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单元易错题专题训练:区域农业可持续展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22644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8/18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原产于秘鲁南部地区(如下图),现在世界广泛种植。它生长周期约为3-4个月,块茎含有大量的淀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等,收获后要在避光、阴冷、干燥条件下贮存,避免发芽变质。马铃薯既可作为粮食或蔬菜食用、食品加工,又可用于以淀粉为代表的造纸、纺织、化工等非食品类加工。秘鲁年产马铃薯约300万吨,年人均消费量约为100千克。

(1)据马铃薯原产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分析推测其生长习性。
(2)简述马铃薯在世界得以广泛种植的主要原因。
(3)秘鲁是世界马铃薯主产国之一,但出口量很少,分析其原因。
(4)秘鲁政府计划利用马铃薯发展造纸、纺织、化工等加工工业,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2.
季节冻土日数是指土层中的水被冻结的天数。结合图文资料,回答的问题。
中国东北甲地区种植水稻原本以地表水灌溉为主,后来打井抽取地下水灌溉,发展“井灌种稻”。

(1)指出甲地区发展“井灌种稻”的有利水源条件,并分析该条件的主要成因。
(2)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说明甲地区不宜盲目扩大水稻种植面积的原因。

2.单选题(共4题)

3.
   下面的①图表示我国三省(区)2015年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结构,②图表示我国三个区域的粮食生产、消费、流通情况(箭头代表粮食流向、粗细表示流量大小,虚线、实线分别代表2000年前和2000年后的情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甲、乙、丙三省(区)与粮食主产区、主销区的组合,正确的是(  )
A.甲—Ⅰ、乙—Ⅱ、丙—ⅢB.甲—Ⅱ、乙—Ⅰ、丙—Ⅲ
C.甲—Ⅱ、乙—Ⅲ、丙—ⅠD.甲—Ⅲ、乙—Ⅱ、丙—Ⅰ
【小题2】有关粮食主产区、主销区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粮食主产区Ⅰ商品率高,因为气候条件优于其他两区
B.制约粮食主产区Ⅱ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
C.粮食主销区Ⅲ粮食流入多,是因为人均耕地少,水热条件差
D.a箭头表示水运,主要是因为铁路、公路运力不足
4.
农业水土匹配系数是反映特定区域农业生产可供的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时空适宜匹配的量比关系,全国水土资源匹配系数为1.441。下图为某年东北三省水土资源匹配格局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地区水土资源匹配的总体特点是(  )
A.东部优于西部B.耕作区优于林区
C.南部优于北部D.水土资源匹配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小题2】会使图示地区水土资源不匹配程度减轻的是(  )
A.水稻的播种面积增加B.使用陈旧的大型农田水利设施
C.农田灌溉面积增加D.发展节水农业
5.
吉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农业建设正在向更高水平迈进,号称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首的“吉林黄金玉米带”真正成了仓廪丰实的“天下粮仓”,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吉林省的地位举足轻重。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②地广人稀 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④地势平坦 ⑤土壤肥沃
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
【小题2】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①劳动力充足 ②机械化程度高 ③市场广大 ④复种指数高 ⑤交通运输便利
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③⑤
6.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宜农荒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开垦三江平原首先应该
A.引入灌溉水源B.增加土壤肥力C.平整土地D.排水
【小题2】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三江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A.天然林B.水源林C.湿地D.草地
【小题3】该地区农业生产的突出优势资源是
A.光照充足B.土壤肥沃C.降水丰沛D.物种丰富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