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山东省沂南一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2155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3/2/27

1.综合题(共3题)

1.
济南市某校“地理社团”在2011年暑期用一周时间进行了网上模拟探究活动,研究了该时间内出现的一些地理现象,图表示模拟探究的区域和探险路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社团成员们发现,有许多地点经度或纬度相近,但自然现象却差异明显,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按要求补充右表中内容。(4分)
地点
现象
分析
①和②
风向不同
②风向主要成因是  
    
③和④
地方时
不同
大约差  小时。
⑤和⑥
自然带不同
体现了自然环境的 特征,自然带的这种变化反映了 规律。
(2)社团成员们调取了①地7月10~13日气象资料统计表(见下表),请写出该时段影响①地的天气系统名称,并分析判断依据。(4分)
 日 期
要 素
7月10日
7月11日
7月12日
7月13日
天气
晴转多云
多云转中雨
暴雨转中雨
多云转晴
气温(℃)
25~34
22~29
20~23
19~27
降水量(mm)
O
15
43
O
风向、风力
西南风2级
西南转西北风3—4级
西北风3—4级
偏北风1—2级
(3)描述苏门答腊岛地形的基本特征。(2分)
(4)苏门答腊岛素有“天然地质灾害的超市”之称,曾多次发生重大泥石流灾害。试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方面简要分析泥石流发生的原因。(4分)
2.
读我国石油进口部分通道示意图(图1)和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新月沃土”是指两河流域及附近一连串的肥沃土地,因其在地图上好像一弯新月而得名。这片沃土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2分)
(2)根据图2,分析甲、乙两地气候特点的差异及6~8月降水少的共同原因。(3分)
(3)我国西南油气进口通道与海上油气进口通道相比,优势有哪些?(2分)
(4)为确保我国能源安全,除实现能源进口的多元化外,从能源开发利用的角度,还需要采取哪些措施?(3分)
3.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同的自然环境中人类活动也有差异;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使人类影响和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大大提高,因此人类必须要走人地关系和谐统一的道路。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东亚某沿海地区示意图中,乙是传统的港口城市,丙是新建港口城市。

材料二:下图中M为丁地2010年农产品产值构成比重示意图。

(1)说出制约乙港发展的自然条件和丙港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
(2)根据丁地2010年农产品产值构成比重,分析影响该地农业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
(3)甲城市需布局一座大型火力发电厂,在图中的①②③④地中选出最佳位置并说明理由。

2.选择题(共4题)

4.淀粉、蛋白质,DNA,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    )
5.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5S和32P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参照图判断下列被标记部位组合正确的是(    )

6.下列与无机盐的功能无关的是(    )
7.关于高倍显微镜使用步骤的叙述,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②低倍镜观察,找到目标

③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④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

3.单选题(共2题)

8.
候鸟是指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进行季节性迁徙的鸟类。每年4~5月,大量斑尾塍鹬从澳大利亚迁徙到北冰洋沿岸的科雷马河口。下图为科学家通过卫星追踪一只标号为“H3”斑尾塍鹬的迁徙路线,读图回答题。

【小题1】关于“H3”斑尾塍鹬的北迁,说法正确的是
A.科雷马河口为越冬地B.飞行约一万公里
C.沿途各地昼长夜短D.途经山东半岛时正值雨季
【小题2】“H3”斑尾塍鹬没有经过的森林类型是
A.热带雨林B.针叶林
C.落叶阔叶林D.常绿硬叶林
9.
读下面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回答题:

【小题1】图中四地工业地域类型与“第三意大利”类似的是()
A.甲图B.乙图C.丙图D.丁图
【小题2】有关图中四地农业发展着眼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排干沼泽地水分,扩大农耕用地
B.丁地大力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
C.丙地大量使用化肥,发展立体农业
D.乙地开发宜农荒地,进行土地改良,提高粮食产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4道)

    单选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