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处是 海峡。
(2)与华沙相比,伦敦冬季气温较 (填“高”或“低”),导致两城市冬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 和 。
(3)鲁尔区工业结构以 为主;通过莱茵河运入鲁尔区的主要工业原料是 。
(4)图中C处柑橘种植面积大,产量高,质量好。请从气候角度分析该地柑橘种植的有利条件。

(1)图中A处是 海峡。
(2)与华沙相比,伦敦冬季气温较 (填“高”或“低”),导致两城市冬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 和 。
(3)鲁尔区工业结构以 为主;通过莱茵河运入鲁尔区的主要工业原料是 。
(4)图中C处柑橘种植面积大,产量高,质量好。请从气候角度分析该地柑橘种植的有利条件。
2.单选题- (共18题)
2.

【小题1】瓜德尔港( )
【小题2】中巴经济走廊建设( )
中巴经济走廊起点在喀什,终点在巴基斯坦瓜德尔港,全长3 000千米,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贯通南北丝路关键枢纽。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瓜德尔港( )
A.腹地工农业生产发达,腹地范围大 | B.地处河流的入海口,淡水资源丰富 |
C.在盛行西南季风的季节里,降水稀少 | D.处在中亚、南亚交会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
A.利于喀什农民学习巴基斯坦的杂交水稻种植技术 |
B.缩短我国能源进口距离,缓解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 |
C.我国从中巴经济走廊中获得的收益远高于巴基斯坦 |
D.使我国大量承接巴基斯坦产业转移及大批企业人员 |
3.
2018 年 11 月 12 日,东盟各国在新加坡签署东盟电子商务协议,以促进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发展,该地区具有多元文化的特色属于
A.东南亚文化圈 | B.东亚文化圈 |
C.南亚文化圈 | D.太平洋文化圈 |
4.
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河流,它沿岸风光绮丽,目前已成为一条重要的旅游热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湄公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在世界上,东南亚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因为它位于
【小题1】关于湄公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源于我国云南省 | B.在我国境内叫怒江 |
C.流经五个国家 | D.三角洲地区是世界著名的稻米产区 |
A.五海三洲之地 | B.亚洲各国到达美洲的必经之地 |
C.两大洋两大洲的“十字路口” | D.欧洲各国石油输入的“咽喉”要地 |
5.
海洋是人类生存的第二环境,海峡是重要的海上通道,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一艘远洋货轮从上海港到荷兰鹿特丹港口的最佳路线的先后顺序是( )
【小题2】下列关于上图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一艘远洋货轮从上海港到荷兰鹿特丹港口的最佳路线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 B.④③②① |
C.②④①③ | D.③①④② |
A.海峡①和②是大洲间分界线 | B.世界上锡矿出口最多的国家在②图中 |
C.有明显密度流的海峡是①和③ | D.在通过④海峡时,船只吃水深度变深 |
6.
读世界著名海峡图,下列选项中,排序与图序相同的是


A.①白令海峡 ②霍尔木兹海峡 ③英吉利海峡 ④马六甲海峡 |
B.①霍尔木兹海峡 ②马六甲海峡 ③白令海峡 ④英吉利海峡 |
C.①英吉利海峡 ②马六甲海峡 ③霍尔木兹海峡 ④白令海峡 |
D.①英吉利海峡 ②霍尔木兹海峡 ③白令海峡 ④马六甲海峡 |
7.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岛屿
【小题2】图中甲区域人口密度较大,主要原因是

【小题1】图中岛屿
A.地处低纬,南部有北回归线穿过 |
B.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
C.东部海岸线曲折,珊瑚礁发育好 |
D.南北狭长,两端相距约1400千米 |
A.平原广阔,水源充足 |
B.地势较高,气候凉爽 |
C.工业发达,人口大量迁入 |
D.远离海洋,免受台风袭击 |
8.

【小题1】下列选项中和也门所在半岛不相邻的是( )
【小题2】下列关于我国军舰撤侨期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
2017年暑期热播电影《战狼2》描述了我国军舰赴非洲战乱国家执行撤侨任务的场景,其原型是2015年也门撤侨事件。2015年5月16日,也门爆发战争,中国海军军舰m 最快速度开进也门亚丁薄和荷台达港,分批救出了 571名中耳侨民和225名外国侨民。读世界部分区域海陆轮廓土。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选项中和也门所在半岛不相邻的是( )
A.阿拉伯海 | B.霍尔木兹海峡 |
C.里海 | D.曼德海峡 |
A.去往亚丁湾船只顺风顺水 |
B.东北松花江径流为一年中最低值 |
C.索马里沿海盛行暖流 |
D.四川正值水稻播种期 |
9.
读甲、乙两岛屿轮廓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甲、乙两岛屿气候的相同之处是( )
【小题2】有关乙岛所属国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小题1】甲、乙两岛屿气候的相同之处是( )
A.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 | B.受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
C.受海洋影响,降水较丰富 | D.受暖流影响,最冷月均温高于0℃ |
A.科技发达,产品多出口国外 | B.矿产资源缺乏,森林覆盖率高 |
C.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 D.河流短小流急,水力资源丰富 |
10.

