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福建省漳州市四地七校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2038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8

1.选择题(共9题)

1.

下表是某企业的资本构成情况。此种类型的企业(  )

①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股东可在证券交易所转让其股份

③有利于国有资本增强控制力 ④能促进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

2.
填入语段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项是(3分)
当爱召唤你时,跟随她,哪怕爱的道路艰难又险峻;当爱的翅膀围拥你时,顺从她,   ;当爱向你倾诉时,信从她,哪怕她的声音会惊破你的好梦。
A.哪怕藏于羽翼中的剑刃也许会伤害你B.不怕藏于羽翼中的剑刃也许会伤害你
C.虽然藏于羽翼中的剑刃也许会伤害你D.可能藏于羽翼中的剑刃也许会伤害你
3.

近年来,各类民营网店快速发展。网上购物以其价格合理、选择多样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据悉,仅2014年“双11”一天,淘宝网店就获得超亿元的收入。而现代物流、仓储、网银等行业也因网购迎来快速发展的新机遇。上述材料表明(  )

①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促进商品流通,方便人民生活

②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④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4.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因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

①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状况决定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③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与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相适应

5.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因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

①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状况决定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③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与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相适应

6.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这说明(  )

7.

2015年Z省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万亿元,增长10.3%,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户分别增长13.9%和21.1%;民间投资增长17.4%,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1.4%。数据说明了民营经济(  )

①也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有利于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③有利于扩大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增强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

④有利于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8.

2015年Z省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万亿元,增长10.3%,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户分别增长13.9%和21.1%;民间投资增长17.4%,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1.4%。数据说明了民营经济(  )

①也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有利于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③有利于扩大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增强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

④有利于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9.

“2015中国(湖南)非公有制经济论坛”于2015年9月7日在长沙开幕,非公有制经济现场签约项目30个,总金额237.38亿元人民币,涉及现代服务、先进制造、农业产业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这说明我国非公有制经济(  )

①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③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诗歌鉴赏(共1题)

10.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6分)
【中吕】阳春曲·春景
[元]胡祗遹
几枝红雪①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一春能得几晴明?三月景,宜醉不宜醒。
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绿窗春睡觉来②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注】①红雪:形容初春盛开杏花的繁茂。②觉来:醒来。
【小题1】第一首小令的第四句点明时令,请简要分析它的作用。(3分)
【小题2】第二首小令写残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3分)

