内用水管理 |
B.修筑河堤 |
C.加强全流域的绿化 |
D.围湖造田,发展大农业,壮大经济实力 |
A.探测范围大 |
B.受地面限制少 |
C.速度快,周期短 |
D.全球性、连续性 |
7.
汶川地震后,卫星遥感部门提供的详细数据和震区图像为抗震救灾立下了汗马功劳。下列关于遥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遥感技术是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核心技术 |
B.遥感技术可以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 |
C.在交通不便的地方无法使用遥感技术 |
D.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替代遥感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
9.
防灾过程中采取正确的措施,能有效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据此完成下题。
【小题1】关于防御干旱的有效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干旱区都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 ②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③干旱多发区应选择耐旱作物 ④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
【小题2】防御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有( )。
①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在山区实施护坡工程 ②严禁开发山区 ③进行山区移民,使他们迁到山外 ④禁止滥采滥伐,进行植树造林
【小题3】关于洪水中的救助,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小题4】对海啸灾害合理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是( )。
①将人们迁离海岛和沿岸居住 ②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③在海岸复种红树林保护海岸 ④增高海岸堤防,围海造陆
【小题1】关于防御干旱的有效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干旱区都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 ②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③干旱多发区应选择耐旱作物 ④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①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在山区实施护坡工程 ②严禁开发山区 ③进行山区移民,使他们迁到山外 ④禁止滥采滥伐,进行植树造林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A.不论是否会游泳,都要下水救人 |
B.对落水者进行科学控水 |
C.拉直落水者喉管,做人工呼吸 |
D.向落水者抛救生圈 |
①将人们迁离海岛和沿岸居住 ②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③在海岸复种红树林保护海岸 ④增高海岸堤防,围海造陆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10.
下列在减灾防灾中的个人行为,不妥当的是( )。
A.拯救生命优先是灾难救助的一项基本原则 |
B.当灾难突然降临时,最要紧的是保持健康的心态 |
C.防灾减灾是社会行为,个人无能为力 |
D.在不同的灾难和瞬息万变的灾情面前,需要冷静地采取适当的应对方式 |
11.
读“我国某种自然灾害分布略图”,完成下题。

【小题1】这种自然灾害在图中甲区域最易发生且造成严重影响的季节是( )。
【小题2】能快速有效地减轻上述自然灾害的措施是( )。
【小题3】①地与②地相比( )。

【小题1】这种自然灾害在图中甲区域最易发生且造成严重影响的季节是( )。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A.建设水利工程 | B.营造海防林 |
C.改进耕作制度 | D.改进灌溉方法 |
A.酸雨危害更严重 |
B.无霜期更长 |
C.日照时数更多 |
D.水源条件更优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