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读东北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分析适宜在甲、乙两地发展的农业部门: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
(2)简述黑龙江省发展粮食种植业的优势自然地理区位条件。
(3)近年来政府禁止开发丁地(湿地),试列举该湿地破坏后产生的不利影响。
(4)东北大米因优质而广受市场欢迎,从气候角度分析原因。

(1)根据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分析适宜在甲、乙两地发展的农业部门: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
(2)简述黑龙江省发展粮食种植业的优势自然地理区位条件。
(3)近年来政府禁止开发丁地(湿地),试列举该湿地破坏后产生的不利影响。
(4)东北大米因优质而广受市场欢迎,从气候角度分析原因。
2.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材料一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新疆就开始建设引额济乌调水工程,该调水工程线路以明渠为主。


材料二 新疆老风口地区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冬季多发暴风雪,对当地造成极大影响。左上为当地人采取的生态治理工程示意图。实际结果表明,此方法比简单的营造防护林更有效地促进了树木生长。
(1)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相比,指出引额济乌工程调水存在的问题。
(2)说出导致老风口冬季暴风雪的主要风向;说明当地生态治理工程有利于树木生长的原因。
(3)归纳乌鲁木齐地区绿洲分布的形态特征并说明其自然原因。
材料一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新疆就开始建设引额济乌调水工程,该调水工程线路以明渠为主。


材料二 新疆老风口地区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冬季多发暴风雪,对当地造成极大影响。左上为当地人采取的生态治理工程示意图。实际结果表明,此方法比简单的营造防护林更有效地促进了树木生长。
(1)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相比,指出引额济乌工程调水存在的问题。
(2)说出导致老风口冬季暴风雪的主要风向;说明当地生态治理工程有利于树木生长的原因。
(3)归纳乌鲁木齐地区绿洲分布的形态特征并说明其自然原因。
3.
读黄土高原上韭园沟小流域治理纵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
(2)从水土流失治理的三大类措施来看,图示治理措施有哪些类型?
(3)“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图”,将各字母代表的相关内容填写在下方对应的数字空格处。


(1)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
(2)从水土流失治理的三大类措施来看,图示治理措施有哪些类型?
(3)“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图”,将各字母代表的相关内容填写在下方对应的数字空格处。

A.修基本农田 | B.贮水拦沙 | C.改善生产条件 | D.平整土地 E.蓄水保土 F.发展多种经营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同市某地自然景观图。

材料二 作为典型的矿业城市,大同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表现为:①经济发展对煤炭行业的依赖性强,但优质煤炭资源仅够开采15~20年,其他品质的煤也只够开采100年;②第二产业独大,且重工业比重大于轻工业;③产品结构中初级产品比重大,精深加工产品比重小。下图为“矿业城市生命周期示意图”。

(1)该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结合材料分析该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
(2)从矿业经济的发展过程看,大同目前处于哪个时期?为避免城市经济陷于衰退,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
材料一 大同市某地自然景观图。

材料二 作为典型的矿业城市,大同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表现为:①经济发展对煤炭行业的依赖性强,但优质煤炭资源仅够开采15~20年,其他品质的煤也只够开采100年;②第二产业独大,且重工业比重大于轻工业;③产品结构中初级产品比重大,精深加工产品比重小。下图为“矿业城市生命周期示意图”。

(1)该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结合材料分析该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
(2)从矿业经济的发展过程看,大同目前处于哪个时期?为避免城市经济陷于衰退,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
2.单选题- (共8题)
5.
红碱淖位于陕西省神木县西北,是全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和陕北最重要的产鱼基地。近年来,红碱淖的水位以每年20~30厘米的速度下降,湖水pH值由7.4上升到9.6,远远超出了鱼类生存的极限。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红碱淖水位下降的人为原因有
【小题2】关于保护红碱淖的生态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有

【小题1】红碱淖水位下降的人为原因有
A.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 B.上游建拦水坝,使入湖径流量增大 |
C.过度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 | D.湖区生态环境恶化,使湖水pH值上升 |
A.利于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 |
B.利于涵养水源 |
C.利于净化水质 |
D.利于吸烟滞尘、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 |
6.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的生产模式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影响图中不同生产模式分区的主导性因素为 ( )
【小题2】过渡带最不适合进行的农业生产方式是 ( )

【小题1】影响图中不同生产模式分区的主导性因素为 ( )
A.地形 | B.土壤 |
C.水源 | D.热量 |
A.小麦农场 | B.畜牧业 |
C.灌草种植 | D.野生动物繁育基地 |
7.
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生产面临“用工荒”局面。根据相关知识,完成题。
【小题1】下图是4种工业的生产成本构成图,最有可能面临“用工荒”的是

【小题2】“用工荒”对沿海地区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小题1】下图是4种工业的生产成本构成图,最有可能面临“用工荒”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劳动力回流第一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提高 |
B.刺激科技创新,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
C.劳动力数量减少,平均工资下降 |
D.资金投入减少,生产总值下降 |
8.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丙区域农作物播种时间大约在
【小题2】乙地区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
【小题3】丁地农业带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①气候冷湿,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②靠近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市场广阔
③交通便利 ④该地气候暖湿、土壤肥沃

【小题1】丙区域农作物播种时间大约在
A.3、4月 | B.7、8月 |
C.12、1月 | D.9、10月 |
A.小麦 | B.水稻 |
C.棉花 | D.玉米 |
①气候冷湿,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②靠近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市场广阔
③交通便利 ④该地气候暖湿、土壤肥沃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9.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小题2】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小题3】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

【小题1】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A.江苏省 | B.河南省 |
C.四川省 | D.海南省 |
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 |
B.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 |
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
D.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
A.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 |
B.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 |
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 |
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 |
10.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反映出区域的主要特征( )
【小题2】图中关于甲、乙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图示反映出区域的主要特征( )
A.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 | B.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
C.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 | D.区域具有明显的界线 |
A.甲区域城市空间结构比乙区域城市复杂 | B.甲区域城市呈岛状 |
C.甲区域第一产业发展水平大于乙区域 | D.乙区域第三产业比重大于甲区域 |
11.
读下列两个区域略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 )
①煤炭资源丰富②水土流失严重③水资源丰富④重化工业为主要工业部门
【小题2】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两区域采取的共同措施有( )
①植树造林、保持水土②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
③完善交通、工厂外迁 ④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小题3】近年来,左图区域煤炭输出比重降低而电力输出比重提升,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

【小题1】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 )
①煤炭资源丰富②水土流失严重③水资源丰富④重化工业为主要工业部门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② |
①植树造林、保持水土②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
③完善交通、工厂外迁 ④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
A.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 B.降低运输成本,缓解交通压力 |
C.降低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 D.实现产业升级,减轻用工数量 |
12.
下图表示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带GDP(亿元)的增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小题2】能分别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个地带GDP增长的折线依次是( )
【小题3】【小题4】关于三个地带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小题5】【小题6】有关①经济地带的叙述,错误的是( )

【小题1】【小题2】能分别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个地带GDP增长的折线依次是(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A.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东部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 |
B.三个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有所缩小 |
C.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差距仍将继续拉大 |
D.三个地带经济发展速度:①>②>③ |
A.交通便利 | B.经济国际化程度较高 |
C.能源、原材料丰富 | D.环境问题严重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