3.文言文阅读(共2题)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日知录》序
[清]潘耒
有通儒之学,有俗儒之学。学者,将以明体适用也。综贯百家,上下千载,详考其得失之故,而断之于心,笔之于书。其术足以匡世,其言足以救世,是谓通儒之学。若夫雕琢词章,缀辑故实,或高谈而不根,或剿说而无当,深浅不同,同为俗学而已矣。
自宋迄元,人尚实学,若郑渔仲、王伯厚、魏鹤山之流,著述具在,皆博极古今,通达治体,曷尝有空疏无本之学哉!明代人才辈出,而学问远不如古。自其少时,鼓箧读书,规模次第,已大失古人之意。名成年长,虽欲学而无及。间有豪隽之士,不安于固陋,而思崭然自见者,又或采其华而弃其实,识其小而遗其大。若唐荆川、杨用修号称博通者,可屈指数,然其人去古人有间矣。
昆山顾宁人先生,生长世族,少负绝异之资。潜心古学,九经诸史略能背诵。尤留心当世之故,实录奏报,手自抄节,经世要务,一一讲求。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然。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贤豪长者,考其山川风俗,疾苦利病,如指诸掌。精力绝人,无他嗜好,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废书。出必载书簏以随,旅店少休,披寻搜讨,常无倦色。有一疑义,反复参考,必归于至当。有一独见,援古证今,必畅其说而后止。当代文人才士甚多,然语学问,必敛衽推顾先生。凡制度、典礼有不能明者,必质诸先生;坠文、轶事有不知者,必征诸先生。先生手画口诵,探原竟委,人人各得其意而去。天下无贤不肖,皆知先生为通儒也。
先生著书不一种,此《日知录》则其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者。凡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艺文之属,一一疏通其源流,考正其谬误。至于叹礼教之衰迟,伤风俗之颓败,则古称先,规切时弊,尤为深切著明。学博而识精,理到而辞达。是书也,意惟宋元名儒能为之,明三百年来殆未有也。耒少从先生游,尝手授是书。先生没,复从其家求得手稿,校勘再三,刻之以行世。
呜呼!先生非一世之人,此书非一世之书也。魏司马朗复井田之议,至易代而后行;元虞集京东水利之策,至异世而见用。立言不为一时,录中固已言之矣。异日有整顿民物之责者,读是书而憬然觉悟,采用其说,见诸施行,于世道人心实非小补。如第以考据之精详,文辞之博辨,叹服而称述焉,则非先生所以著此书之意也。
(选自《清文观止》)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详其得失之故考:考察
B.其术足以世匡:纠正
C.自宋迄元,人实学尚:崇尚
D.九经诸史能背诵略:省略
【小题2】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全都属于“通儒之学”的一组是(3分)
①其术足以匡世,其言足以救世   ②采其华而弃其实,识其小而遗其大
③则古称先,规切时弊   ④立言不为一时
⑤考据之精详,文辞之博辨 ⑥至异世而见用
A.①②⑥B.②③⑤C.①④⑥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顾炎武的学生,本文作者潘耒深得其师的学问精髓,所以他在文中对顾宁人的治学态度、治学特点和学术成就进行了全面介绍。
B.本文开门见山,借区分通儒之学和俗儒之学的本质区别,暗示了顾宁人先生是真正的通儒,《日知录》是经世致用的通儒之学。
C.作者在第二段中将宋元明三代的著名学者与古人进行比较,认为他们的治学与古人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从而为下文评价顾宁人先生张本。
D.作者从第三段起开始正面介绍顾宁人先生的生平和治学,并认为他远非一个时代之人,《日知录》远非一个时代的著作。
【小题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然。(3分)
(2) 是书也,意惟宋元名儒能为之,明三百年来殆未有也。(3分)
12.
文化经典阅读 (6分)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路问政。子曰:“先之①劳之②。”请益③。曰:“无倦。”(《论语·子路》)
②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③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
【注】①先之:先,引导,先导,即教化。之,指老百姓。②劳之:指为政者亲身去干,以自身的“先劳”,带动老百姓都勤劳地干。③益:增加。
【小题1】请简要概括孔子对为政者的要求。(2分)
【小题2】孔子把“正身”看作是从政为官的重要方面,这有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4分)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天气 (节选)
梁实秋
熟人相见,不能老是咕嘟着嘴,总得找句话说,说什么好呢?一时无话可说,就说天气吧。“今天好冷啊!”“是呀,好冷好冷。”寒来暑往,天道之常,气温升降,冷暖自知,有什么好说的?也许比某些人见面就问“您吃饭啦?”“您喝茶啦?”或是某些染有洋习的人之不分长幼尊卑一律见面就是一声“嗨!”要好得多。拿天气做为初步的谈话资料,未尝不可,我们自古以来,行之久矣,即所谓“寒暄”,又曰“道炎凉”。
天气也真是怪,变化无常。苦了预报天气之人。我看过一幅漫画,画着一位可怜巴巴的预报天气的人向他的长官呈递辞书。长官问他何故倦勤,他说:“天气不与我合作。”我看了这幅画,很同情他。他以后若是常常报出明天天气“晴,时多云,局部偶阵雨”,我不会十分怪他。天有不测风云,教谁预报天气,也是没有太大把握。预报正确,没有人喝彩鼓掌,更没有人登报鸣谢。预报离了谱,少不得有人抱怨,甚至大骂。从前根本没有什么天气预报之说,人人撞大运。北方民间迷信,娶妻那天若是天下大雨,硬说是新郎官小时候骑了狗!
元忽必烈汗两度遣兵远征日本,不顾天时地利,都遭遇了台风而全军覆没,日本人幸免于难,乃称之为“神风”。我们知道台风是有季节性的,奈何忽必烈汗计不及此。我初来台湾,闻台风之名,相见恨晚,不过等到台风真个来袭,那排山倒海之势,着实令人心惊。记得有一年遇到一个超级的西北风,风狂雨骤,四扇落地窗被吹得微微弯曲,有迸破之虞,赶快搬运粗重家具将窗顶住,但见雨水自窗隙汩汩渗进,无孔不入,害得我一家彻夜未能阖眼。我们总算幸运,没有北美洲那样强烈的飓风(即龙卷风),风来像一根巨柱,把整栋的房屋卷上天!我们的台风来之前,向有预报,这恐怕要感谢国际合作,以及卫星帮忙。虽然偶有来势汹汹而过门不入的情事,也乐得凉快一阵喜获甘霖,没得可怨。
人总是不知足。不是嫌太热,就是嫌太冷。朔方太冷,冰天雪地,重裘不暖,好羡慕“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景况。南方太热,朱明当令,如堕火宅,又不免兴起“安得赤脚踏层冰”的念头。有些地方既不冷又不热,好像是四季如春,例如我国的昆明便是其中之一。住在这种地方的人应该心满意足没话可说了。然而不然,仍然有人抱怨,说这样的天气过于单调,缺乏春夏秋冬的变化,有悖“天有四时”之旨。好像是一定要一年之中轮流的换着四季衣裳才觉得过瘾。好像是一定要“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才算是具有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我看天公着实作难,怎样做都难得尽如人意。
久晴不雨则旱,旱则禾稻枯焦。久雨不歇则涝,涝则人其为鱼。这就是靠天吃饭的悲哀。天气之捉弄人,恐怕尚不止此。据气象家的预测,如果太阳的热再加百分之三十,地球上的生物将完全消灭。如果减少百分之十三,地球将包裹在一英里厚的冰层内!别慌,这只是预测,短期内大概不会实现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拿天气做为初步的谈话资料比起不分长幼尊卑一律见面就是一声“嗨!”要好得多,因为前者既是“寒暄”又是“道炎凉”,有中国特色,还透着股说不尽的味道。
B.把“天气不与我合作”作为呈辞预报天气这一吃力不讨好的工作的理由,既是对天气预报这一工作难度的客观描述,又幽默地表达了辞者内心的无奈与悲哀。
C.举元忽必烈汗两度遣兵远征日本,都遭遇了台风而全军覆没,日本人因此幸免于难,称台风为“神风”的例子,突出了天气的威力,强调了天气预报的意义。
D.不仅天气预报难,天公也着实作难。人们既嫌北方太冷,又嫌南方太热,四季如春了,还嫌天气过于单调,缺乏春夏秋冬的变化,有悖“天有四时”之旨。
E.文章既说到了天气的变化无常、不识天气的可笑与危害及靠天吃饭的悲哀,还告诫读者太阳热度的变化将对地球造成的影响,处处透着强烈的环保意识。
【小题2】作者在第四段分别引用了唐宋诗人的诗句谈天气,有什么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3】作者为什么要在第一段末称“寒暄”为“道炎凉”,后文对此有何呼应?请简析。(6分)

