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五月供题训练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2329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3/9/17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衍,原名沈端先,著名剧作家,创作和改编的主要作品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林家铺子》,《包身工》被誉为报告文学的“里程碑”,鲜明的体现了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与文学性。
B.韦庄的《菩萨蛮》与白居易的《忆江南》其一,都有借写江南的美景抒发对江南的热爱和依恋之情。而周邦彦的《苏幕遮》,以咏荷花为中心,以荷花为写作重点,层层烘托,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C.海因里希•伯尔是英国作家,获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成名作有《火车正点》、《流浪者,你若来到斯巴……》,选入课本的短篇小说有《在桥边》。
D.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人间喜剧》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名作艺术地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的画卷。
2.哺乳动物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成熟卵子的过程,只有在促性腺激素和精子的诱导下才能完成.下面为某哺乳动物卵子及早期胚胎的形成过程示意图(N表示染色体组)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3.哺乳动物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成熟卵子的过程,只有在促性腺激素和精子的诱导下才能完成.下面为某哺乳动物卵子及早期胚胎的形成过程示意图(N表示染色体组)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2.现代文阅读(共1题)

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雾中的村庄 苏作成

①我一直觉得,雾中的村庄是有灵魂的,我好想到城市近郊去看看这种状态下的村庄。

②尽管天气微寒,但天空的那一枚太阳,还是给了我温暖。吃过早点,我就开始了我的“短程旅行”。然而,还没有从城东走出城市,太阳就淡成了一片圆形的白纸。继而闪一下,便和天空融成了一块。从而,我就确定了这边起了浓雾。

③走入郊外的村庄,雾还真的来得气派。在一处废墟附近,我停了下来。我不知道为什么产生了一种恐惧。骤然像进入了童年,甚至有了一种回到了母亲子宫的那种感觉。我是在梦中吗?我蹲了下来,路边的几棵狗尾草却站在陌生的季节静悄悄地摇动它们的身子。几声虫鸣和移动的影子似的鸟啼,显然也无力撑开这种来得奇异的浓雾。一棵树挂了些枯叶,面对压抑,脱去了生动,只留下梦一样的剪影。

④我知道,如果不是城里的汽车声穿透了村庄,我真不会相信不是在梦中。然而,整个城外的村庄,乃至整个世界,只剩下了孤独的我。附近的田野,只有几畦白菜,在尽力地往我的目光和感知中伸出它们的存在,我脚边的一种野草,静静地匍匐,仿佛领了上级的潜伏命令,一种粉红的米粒大小的花,成了它们警惕的耳朵。在野草的附近,一些开着黄花的菜,全身披挂从深夜走来的露水,也安静着,计划着。一种植物已枯掉了叶子和身子,却依然开出一种像细丝棉似的花球,带着寒冬的眼泪,为丢失的时光伤感。就在左边附近,一个台阶举起的小小寺庙,淡成了一帧历史照片,也在静听尘世的声响。紧挨着它的一棵棕榈树,执拗地让干渴的绿色在暗色中坚守。在东边的雾中突然有了一枚银币闪动,就像某个官吏蛮横的眼神,那是太阳,瞬息它又被雾推开和融化了。雾不让我看到太阳的挣扎,我也不愿意听到太阳挣扎的声音。

⑤然而,我很快喜欢了这雾。雾淹没了城市,淹没了村庄,淹没了我,淹没了无数的思绪、野心和贪婪。雾真是一个高明的艺术家,雾精简了这个世界,雾精简了这个村庄。这个世界,这个村庄在此时此刻成了精品:脚下的一段道路,近旁一些忘记了季节仍然开着花的无名野草;不远处一些菜园,一些废墟,一个寺庙,几个被季节抹黑的菜棚的木架,两三个农家院子的轮廓,还有几个交流的人的声音,几声顽皮孩童的哭叫,几个脚步的声响和孤独的我的躯壳和思考。

⑥那一个白纸的圆在村庄的一处又闪了一下。我疑心它是另一个世界不怀好意的使者,它更像是我所在世界的一个威力无比的漏洞。我开始喜欢的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力量来堵塞这个漏洞?

⑦我感到我的躯体开始变热。我返身朝东边看了一下,那圆的白纸,在雾中已然光亮起来了。很快,越发亮起来的太阳光线,让城市这一面的雾开始后退,那雾竟然闪出一种好看的蓝光。有一座楼房的几排窗口,光鲜地露出了脸。我知道城市很急切地想将雾中的村庄纳入它的视野和地盘。鞭炮声、车子的喇叭声、街道的嗡嗡声,成了城市的帮手。我明白我很快又会被城市逮住,成为一个城市人。河边的一棵树,挺立着,似乎做好了面对现实的准备。然而村庄仍然懒在雾中,没有完全起身,我知道村庄的心事,我也同情村庄的心事。

⑧不久,城市露出了贴近村庄的更多的建筑,在散开了的雾中,清瘦着,精神着。

⑨有了几个农民在田野走动,一个还扬起了锄头,然而我明白,他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将那渐行渐远的世界留下,挖一锄,挖两锄,挖三锄,乃至挖一千锄,也只是枉然。

⑩然而,我真心祈祷,雾中村庄的灵魂,能够变成城市的音符。

【小题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开门见山,直接表达了作者对雾中的村庄的认识:雾中的村庄是有灵魂的。这既奠定了整篇散文的情感基调,也照应了结尾。
B.在第③段中,作者写雾中的村庄,通过村庄中的狗尾草、虫鸣、鸟啼等在浓雾中给人的感觉,表现出了乡村环境的恍若梦境的特点。
C.第④段画线语句作者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太阳和雾的斗争,表明了作者对太阳的敌视,对真实世界的躲避的心态。
D.第⑦段画线句子中,树、村庄和作者的态度不一样,树在坚守自己的底线,村庄却已然向现实妥协,而作者是一个旁观者。
E.文章第⑨段运用细节描写,雾渐渐散去,农民开始在田野劳动,写农民挖地既是实写,也是虚写,表达了作者对渐渐远去的村庄的灵魂的深思。
【小题2】文章不仅写了雾、村庄,还写了城市,这样写有怎样的作用?
【小题3】文章第⑤段画线部分写了雾中的村庄的景象,请赏析其写作特色。
【小题4】作者最后说“我真心祈祷,雾中村庄的灵魂,能够变成城市的音符”,请你结合文本,探究其含义、原因和作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现代文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