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上海市吴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2325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7题)

1.--- The weather isn’t good enough for an outing, is it?
---Not in the least. We can’t have ______ at this time of the year.
2.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表示,我国正在研究制定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规划、京津冀都市圈发展规划和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国家运用         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
3.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没有受粉的番茄花蕾能获得无籽的番茄,其原因是(   )
4.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没有受粉的番茄花蕾能获得无籽的番茄,其原因是(   )
5.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没有受粉的番茄花蕾能获得无籽的番茄,其原因是(   )
6.---- you must have been tired out yesterday.
----Oh, _______. I felt as if I were dying.
7.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创造性思维,必须有____新事物,并为此而______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______。

2.诗歌鉴赏(共1题)

8.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下列各题。

幽居初夏 陆 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 槐柳荫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 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 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 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释)①箨龙:笋。②木笔:辛夷花。
【小题1】诗人陆游字 ,是宋朝诗人,梁启超誉之为“亘古男儿一放翁”。
【小题2】全诗描写初夏景色,着重突出一个“  ”字。
【小题3】尾联隐含了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感情。
【小题4】对此诗理解、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首句“湖山”二字总领全篇,先从大处着笔勾勒环境。
B.颔联铺写水满、草深、鹭下、蛙鸣等典型的初夏景物。
C.诗的前六句极写幽静之美景,显现诗人怡然自得之乐。
D.最后诗人叹息老之将至旧友情断,落寞无聊之感顿生。

3.文言文阅读(共2题)

9.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各题。
予幼奉庭训,早游文学。年在纨绮,便受古文尚书。每苦其辞艰琐,难为讽读。虽屡逢捶挞,而其业不成。尝闻家君为诸兄讲春秋左氏传,每废书而听。逮讲毕,即为诸兄说之。因窃叹曰:“若使书皆如此,吾不复怠矣。”先君奇其意,于是始授以左氏,期年而讲诵都毕。于时年甫十有二矣。所讲虽未能深解,而大义略举。父兄欲令博观义疏,精此一经。辞以获麟已后,未见其事,乞且观余部,以广异闻。次又读《史》、《汉》、《三国志》。既欲知古今沿革,历数相承,于是触类而观,不假师训。自汉中兴已降,迄乎皇家实录,年十有七,而窥览略周。
但于时将求仕进,兼习揣摩,至于专心诸史,我则未暇。洎年登弱冠,射策①登朝,于是思有余闲,获遂本愿。旅游京洛,颇积岁年,公私借书,恣情披阅。至如一代之史,分为数家,其杂记小书,又竞为异说,莫不钻研穿凿,尽其利害。加以自小观书,喜谈名理,其所悟者,皆得之襟腑,非由染习。故始在总角,读班、谢②两汉,使怪前书不应有《古今人表》,后书宜为更始立纪。当时闻者,共责以为童子何知,而敢轻议前哲。于是赧然自失,无辞以对。其后见张衡、范集,果以二史为非。其有暗合于古人者,盖不可胜纪。始知流俗之士,难与之言。凡有异同,蓄诸方寸。
[注]①射策:应试。  ②谢:谢承,三国东吴人,著有《后汉书》。
【小题1】作者少年时废习《尚书》而改习《左传》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从画线句可见史学研究工作的特点。下面几个成语中对比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韦编三绝B.披沙拣金C.寻章摘句D.穷形尽相
【小题3】第一段表现作者读书涉猎之____________;
第二段侧重表现作者治学研究之____________。
【小题4】根据文意,下面对作者治学经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幼年已开始读班固的《汉书》和谢承的《后汉书》。
B.十一岁跟随父亲学《左传》,仅一年就诵读完毕。
C.十七岁遍览“前四史“及汉中兴以前历代正史文献。
D.二十岁参加殿试进用于朝廷,才得以遂愿专心研究史学。
【小题5】作者认为“流俗之士,难与之言”,于是“凡有民间同,蓄诸方寸”。你是否赞同这种做法?请谈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各题。

后唐庄宗过河,荆渚高季昌①谓其门客梁震曰:“某事梁祖②仅获自免,龙德③已来止求安活。我今入觐,亦要尝之。彼若经营四方,必不縻我。若移入他镇,可为子孙之福。此行决矣。”既自阙回,谓震曰:“新主百战方得河南,对勋臣夸手钞《春秋》,又竖指云:‘我于指头上得天下。’则功在一人,臣佐何有?且游猎旬日不回,中外情何以堪?吾高枕无忧。”乃筑西面罗城,拒敌之具。不三年,庄宗不守。英雄之料顷刻不差,宜乎贻厥子孙!④