【小题1】该地区多肉植物的特征反映了当地
【小题2】该地区8、9月份“百花盛开、生机再现”反映了当地
【小题3】若A地区多肉植物运往中国,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过
近年来,多肉植物以“天然呆、无公害、治愈系”风靡中国。图中A地区(阴影部分)是世界上著名的野生“多肉植物王国”,植物大多叶小、肉厚,这里大部分时间是荒芜的,只在每年8、9月荒漠百花盛开、生机再现,迎来短暂的生长季节。
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该地区多肉植物的特征反映了当地
A.高温多雨 | B.四季分明 |
C.大部分时间气候干燥 | D.降水充沛 |
A.晴天多昼夜温差小 | B.气温降低,蒸发量减小 |
C.受湿润西风影响降水多 | D.太阳直射,光照强 |
A.白令海峡 | B.苏伊士运河 |
C.巴拿马运河 | D.马六甲海峡 |
11.
读世界两个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对甲、乙两区域认识正确的是( )
【小题2】有关a、b、c、d四条河流所在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3】图中代表幼发拉底河的字母是( )
【小题4】对甲乙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自然资源是( )

【小题1】对甲、乙两区域认识正确的是( )
A.甲地终年温和多雨,植被茂密 | B.甲地淡水资源丰富,工业发达 |
C.乙地常年战乱,地理位置重要 | D.乙地最具代表性的作物是水稻 |
A.四条河流全年皆可通航,航运便利 | B.光照和热量丰富,水源充足,农业发达 |
C.四条河流都是外流河 | D.都可能存在土地沙化和次生盐碱化问题 |
A.a | B.b | C.c | D.d |
A.油气资源 | B.水能资源 | C.森林资源 | D.水产资源 |
12.
据图回答下列各问题。

【小题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区跟“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农谚吻合的是( )
【小题2】关于美国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区跟“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农谚吻合的是( )
A.a | B.b | C.c | D.d |
A.农业生产多使用小型机械,以适应耕地少、地块小的特点 |
B.主要农作物有咖啡、可可、香蕉和天然橡胶等热带产品 |
C.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不占重要地位,但农业投入的劳动力较大 |
D.农业现代化程度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都比较高 |
13.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沿EF线上的山脉是
【小题2】N所在国重工业发达,主要原因是
【小题3】N地的地表特征表现为
【小题4】图示国家是世界四大粮食生产国之一,但有时仍需进口粮食的原因是

【小题1】沿EF线上的山脉是
A.两个国家的分界线 |
B.两个大洲的分界线 |
C.两种气候类型的分界线 |
D.两种农业区的分界线 |
A.地势开阔平坦 | B.国土地域辽阔 |
C.地处高纬地区 | D.矿产资源丰富 |
A.地面起伏大,多山地丘陵 | B.地势低平,多沼泽地 |
C.森林广布,树种丰富多样 | D.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
A.耕地面积少 | B.人多地少 |
C.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产量不稳定 | D.水源短缺 |
15.
2017年3月27日晚,下图中的埃特纳火山喷发,大量火山灰和岩浆喷涌而出,造成了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区多火山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2】埃特纳火山所在岛屿从成因的角度分析,属于

【小题1】该地区多火山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 B.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
C.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 D.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
A.珊瑚岛 | B.大陆岛 |
C.火山岛 | D.冲积岛 |
17.
读“四国轮廓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四个国家都有回归线穿过,其中没有沙漠分布的
【小题2】有关四个国家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小题1】四个国家都有回归线穿过,其中没有沙漠分布的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丙国河流较少,但中部地区地下水丰富 |
B.丁国有世界最长的河流流经 |
C.甲国北部平原面积广大,土壤肥沃,热带雨林广 |
D.乙国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旱雨季分明 |
18.
下图代表南亚三种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若其代表水稻、棉花、小麦的分布,则正确的顺序为( )
【小题2】造成三种农作物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小题1】若其代表水稻、棉花、小麦的分布,则正确的顺序为( )
A.甲、乙、丙 | B.甲、丙、乙 |
C.乙、甲、丙 | D.乙、丙、甲 |
A.地形 | B.土壤 | C.降水 | D.热量 |
19.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两国共同具有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2】乙国洪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 )
①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②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④河流汛期集中,径流量大

【小题1】两国共同具有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多,增长快 |
B.地形都以平原为主 |
C.都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
D.水源充足,灌溉农业发达 |
①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②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④河流汛期集中,径流量大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③④ |
3.选择题- (共2题)
4.填空题- (共3题)
22.
下图为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F地自然带为_____,1月气候特征为____;G岛东侧自然带为 ______;从A→B→C→D体现了自然带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E沿岸洋流名称为______;甲海域面积有不断______的趋势。

图中F地自然带为_____,1月气候特征为____;G岛东侧自然带为 ______;从A→B→C→D体现了自然带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E沿岸洋流名称为______;甲海域面积有不断______的趋势。
23.
读“东亚局部地区气候图和日本部分城市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种气候类型的分界线与_____(等温线)的分布一致。这条分界线在我国境内所处纬度位置较低,主要原因是_____。
(2)日本本州岛西部_____(季节)多雨,主要原因是_____。
(3)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_____沿岸和_____沿岸。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_____。

(1)A、B两种气候类型的分界线与_____(等温线)的分布一致。这条分界线在我国境内所处纬度位置较低,主要原因是_____。
(2)日本本州岛西部_____(季节)多雨,主要原因是_____。
(3)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_____沿岸和_____沿岸。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