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新疆乌鲁木齐一中高三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2327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2/2/7

1.综合题(共2题)

1.
(10分)环境保护
材料一:达坂城名扬天下,这个不毛之地有着比别处都多得多的东西——西北风。新疆的四大风口中,年平均风速最高的就是达坂城风口,达6.2米/秒,年平均大风日(风速达到17.2米/秒一次)最多的还是达坂城风口,达148天,在那里看到半人高的石头象车轮一样滚不足为奇。
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20世纪50年代后期,湖水矿化度仍在1克/升以下;由于连年注入湖区的水量不断减少,80年代后期矿化度已上升到2.5克/升,博斯腾湖逐渐由淡水湖演变成微咸水湖(矿化度是衡量水质的指标,也是衡量淡水湖和咸水湖的指标)。
材料二:下图为“天山东段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建设达坂城风力发电站的原因(6分)
(2)结合材料一、二,简述博斯腾湖矿化度升高的原因(4分)
2.
阅读材料一(我国某区域图)和材料二,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在图幅中部,用红色“==>”符号(“==>”画成3厘米左右长),表示该区域年降水量递减变化的总趋势。
(2)小冬作文中写道:“……烈日当空,我们爬上了山顶,大家惊呆了。眺望山下,湖水碧波荡漾;俯视陡崖,使人心颤汗冒。下午,更神奇了。下山途中,突然,天空滚云密布,雷电交加,倾盆大雨哗哗而下。不一会儿,雨停了,太阳在天空又露出了笑脸……”。小冬所登山是图中我国著名的旅游名山,它的名称是 ;作文中描述的降水,按成因划分属 雨,这种类型的降水在图示区域的时间分布规律是
(3)图中甲山脉多低谷、山口,形成这种地表特征的主要外力是   ;地质历史时期该山脉有多次岩浆侵入活动,由此推测该地可能出现的地理事物有

材料二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国在秦巴山区的十堰兴建了“二汽”。厂区分布在东西长32千米,南北宽8.5千米的二十多条山沟里。1981年,以“二汽”为核心的东风汽车公司(以下简称“东汽”)成立。为了进一步发展,2003年9月,“东汽”总部迁至图9中乙地,标志“东汽”已全面搬迁。

(4)运用区位理论分析“东汽”从十堰搬迁到乙地的主要原因。

2.选择题(共2题)

3.

如图所示,B为AC的中点,蜡烛烛焰通过凸透镜后在右侧的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缩小的像,则凸透镜()

4.

晚上,小科在教室里通过窗玻璃看到自己的像,而且室内灯光越亮像就越清晰,下列对该像描述正确的是(  )

3.单选题(共1题)

5.
该图表示我国西部地区综合产业带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32~34题。

【小题1】A地区的重点产业可能是
A.以钢铁工业为龙头的冶金业
B.以蔬菜、水果为中心的新型农业
C.以旅游业为导向的第三产业
D.以能源开发为主导的采掘业
【小题2】B地区产业带呈长条状,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人口分布状况B.主要交通线走向
C.水源条件D.地形因素
【小题3】下列关于C、D地区产业发展的区位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A.C地区最突出的区位优势是矿产资源丰富
B.D地区传统的区位优势是交通便捷
C.C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是能源开发
D.D地区产业发展的最大的制约因素是邻国众多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道)

    单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