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读下列材料,完成各题。(36分)
材料一中国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数量分布图

中国人口密度分布
材料二中国人口构成比例示意图(2007年)

人口构成比例示意图
材料三根据联合国最新的人口数据预测,2010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达到12%,低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平均水平,人口老龄化问题尚不突出。但是,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年均增长16.55%,204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达28%左右。在这30年里,中国开始全面步入老龄化社会。到2050年,60岁及以上老人占比将超过30%,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中国未来人口数量变化趋势
(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人口空间分布的总体特征是 (4分),影响上述分布特征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4分)
(2)结合中国人口构成比例示意图分析,中国人口构成总体呈现
(6分)的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6分)
(3)根据材料三,我国人口未来发展的趋势是 ,(4分)此种趋势对中国未来社会经济、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4分)
(4)结合中国当前国情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未来人口健康发展的主要方向。(8分)
材料一中国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数量分布图

中国人口密度分布
材料二中国人口构成比例示意图(2007年)

人口构成比例示意图
材料三根据联合国最新的人口数据预测,2010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达到12%,低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平均水平,人口老龄化问题尚不突出。但是,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年均增长16.55%,204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达28%左右。在这30年里,中国开始全面步入老龄化社会。到2050年,60岁及以上老人占比将超过30%,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中国未来人口数量变化趋势
(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人口空间分布的总体特征是 (4分),影响上述分布特征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4分)
(2)结合中国人口构成比例示意图分析,中国人口构成总体呈现
(6分)的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6分)
(3)根据材料三,我国人口未来发展的趋势是 ,(4分)此种趋势对中国未来社会经济、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4分)
(4)结合中国当前国情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未来人口健康发展的主要方向。(8分)
2.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在历史上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了这条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

中国古代“丝稠之路”示意图
(1)A是 (湖),近年来该地水域面积不断缩小,主要原因有
。
(2)“丝绸之路”国内由长安经土鲁番至疏勒(今疏勒县,位于喀什西北部)一线经过的主要地形区包括 ,古代“丝绸之路”取道于此主要原因是
。
(3)新疆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区域,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未来西部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古代“丝稠之路”示意图
(1)A是 (湖),近年来该地水域面积不断缩小,主要原因有
。
(2)“丝绸之路”国内由长安经土鲁番至疏勒(今疏勒县,位于喀什西北部)一线经过的主要地形区包括 ,古代“丝绸之路”取道于此主要原因是
。
(3)新疆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区域,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未来西部发展的重要方向。
2.选择题- (共2题)
4.
乙烯(C2H4)是一种可燃性气体.某同学用40%的乙烯利溶液和NaOH固体,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乙烯并探究其爆炸极限(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的乙烯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其中乙烯的体积分数范围,用a%~b%表示).回答下列问题:
3.单选题- (共1题)
5.
2008年10月13日,贵广铁路在广西桂林举行开工仪式。贵广铁路是铁路“十一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全长857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项目建成后,乘火车从贵阳到广州的时间将从原来的22个小时左右缩短至4个小时左右。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修建贵广铁路的主要意义在于()
①加快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②缓解南昆铁路的运输压力 ③缩短西南与珠三角地区的时空距离 ④完善西部铁路网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小题2】贵广铁路建设将极大地推动广东、贵州间的区域经济合作,主要表现在()
①促进贵州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
②拓展广州港的经济腹地
③促进贵州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珠三角地区流动
④为珠三角地区提供能源、原材料 ⑤有利于实施西电东送工程

【小题1】修建贵广铁路的主要意义在于()
①加快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②缓解南昆铁路的运输压力 ③缩短西南与珠三角地区的时空距离 ④完善西部铁路网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①促进贵州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
②拓展广州港的经济腹地
③促进贵州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珠三角地区流动
④为珠三角地区提供能源、原材料 ⑤有利于实施西电东送工程
A.①③⑤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④⑤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道)
单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