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7题)
材料一:
表一 中国某地区未来环境承载力的最低人均消费量

表二 该地区现有资源总量

材料二: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的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等预计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公顷。
(1)影响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制约环境承载力最首要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
(2)目前,限制表一和表二所示地区环境承载力最主要的因素是__________(选择填空)。
|
(3)20年后,限制该地区环境承载力最主要的因素是___________,简要说明解决该问题的主要途径(至少答出两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图中所示高科技园区有 个。与传统工业相比,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特点有 (选择填空)。
A. 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高 B. 产品面向市场
C. 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短 D. 研发费用较高
(2)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有 。(选择填空)
A.这里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全年温暖湿润,气候宜人
B.依托北京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
C.邻近航空港,交通便利
D.位于北京与天津之间,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3)当前北京市正在进行工业地域调整,四环路以内将建成工业营销、研发机构及无污染的都市型工业和对外交往窗口;四环路沿线将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带;郊区县将建成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和原材料工业基地。其带来的3项好处是 (选择填空)。
A. 节省劳动力和占地空间 B. 降低运费和能耗,提高经济效益
C. 促进了耕作业的发展 D.充分发挥北京市科技人才集中的优势
A.减少了北京市区环境污染 | B.分散了北京市的工业污染源 |
C.改善了北京市居民住房紧张的状况 |
A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下降 B 交通拥堵问题较严重
C住房拥挤 D 城市中心区的衰落
(5)要解决北京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选择填空)
A. 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无污染的高技术产业 B. 增加商业网点的数量,扩大其规模
C. 兴建卫星城,分散城市中心人口 D. 增加城市绿地面积,美化环境


(1)比较左面两幅图,说出至少四项变化。
(2)某房地产商欲开发右图中EF沿线房地产,预先调查了沿线地价,图中正确反映EF沿线地价变化的曲线是______。(选择填空)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图19 图20
资料1:
梁都之时(图20所示),城中28万余户,西至石头城,东至倪塘(方山北),南至石子岗,北过蒋山(钟山),东西南北各四十里,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城市。秦淮河北岸有大市百余,小市十余所,其各津渡处大致都是市场区。
资料2:
南京是江苏省的省级行政中心。该城市地处中纬度,1月平均气温为2℃,7月平均气温为28℃,年降水量为1031毫米。气温适度,降水适中。
资料3:
随着近代修筑港口、制造船舶技术的发展,使水流条件复杂的长江沿岸可建筑港口,大型船舶也可抵住长江风浪,在长江港口停靠。
(1)读图20,梁都时南京城市选址的区位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读图20和资料1,梁都时南京城商业区主要集中在城市的________________(方位),图20中能够反映出影响其商业区分布的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19和资料3中可以看出,与梁都时南京城相比,20世纪80年代的南京城区在古城的基础上向__________________方向发展。导致这种变化的区位因素有: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山东省寿光市总面积2180平方千米,人口108万。20世纪80年代初,寿光市迅速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蔬菜之乡”,蔬菜销往国内外市场。寿光市采用冬暖式大棚种植蔬菜技术,引进诸多国外蔬菜新品种,应用了大量生产新技术。短短几年,蔬菜大棚面积发展到了80万亩,年产蔬菜40亿公斤。为了提高蔬菜产量,过多使用农药和化肥对土壤和水源产生了一定影响。

(1)从纬度位置看寿光市地处五带中的 带;从海陆位置看寿光市位于大陆 。该地属 气候类型。
(2)分析上图中信息,说出寿光市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区位因素。(答出三项即可)
(3)根据资料和图中信息,说出寿光市发展农业生产有利的社会经济因素。(答出两项即可)
(4)分析所给信息,说出寿光市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答出两项即可)

世界上的水稻生产,绝大部分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内的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及河口三角洲上。
538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与其他农业类型相比其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投入大量劳动来精耕细作。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很高,但商品率很低,在这些地区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是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目前,除日本在稻田机械化方面有较大进展外,亚洲其他国家水稻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仍很低。灌溉是保证水稻生产的基础。目前农民种植水稻主要 凭传统经验,要大幅提高水稻产量,必须加大科技投入。
(1)请写出影响该农业地域类型的自然区位因素(至少写2项)。(2)请写出影响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社会经济区位因素(至少写3项)。

(1)依据图中字母的含义(图中的字母与下列字母的含义一致),将选项序号填在下列相应的字母后面。(每个选项限用一次)
①改善环境质量 ②人类与环境的协调 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④ 对抗 ⑤物质资料生产 ⑥协调
A B C D E F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除了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外,还有 、 的可持续发展。
2.单选题- (共9题)

【小题1】图中D区域所示的环境问题是( )
A.全球变暖 | B.水土流失 | C.土地荒漠化 | D.酸雨 |
①森林的大量砍伐 ②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 ③燃煤产生的废气 ④汽车尾气的排放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小题1】划分人口增长模式的依据是
A.出生率、死亡率、人口总数 | B.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
C.出生率、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 D.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 |
A.出生率 | B.死亡率 | C.自然增长率 | D.生育率 |
A.(1)时期 | B.(2)时期 | C.(3)时期 | D.(4)时期 |
A.战争的影响 | B.人口的老龄化 |
C.出生率的下降 | D.生活质量的下降 |
①左图中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数量已达最高峰
②右图中B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人口向老龄化发展
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大多进入左图中(2)阶段
④中国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左图中(4)阶段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①控制人口数量 ②鼓励生育 ③吸引外国移民 ④鼓励人口迁出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A.商业区- Ⅲ- a | B.住宅区-Ⅱ-b | C.工业区-Ⅲ- a | D.商业区-Ⅰ-b |

【小题1】从图中看出,阶段I的牛奶生产基地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水源状况 | B.科学技术 | C.草场分布 | D.市场需求 |
①甲地的产品质量和价格优势突出
②乙地的生产成本降低
③丙地的交通不便
④冷藏和保鲜技术的发展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小题1】汽车生产的集聚说明
①具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厂才会发生近距离集聚现象
②该地区汽车生产的集聚涉及生产上的联系和空间上的联系
③工业联系


④工业集聚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①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
②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③充分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④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协作
⑤减少当地的环境污染 ⑥相互竞争,求得发展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⑤⑥ | C.①②④⑤ | D.①②③⑥ |
明清时期,嘉兴城市沿环城河道向东、北两个方向伸展。1909年沪杭铁路通车,城市沿铁路迅速延展。70年代后期,公路运输发展较快,城市开始转向沿公路发展,以老城区为中心,沿四条对外公路及大运河伸展。关于交通运输方式变化对城市空间形态影响的叙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我国南方的城市一般沿河流带状发展
②公路、铁路运输时代,城市多沿交通轴线发展
③轮船时代改变了城市沿江河单一扩展的形式
④多种交通方式使城市形态向多方向分散发展
A.①③ | B.①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3.选择题- (共10题)
某科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对某工业废水(含有H2SO4、HNO3)中H2SO4的含量进行测定。取50克废水于烧杯中,加入足量BaC1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得BaSO4固体11.65克。请回答下列问题:
稀硫酸除了跟酸碱指示剂反应外,还有一些化学性质,请通过铁和铁的氧化物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稀硫酸的化学性质:(1) {#blank#}1{#/blank#}; (2) {#blank#}2{#/blank#}。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7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