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人类的生产活动只有与地理环境相协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读我国某省(区)地理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1)说明该地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原因
(2)阐述该地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点,并解释该地耕地面积变化的原因
(3)该地作物栽种广泛采用地膜覆盖技术,说明该生产方式的意义
(4)分析该地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有利影响

(1)说明该地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原因
(2)阐述该地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点,并解释该地耕地面积变化的原因
(3)该地作物栽种广泛采用地膜覆盖技术,说明该生产方式的意义
(4)分析该地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有利影响
2.
阅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全球第一轮产业转移时,美国产业转向德国而没有转向英国。结合表格说明其原因。
(2)全球第三轮产业转移,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其原因。
(3)全球三轮产业转移,对美国产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对我们国家产业发展有何启示?


(1)在全球第一轮产业转移时,美国产业转向德国而没有转向英国。结合表格说明其原因。
(2)全球第三轮产业转移,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其原因。
(3)全球三轮产业转移,对美国产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对我们国家产业发展有何启示?
2.单选题- (共6题)
3.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①②两地区共同存在的环境问题是
【小题2】③④⑤三个地区土壤侵蚀严重,其形成的共同原因有
①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 ②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③人口密集,过度开垦严重 ④酸雨危害严重

【小题1】①②两地区共同存在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 B.酸雨危害 |
C.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 | D.土壤盐碱化 |
①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 ②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③人口密集,过度开垦严重 ④酸雨危害严重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4.
下图为我国黄河三角洲示意图。黄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完善的湿地生态系统。近年来,该三角洲土地面积增长速度缓慢。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黄河三角洲土地面积增长速度缓慢的原因不可能是( )
【小题2】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

【小题1】黄河三角洲土地面积增长速度缓慢的原因不可能是( )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程度减轻 | B.干支流兴修水库,拦蓄大量泥沙 |
C.毁林开荒,植被覆盖率降低 | D.人类过度引水,使下游水量减少 |
A.涵养水源,大量削减土壤中的盐碱量 | B.净化水质,为城市提供直接饮用水源 |
C.调节气候,改变气候特征与气候类型 | D.保护野生的动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 |
5.
《广州市、佛山市同城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提出,广佛两地要在产业协作、城市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这四个领域率先尝试同城化。下图为广东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广佛同城化后影响较大有
①广州和佛山的城市地域结构
②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水平
③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用地规模
④广州和佛山之间的经济联系
【小题2】关于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的重大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广佛同城化后,两城之间将不存在竞争
②促进广佛产业、资源优势互补
③提高基础设施利用效率避免重复建设
④促进广佛城市职能合理分工

【小题1】广佛同城化后影响较大有
①广州和佛山的城市地域结构
②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水平
③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用地规模
④广州和佛山之间的经济联系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①广佛同城化后,两城之间将不存在竞争
②促进广佛产业、资源优势互补
③提高基础设施利用效率避免重复建设
④促进广佛城市职能合理分工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6.
下图汽车产量四次大转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世界汽车产业转移第一次是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这使美国汽车产量迅速增加,其有利条件是( )。
【小题2】进入20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其主要条件是( )。
【小题3】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许多著名汽车生产公司纷纷落户中国,建立生产线,这使中国汽车产量迅速上升,其主要原因是( )。

【小题1】世界汽车产业转移第一次是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这使美国汽车产量迅速增加,其有利条件是( )。
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
B.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 |
C.美国出现逆城市化.促进了汽车工业的发展 |
D.国土地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
A.原材料和燃料资源丰富 | B.分布集中,工业投入少 |
C.水能丰富,动力投入多 | D.重视科学技术的投入 |
A.我国地形和气候条件适宜 |
B.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高 |
C.发达的经济和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 |
D.科技迅速发展,潜在市场广大 |
7.
下图为某年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①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能源资源缺乏 ②东部地区能源出口量大 ③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但消费量小 ④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交通不畅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小题2】为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在区际协调方面的对策可行的是( )。
A. 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
B. 东部地区大力支援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C. 将东部的工业转移到西部
D. 加大东西部之间人口流动与文化交流

【小题1】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①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能源资源缺乏 ②东部地区能源出口量大 ③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但消费量小 ④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交通不畅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小题2】为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在区际协调方面的对策可行的是( )。
A. 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
B. 东部地区大力支援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C. 将东部的工业转移到西部
D. 加大东西部之间人口流动与文化交流
8.
【小题1】关于南亚、东南亚区域森林面积变化的原因或治理措施,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口的快速增加,持续对种植业的依赖导致毁林开垦
②经济快速增长下的采矿、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发展等,占据大量林地
③封山育林是恢复森林面积最快的措施
④利用现代科技改良树种是防止森林破坏的有效途径
【小题2】南亚、东南亚区域森林面积这种变化趋势对环境的影响是
下列为南亚、东南亚森林面积变化表。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 面积(1000公顷) | 年度变化(1000公顷) | 年变化率(%) | ||||
1900 | 2000 | 2005 | 1990—2000 | 2000—2005 | 1990—2000 | 2000—2005 | |
南亚 | 77 551 | 79 678 | 79 239 | 213 | -88 | 0.27 | -0.11 |
东南亚 | 245 605 | 217 702 | 203 887 | -2 790 | -2 763 | -1.20 | -1.30 |
【小题1】关于南亚、东南亚区域森林面积变化的原因或治理措施,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口的快速增加,持续对种植业的依赖导致毁林开垦
②经济快速增长下的采矿、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发展等,占据大量林地
③封山育林是恢复森林面积最快的措施
④利用现代科技改良树种是防止森林破坏的有效途径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A.土壤含水率上升 | B.地下水储量增加 |
C.地表径流变化率减小 | D.生物多样性减少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