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中央在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之后,又针对“中部塌陷(发展速度落后西部,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现象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
材料二 我国部分省区分布图

【小题1】下列省区中属于中部经济地带的是( )
【小题2】图中甲、乙两省有闻名全国的有色金属治炼工业,其发展的有利条件为________。
【小题3】甲、乙两省南部低山丘陵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主要做法和不利气候条件分别是什么?
【小题4】建国后,甲、乙两省湖泊面积锐减,湿地面积减少,其原因是什么?
【小题5】东风汽车制造厂将工厂总部从十堰迁至武汉,从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分析其原因。
材料一 党中央在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之后,又针对“中部塌陷(发展速度落后西部,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现象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
材料二 我国部分省区分布图

【小题1】下列省区中属于中部经济地带的是( )
A.福建 | B.陕西 | C.吉林 | D.安徽 |
【小题3】甲、乙两省南部低山丘陵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主要做法和不利气候条件分别是什么?
【小题4】建国后,甲、乙两省湖泊面积锐减,湿地面积减少,其原因是什么?
【小题5】东风汽车制造厂将工厂总部从十堰迁至武汉,从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分析其原因。
2.单选题- (共12题)
2.
读“我国某区域略图”完成20~22题。

【小题1】甲河干流的南、北岸支流比较,南岸支流
【小题2】下列农作物中,在甲河流域分布较多的是
【小题3】图中虚线可能是
①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界
②一月均温0℃等温线
③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界
④年800mm等降水量线

【小题1】甲河干流的南、北岸支流比较,南岸支流
A.流程长,较稀疏 |
B.水质清,无结冰期 |
C.流经地区坡度较大 |
D.流经地区多为红壤 |
A.棉花 | B.甘蔗 | C.甜菜 | D.青稞 |
①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界
②一月均温0℃等温线
③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界
④年800mm等降水量线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3.
该图为我国四座重要山脉,回答27~28题。

【小题1】属于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的山脉有
【小题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小题1】属于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的山脉有
A.甲乙 | B.乙丁 | C.甲丙 | D.丙丁 |
A.①地有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
B.②地水土流失严重 |
C.③地为江南丘陵 |
D.④地是我国重要的畜牧区 |
4.
读黄河流域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14—15题。

【小题1】2006年3月17日,①河段突然决堤泛滥,原因是
【小题2】③河段几乎没有支流,主要原因是

【小题1】2006年3月17日,①河段突然决堤泛滥,原因是
A.上游河段河冰解冻,冰凌阻塞水流而造成的 |
B.上游河段河水结冰,冰凌阻塞水流而造成的 |
C.下游河段河冰解冻,冰凌阻塞水流而造成的 |
D.下游河段河水结冰,冰凌阻塞水流而造成的 |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
B.气温高,蒸发旺盛 |
C.沿岸生产、生活大量用水 |
D.河床过高,地表径流无法汇入 |
6.
读我国某地的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山脉②是我国下列哪一组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小题2】对图示地区河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小题3】图中③处建立了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其主要粮食作物是

【小题1】图中山脉②是我国下列哪一组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A.第二、三级阶梯和湿润区、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
B.季风区、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和半湿润区、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
C.内流区、外流区的分界线和暖温带、亚热带的分界线 |
D.800毫米年降水量线和亚热带、热带的分界线 |
A.该地区河流一年有两个汛期 | B.该地区河流冬季有较长的结冰期 |
C.夏季河流的含沙量较大 | D.河流最大径流量出现在6月份 |
A.水稻 | B.谷子 | C.春小麦 | D.冬小麦 |
7.
读图,据图完成问题。

【小题1】连线PQ东南部属于
【小题2】下列关于图示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合理的是
【小题3】下列自然资源中,不属于该地区优势资源的是
【小题4】造成连线PQ的东南部与西北部两地人口密度不同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小题1】连线PQ东南部属于
A.青藏高原 | B.四川盆地 | C.云贵高原 | D.横断山区 |
A.“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对该地区地形地势的最佳写照 |
B.该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于冬半年 |
C.该地区的植被类地主要以热带季雨林为主 |
D.该地区气温季节变化显著,冬暖夏热,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均较大 |
A.风能 | B.水能 | C.地热能 | D.有色金属 |
A.地形 | B.气候 | C.水文 | D.矿产资源 |
9.
该图为“沿我国32°N纬线所做的地势剖面示意图”,据图回答35题。

图中字母

图中字母
A.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
B.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
C.青藏高原、吐鲁番盆地、华北平原 |
D.柴达木盆地、黄土高原、东北平原 |
10.
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回答23~24题。

【小题1】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2】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小题1】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垦 | B.过度放牧 | C.过度围垦 | D.过度养殖 |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
11.
如果每种气候类型用三个数字表示,三个数字从左自右分别表示水分、热量、光照资源的质量等级。读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X地可能是
【小题2】Y类型代号应为
地区 | 青藏地区 | 四川盆地 | 南方大部 | 华北地区 | 西北大部 | 东北大部 | 塔里木盆地 | X |
类型 | 214 | 441 | 442 | 333 | 124 | 323 | Y | 312 |
【小题1】X地可能是
A.柴达木盆地 | B.漠河附近 | C.台湾西部平原 | D.江汉平原 |
A.134 | B.421 | C.143 | D.222 |
12.
【小题2】鱼鳞坑有利于物质的 ( )
鱼鳞坑是为减少水土流失,在山坡上挖掘的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形或月牙形土坑,它能够拦截坡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风化 | B.侵蚀 |
C.搬运 | D.沉积 |
13.
损失率是指受灾区域各类财产的损失值与灾前(正常)值之比,影响损失率的因素主要有灾害的强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抗灾能力等。
读“中国自然灾害损失率(‰)等值线局部示意图”,完成问题。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根据“中国自然灾害损失率(‰)等值线局部示意图”,推测上海及其周边地区自然灾害损失率最接近下图中的
读“中国自然灾害损失率(‰)等值线局部示意图”,完成问题。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灾害损失率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增大 |
B.因为经济发达,甲地区损失率最大 |
C.乙地区损失率较大,其原因之一是抗灾能力差 |
D.丙地区损失率较小,其原因是灾害种类单一,强度小 |

3.选择题- (共10题)
16.
热机的工作“特点”是:燃料的{#blank#}1{#/blank#} 能通过燃烧转化为{#blank#}2{#/blank#} 能,又通过做功,把{#blank#}3{#/blank#} 能转变成{#blank#}4{#/blank#} 能.
17.
热机的工作“特点”是:燃料的{#blank#}1{#/blank#} 能通过燃烧转化为{#blank#}2{#/blank#} 能,又通过做功,把{#blank#}3{#/blank#} 能转变成{#blank#}4{#/blank#} 能.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