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读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和相关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泛珠三角”简称“9+2”。“9”指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海南,“2”指香港和澳门。
(1)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工业化迅速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造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能源紧张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泛珠三角”合作模式的创立,可以有效促进区域的联系与协调发展。随着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可以向其他地区转移的产业有哪些?这对于产业转入地区的地理环境将产生哪些影响?

“泛珠三角”简称“9+2”。“9”指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海南,“2”指香港和澳门。
(1)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工业化迅速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造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能源紧张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泛珠三角”合作模式的创立,可以有效促进区域的联系与协调发展。随着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可以向其他地区转移的产业有哪些?这对于产业转入地区的地理环境将产生哪些影响?
2.单选题- (共6题)
2.
读我国两地区城市化模式图,回答下面小题。

甲地区城市化模式图

乙地区城市化模式图
【小题1】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 )
【小题2】对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甲地区城市化模式图

乙地区城市化模式图
【小题1】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 )
A.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
B.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
C.有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 |
D.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
A.甲地区属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 |
B.乙地区属于开放驱动型的城市化 |
C.甲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苏南地区 |
D.乙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珠江三角洲 |
3.

【小题1】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
【小题2】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 )
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 B.大气环流 | C.地形因素 | D.海陆分布 |
A.≥10℃积温 | B.日照时数 | C.太阳辐射量 | D.年降水量 |
4.
【小题2】通化林下种植业与图中M区域种植业具有的相同特点是( )
【小题3】通化林下产业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是( )
近年来,通化市大力发展的林下种植、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生态旅游等林下经济,已经成为进一步拓宽全市林业经济领域和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黄金”产业。下图为“通化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A.位于我国最大林区长白山区,森林资源丰富 |
B.地处中朝边界,对外贸易便利,市场条件优越 |
C.参、药、蜂、菌、菜、禽、畜等林下特产丰富 |
D.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林下产业科研水平高,基础好 |
A.商品率较高 | B.机械化水平高 |
C.农场经营规模小 | D.水利工程量大 |
A.野生动植物的种类与数量增加 | B.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降低 |
C.环境污染程度下降 | D.环境承载力有所上升 |
5.
读图表,回答下面小题。
我国某省三个年份GDP总值、三大产业构成表


【小题1】自1990年以来,该省( )
【小题2】下列关于该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我国某省三个年份GDP总值、三大产业构成表


【小题1】自1990年以来,该省( )
A.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比重下降 |
B.始终以第二产业为主导 |
C.第三产业产值先升后降 |
D.环境承载力下降 |
A.城市化水平一直低于全国水平,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 |
B.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问题逐渐突出 |
C.2008年处于城市化中期阶段 |
D.2008年,该省城市普遍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