5.名著阅读(共1题)

14.
文学名著阅读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探春理家时,发现了贾府管理的弊端。于是,她和宝钗等商量决定先免掉头油脂粉钱,然后把园子中的花草、果木、稻田等交给专人管理。(《红楼梦》)
B.高老太爷要把鸣凤嫁给冯乐山。听到这个消息,鸣凤马上去找觉慧,可觉慧并不爱鸣凤,因此没听完她的衷诉就把她遣走了。鸣凤含泪离开投进了晶莹的湖水中。(《家》)
C.端午节过去了,上海的公债市场波动不定,谣言四起。吴荪甫和赵伯韬的纠纷依然没有解决。李玉亭打算做和事佬,他认为吴荪甫的刚愎自用是祸根。(《子夜》)
D.聂赫留朵夫要经过庄园附近的车站,姑妈派玛丝洛娃去见他。她来到车站,由于时间紧急,只和聂赫留朵夫说了几句话,火车就开动了。(《复活》)
E.葛朗台临死前,神甫来作临终法事,把一个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亲吻。葛朗台见了金子就拼命想抓住。这一下的努力最终使他送了命。(《欧也妮·葛朗台》)
【小题2】简答题。(任选一题)
(1)《三国演义》中,关羽 “水淹七军”的故事是怎样发生的?结果如何?请简述这一情节。
(2)《巴黎圣母院》一书写道:卡西莫多在乞丐进攻被镇压后发现爱斯梅拉达不见了。爱斯梅拉达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最后,弗罗洛怎样处置她?请简述这一情节。
答第(____)题:

6.语言表达(共2题)

15.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分)
“甲骨文考生”黄蛉的导师何崝辞职了!导火索是因为黄蛉接受了《华西都市报》的采访。何教授称,他一直告诉黄蛉,不要接受记者采访,要低调,要埋头做学问,但他就是有点沉不下心。另外让何教授“不可容忍”的是,黄蛉在接受采访时“根本不提我们给他上的是哪些内容,就是在那里夸夸其谈地谈什么《文心雕龙》”。
两年前,黄蛉因为在高考上用甲骨文写作文而轰动全国,并最终被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破格录取。当时已经退休的古文字专家何崝教授也正是因为黄蛉而被返聘并为黄蛉提供“一对一教学”的。相信很多人都在期待着这位“怪才”能在日后创造新的“奇迹”,出人意料的是,他再次被媒体关注,竟然是因为导师的“罢工”。
请简要阐述你对上述材料的看法。(150字左右)(7分)
答:
16.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近年来,高校招生越来越青 ①(lài)于、有利于城里学生,自主招生范围锁定城市的名牌中学,高考加分项目也多以城里学生为本位,唱歌、跳舞、弹琴、绘画、三模三电之类,这些城市学生的强项、农村学生的弱项往往可以获得加分。其结果是,自主招生还是高考加分,都基本上与贫困地区的农村学生无缘,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越来越困难,名牌高校中农村学生所占比重越来越小,城乡教育鸿沟越拉越大,连温家宝总理都曾对此表示关切,而“寒门难出贵子”则成为舆论热门话题和人们的普遍感慨。
(1)在①处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2)在②处填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语。(1分)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改正。(1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9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