(注)①高季昌:后梁时担任荆州节度使,庄宗渡黄河灭梁之后高季昌在荆州称王,建南平国。荆渚,即荆州。②梁祖:梁太祖朱全忠。③龙德:梁末帝年号。④贻:留传;遗留。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某梁祖( )
(2)且游猎日不回( ) 
(3)既自回( )
(4)宜乎贻子孙!( )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中外情何以堪B.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C.沛公居山东D.则束载、厉兵、秣马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谓门客梁震曰 尔无忘乃父之志
B.龙德已来求安活   学不可以已
C.可子孙之福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D.筑西面罗城 良入,具告沛公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若经营四方,必不縻我
(2)则功在一人,臣佐何有
【小题5】概括高季昌入宫觐见庄宗的根本目的:
【小题6】从高季昌的话中,概括新主庄宗的两个主要特点。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11.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各题。

时代的面目

①“现代”的定义之一也许是,在这个时代,我们对具体的东西的知识越来越精确,对抽象意念的认识却越来越模糊。在我们的时代,时间、方位可以定得极准确,最细微的分子和原生质都逃不过人类的观察;可是美丑、善恶这样的概念却日日失去它们公认的判别标准。

②我们的时代是一个面目模糊的时代。所有不能精确度量的价值都在往中间地带走。放眼全球,威仪赫赫的将军也许在时事漫画里成为谐角,违法的官员或杀人的大盗却可能因巧舌如簧而一夜成名。

③于是,世界上能够执行死刑的地方越来越少;“不可杀人”的信条既然不能用来规范犯法者,便回过头来规范执法者。而更振振有词的理由是,我们无法定下绝对善恶的标准。宁可相信人___ ___做了再可恶的事,___可能有值得谅解的原因:难道不是社会的错吗?难道不是他的父母的错吗?难道不是他偶然读过的文字、看过的画面的错吗?而他的基因也不是他自己能决定的,杀人越货的因子老早就种植在这个倒霉的人身上了.为什么不去责怪那些给了他遗传基因的先人呢?前几年美国德克萨斯州一个杀人累累的罪犯被判死刑,临近行刑,各地的美国人顿足叹息,游行请愿。这个杀人犯加诸受害者的痛苦,这时却无人记得——这个时代有广大的同情心。但是却没有一个共同的标准来决定这同情应该投在哪里。

④一次和同学闲谈,我问他们心目中这一代的英雄是谁。众生沉吟久之,有一个终于说,Michael Jackson!其他学生一起微笑起来,显然也并不反对,我也不免微笑了。这个歌手表现出来的热力无限,一支歌卖到三千万张唱片,只手挽救了美国几年前日落西山的唱片业,史无前例地独得八项格莱美奖……这已当然足够塑造一个时代的英雄。然而,杰克逊真正的魅力,也许还是一种精巧的模糊,一种特别属于这个时代的模糊。小说家韦勒(Sheila Wellre)前些年曾有一篇文章描述过他,当时杰克逊刚结束了一趟全球巡回演出,所到披靡。韦勒写道,杰克逊是个“部分成人部分孩子;既像情人也像儿子;虽是黑人却有白人的眉目轮廓;充满城市的狂热和新潮流的气息。却又仿佛一吹即散的精灵,不带走人间烟火;他的舞台演出技巧无懈可击,但动如脱兔的同时,却又腼如处子;他的声调面容都使他兼具男性和女性的特质……”当杰克逊穿着发亮的黑色紧身衣,环佩叮当,在舞台上光芒四射时,我们看到的是他鲜明的具体形象,然而他的介乎两性、跨过年龄层、似尘世似脱俗、横扫歌坛的气质,岂不是更切合了一个模糊时代的品位!

⑤如今的时代,原也是个英雄短命的时代。竞技场上的金牌得主不多时便无人记得,畅销书和作者的光彩只能维持到新的排行榜上市为止,一些人的名字在传播媒体上发五分钟光亮.就销声匿迹了……在这样一个英雄乍生乍灭的时代,模糊本身便也是一个特色,且熠熠然切合了时代的面目吧。

【小题1】第③段方框中填人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虽然    但B.如果    就C.即使    也D.只有    才
【小题2】本文第③段从_______________的角度、第④段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论证了“我们的时代是一个面目模糊的时代”。
【小题3】简述第③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4】第④段中加点词语“精巧的模糊”指的是杰克逊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20字以内)。
【小题5】对本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将军成为谐角,杀人大盗一夜成名,折射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模糊。
B.“都在往中间地带走”,表明人们对抽象意念的认识越来越不清晰。
C.作者认为从社会层面或家庭根源看,再可恶的人都有值得原谅的理由。
D.文章结尾用“特色”“熠熠然”讽刺了缺乏基本判断标准的时代面目。

5.材料作文(共1题)

12.
作文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的文章。
做个简单的实验:一只手正常握住沙子,另一只手用力握紧沙子。摊开双手,没有用力握沙的那只手剩下的沙子比较多。这就是握沙原则。

6.其他(共1题)

13.
(1) ,来者犹可追。(《论语》)
(2)上食埃土, ,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3) ,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4)彼童子之师,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
(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伶官传序》)
(6) ,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7) ,侵晓窥檐语。(周邦彦《苏幕遮》)
(8)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材料作文:(1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