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3题)
1.
下图是我国华北平原地下水位埋藏深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土壤盐碱化最为严重的是( )
【小题2】华北平原土壤盐碱化程度加重的季节是( )
【小题3】不能缓解华北平原土壤盐碱化的做法是( )

【小题1】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土壤盐碱化最为严重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春季和秋季 | B.春季和夏季 | C.夏季和秋季 | D.秋季和冬季 |
A.地膜覆盖 | B.增施熟石灰 | C.农田开挖排水沟 | D.喷灌和滴灌 |
3.
读亚马孙开发计划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地区长期以来人口稀少,经济落后,主要的原因是( )
【小题2】亚马孙横贯公路建成后,将会对雨林产生的影响是( )

【小题1】图示地区长期以来人口稀少,经济落后,主要的原因是( )
A.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 B.土壤贫瘠,农业发展条件较差 |
C.资源短缺 | D.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 |
A.运输条件改善,雨林破坏加速 |
B.利于雨林的保护 |
C.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壤更加贫瘠,不适合雨林的生长 |
D.人类活动更加频繁,降水减少,雨林退化 |
5.
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 |
B.自然因素引起的荒漠化速率比人为活动引起的要快。 |
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加严重。 |
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
6.
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题。

【小题1】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A. 泥沙淤积 B. 气候变暖 C. 排水造田 D. 黄河来水量减少
【小题2】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 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③美化城市环境 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小题1】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A. 泥沙淤积 B. 气候变暖 C. 排水造田 D. 黄河来水量减少
【小题2】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 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③美化城市环境 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7.
【小题1】图示地区的草场载畜量相比较
【小题2】导致该区草场载畜量出现差异的因素主要有
①年降水量 ②海拔 ③荒漠化程度 ④人口密度
【小题3】下列符合该地区国土整治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读“我国某区域沙漠和草原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图示地区的草场载畜量相比较
A.西部高于东部 |
B.东部高于西部 |
C.东、西部相当 |
D.南部高于北部 |
①年降水量 ②海拔 ③荒漠化程度 ④人口密度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A.实行划区管理,提高草场载畜量 |
B.减少人工草地,提高天然草地的比重 |
C.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 |
D.实施轮牧和轮流打草制度 |
8.
我国科技人员在横断山脉某峡谷地区进行了山地水土流失研究,得到下表数据。根据上题表格数据可知,降雨量与土壤侵蚀量关系是( )


A.相同降雨量,人工林地的土壤侵蚀量大于非林地的 |
B.相同降雨量,非林地的土壤侵蚀量大于人工林地的 |
C.降雨量增加1倍,土壤侵蚀量相应增加1倍 |
D.降雨量增加1倍,土壤侵蚀量相应增加1倍以上 |
9.
下列关于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 |
B.该区雨林破坏的背景是当地人口素质低下 |
C.过度的焚耕开垦(迁移农业)是亚马孙地区破坏雨林的唯一方式 |
D.巴西政府正式公布著名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 |
10.
2017年2月2日是第21个“世界湿地日”。中国将使50%的自然湿地和70%的重要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并建立起结构较为合理、功能较为优化的湿地保护网络体系,逐步扭转湿地面积减少和功能退化的局面。图中的湿地体现了何种功能( )


A.保持水源![]() | B.净化水质![]() | C.调节气候![]() | D.美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
11.
(题文)下图是我国江苏省盐城市滨海湿地保护与开发情景方案设计及其生态经济效益比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情景Ⅰ、Ⅱ、Ⅲ分别是基于2008年、2000年和1983年现状设计的,下列关于该湿地景观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滩涂面积逐年减少 B. 芦苇地面积略有增加 C. 池塘面积增加最多 D. 盐田减少变为水田
(2)以上湿地景观变化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A. 情景Ⅲ时期开发利用程度低,湿地利用类型主要是盐田和少量水产养殖
B. 情景Ⅱ时期盐场扩建、水产养殖规模扩大
C. 情景Ⅰ时期湿地开发以种植业为主,旱地作物比重大
D. 情景Ⅰ时期盐田因产量和收益影响,已全部转为水产养殖
(3)比较三种情景下生态经济综合效益,最优方案设计是( )
A. 情景Ⅰ B. 情景Ⅱ C. 情景Ⅲ D. 都一样


(1)情景Ⅰ、Ⅱ、Ⅲ分别是基于2008年、2000年和1983年现状设计的,下列关于该湿地景观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滩涂面积逐年减少 B. 芦苇地面积略有增加 C. 池塘面积增加最多 D. 盐田减少变为水田
(2)以上湿地景观变化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A. 情景Ⅲ时期开发利用程度低,湿地利用类型主要是盐田和少量水产养殖
B. 情景Ⅱ时期盐场扩建、水产养殖规模扩大
C. 情景Ⅰ时期湿地开发以种植业为主,旱地作物比重大
D. 情景Ⅰ时期盐田因产量和收益影响,已全部转为水产养殖
(3)比较三种情景下生态经济综合效益,最优方案设计是( )
A. 情景Ⅰ B. 情景Ⅱ C. 情景Ⅲ D. 都一样
12.
洞庭湖是我国著名的天然湿地之一,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主要是因为()
A.湿地有向人类提供多种物质资源的功能 |
B.湿地有为多种生物提供栖息地的功能 |
C.湿地能为工业提供水源和重要原料 |
D.湿地能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净化环境 |
13.
国务院在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把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分布示意图”,回答各题。

【小题1】鄱阳湖湿地是我国最重要的湿地之一,有关湿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小题2】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围湖造田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小题3】下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做法正确的是
①将林地和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②积极推广喷灌等节水浇灌技术
③加大科技投入,改造一批中低产田 ④在陡峻的山坡上修梯田扩大耕地面积

【小题1】鄱阳湖湿地是我国最重要的湿地之一,有关湿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湿地是重要的遗传基因库,对维持野生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
B.大力开垦湿地,有利于扩大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 |
C.降解污染物,可使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使当地和下游区域受益 |
D.调蓄洪水,减轻自然灾害 |

A.甲和丙 | B.乙和丁 | C.甲和丁 | D.乙和丙 |
①将林地和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②积极推广喷灌等节水浇灌技术
③加大科技投入,改造一批中低产田 ④在陡峻的山坡上修梯田扩大耕地面积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2.选择题- (共9题)
17.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按以下步骤作图:①以A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AB,AD于点M,N;②分别以M,N为圆心,以大于 {#mathml#}{#/mathml#} MN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P;③作AP射线,交边CD于点Q,若DQ=2QC,BC=3,则平行四边形ABCD周长为{#blank#}1{#/blank#}.
18.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按以下步骤作图:①以A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AB,AD于点M,N;②分别以M,N为圆心,以大于 {#mathml#}{#/mathml#} MN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P;③作AP射线,交边CD于点Q,若DQ=2QC,BC=3,则平行四边形ABCD周长为{#blank#}1{#/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