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鉴赏- (共4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陶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形成一种“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艺术特点。请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交代劳动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 |
B.三、四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务农。“荒秽”指各种杂草。 |
C.五、六句承“荷锄归”,写回家穿草而行,露沾衣湿。 |
D.这首五律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入诗,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营造出一种醇美的诗意。 |
2.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诗歌在抒发情感上有何特色?请简析。
蒿里(注)
曹 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注)蒿里:乐府曲调名,是送葬的挽歌。据古代迷信的说法,人死灵魂归于蒿里。【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写了军阀之间的争权夺利,反映东汉末年动乱的社会现象,表达了诗人对人民遭受苦难的同情。 |
B.诗中暗含着诗人对割据势力的无比痛恨和要削平战乱,进而一举夺取汉朝政权的野心。 |
C.曹操的诗极为本色,《蒿里》语言朴实,明白如话,沉郁悲壮,用质朴的形式展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
D.从结构上看,本诗可以分为上下两节:上节写原因,下节写结果。 |
3.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
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所运用的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小题3】这首诗是陶渊明的代表作,在艺术上呈现出“似浅实深,似淡实浓”的突出特征。请你从语言、形象和情感等角度,结合诗句做具体赏析。
归园田居
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前六句表达了辞官归隐的渴望,呈现出一种矛盾心态:既“爱丘山”,又将归隐后的世俗看作“尘网”,自己本无适应的禀性。 |
B.诗人归隐后的生活,不单单有方宅、草屋、远村、炊烟的幽静,还有狗吠、鸡鸣的喧闹。以幽静抒写诗人的惬意,以喧闹突出了诗人的欢乐。 |
C.诗人深感自己没有能力在官场生活下去,只能“守拙归园田”;归隐之后,又不得不面对乡居生活的清贫:草屋、虚室。 |
D.结尾一句中的“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又是指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末两句与诗歌开头呼应,揭示出作品的主旨。 |
A.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
B.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
C.仰首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
D.海阔凭鱼跃,天髙任鸟飞。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诗歌鉴赏:(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