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萍乡工业以1898年安源煤矿的开办为标志,属我国最老的工矿城市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萍乡附近地区地图。

材料二:被誉为“江南煤都”的萍乡,已探明煤炭资源可开采量为4.01亿吨,经过100多年大规模开采后,现已累计开采原煤2.8亿吨,剩余可开采储量中近四成为劣质煤,且基本处于地层深处。多年来,萍乡主要工业产品都是利用当地资源发展起来的,如原煤、焦炭、水泥、陶瓷、玻璃、钢铁等。
材料三:资源型城市发展机制和发展轨迹示意图。

(1)萍乡市位于 省西部,该市早期发展煤炭工业的最主要阻力是 。
(2)近年来,该市煤炭工业的发展呈现下滑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3)请列举该市在发展煤炭工业中会出现哪些环境问题。
(4)该市拟在乙图A、B、C、D四地中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你认为最合适的地方是 ,简述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萍乡附近地区地图。

材料二:被誉为“江南煤都”的萍乡,已探明煤炭资源可开采量为4.01亿吨,经过100多年大规模开采后,现已累计开采原煤2.8亿吨,剩余可开采储量中近四成为劣质煤,且基本处于地层深处。多年来,萍乡主要工业产品都是利用当地资源发展起来的,如原煤、焦炭、水泥、陶瓷、玻璃、钢铁等。
材料三:资源型城市发展机制和发展轨迹示意图。

(1)萍乡市位于 省西部,该市早期发展煤炭工业的最主要阻力是 。
(2)近年来,该市煤炭工业的发展呈现下滑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3)请列举该市在发展煤炭工业中会出现哪些环境问题。
(4)该市拟在乙图A、B、C、D四地中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你认为最合适的地方是 ,简述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图为“我国气候资源类型图”。每个气候资源类型以3个阿拉伯数字表示,左起第一位为水分资源,中间一位为热量资源,右边一位为光照资源,数字1~4分别表示资源的质量等级。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对比分析青藏高原、西北内陆、四川盆地气候资源的优势和劣势,提出各区域农业发展的策略。
(2)从图中看出,华北平原水分资源条件较好但实际上缺水严重,请你具体分析一下华北平原缺水的主要原因。

(1)对比分析青藏高原、西北内陆、四川盆地气候资源的优势和劣势,提出各区域农业发展的策略。
| 青藏高原 | 西北内陆 | 四川盆地 |
优势 | | | |
劣势 | | | |
农业发展策略 | | | 生物技术 |
2.单选题- (共6题)
3.
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目前我国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是
A.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B. 工业化阶段
C.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D. 衰落阶段
【小题2】据图示信息判断,我国区域空间结构
A. 以面状为主
B. 以岛状和网络状为主
C. 现代化的空间网络系统已形成
D. 由点状向岛状发展

【小题1】目前我国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是
A.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B. 工业化阶段
C.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D. 衰落阶段
【小题2】据图示信息判断,我国区域空间结构
A. 以面状为主
B. 以岛状和网络状为主
C. 现代化的空间网络系统已形成
D. 由点状向岛状发展
4.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每年日本不同地区樱花开放日期各不相同。从4月初到6月末樱花依次盛开的地区: ( )
【小题2】日本工业分布主要如图阴影所示,与此空间分布无关的因素是: ( )

【小题1】每年日本不同地区樱花开放日期各不相同。从4月初到6月末樱花依次盛开的地区: ( )
A.本州、九州、北海道 | B.北海道、本州、九州 |
C.九州、本州、北海道 | D.北海道、九州、本州 |
A.交通 | B.资源 | C.水源 | D.市场 |
5.
读下表,表中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部分特征,完成各题。
【小题1】表中的①表示( )
【小题2】②表示的气候主要是( )
【小题3】有关表中③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我国重要的草原牧场和山地牧场分布区,畜牧业发达
②种植业发展历史悠久,形成了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
③借助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是我国高品质果、棉生产基地
④由于干旱严重,作物种植区的土地荒漠化和盐渍化问题突出
【小题4】关于表中三大自然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项目 | (1) | (2) | (3) |
地形 | 高原、高山 | ① | 高原、盆地、山地 |
气候 | ② | 季风气候 | 大陆性气候 |
植被 | 森林、草 甸、荒漠 | 森林、森 林草原 | 草原、荒漠 |
农业 | 畜牧业为主 河谷农业 | 种植业 | ③ |
【小题1】表中的①表示( )
A.盆地、丘陵 | B.平原、丘陵、高原 |
C.高原、平原 | D.高原、盆地、山地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 B.温带季风气候 |
C.亚热带季风气候 | D.高山气候 |
①我国重要的草原牧场和山地牧场分布区,畜牧业发达
②种植业发展历史悠久,形成了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
③借助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是我国高品质果、棉生产基地
④由于干旱严重,作物种植区的土地荒漠化和盐渍化问题突出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A.(3)区比(1)区纬度高,故热量较(1)区少 |
B.(1)区比(3)区纬度低,地势高,故太阳光照比(3)区强 |
C.(1)区与(2)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故以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 |
D.(3)区比(2)区北部降水少,故以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 |
6.
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分布简图”,读图判断( )


A.甲区比乙区纬度高,故热量较乙区少 |
B.乙区比甲区纬度低,故太阳光照比甲区强 |
C.乙区与丙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故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线 |
D.甲区比丙区北部降水少,故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与丙区北部为界 |
8.
读“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徐州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表”,完成各题。
【小题1】结合表中信息,有关苏州、徐州经济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小题2】就两地“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矛盾”的合理之举,叙述错误的是( )
| 1990年 | 2000年 | 2006年 | | | |||||
苏州 | 徐州 | 苏州 | 徐州 | 苏州 | 徐州 | |||||
GDP(亿元) | 202.14 | 112.84 | 1 540.68 | 616.95 | 4 820.26 | 1 428.80 | ||||
人均GDP(元) | 3 617 | 1 438 | 26 692 | 6 948 | 78 801 | 15 363 | ||||
GDP每增加 亿元占用的 耕地面积 (万平方米) | 111.41 | 318.92 | 85.27 | 76.43 | 54.25 | 8.93 | ||||
| ||||||||||
| | | | | | | | | | |
【小题1】结合表中信息,有关苏州、徐州经济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2000~2006年间苏州的GDP增速比徐州快,但人均GDP增速比徐州慢 |
B.1990~2006年两地的GDP均呈上升趋势 |
C.1990~2006年苏州和徐州“GDP每增加1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均在下降 |
D.1990~2006年“GDP每增加1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徐州比苏州下降的速度更快 |
A.禁止占用耕地发展其他产业,落实国家土地基本国策 |
B.徐州在保护耕地的同时,要依靠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快发展 |
C.苏州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努力降低亿元产值占用的耕地面积 |
D.两地间应加强合作,进行产业整合,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