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吉林省汪清六中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2018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3题)

1.以下物质间的每步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2.文言文阅读(共1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康延孝,代北人也。为太原军卒,有罪亡命于梁。末帝以延孝为左右先锋指挥使。延孝见梁末帝任用群小,知其必亡,乃以百骑奔于唐。见庄宗于朝城,庄宗屏人问延孝梁事,延孝具言:“末帝懦弱,小人进任,而忠臣勇士皆见疏斥,此其必亡之势也。”庄宗初闻延孝言梁必亡,喜,及闻其大举也,惧,曰:“其将何以御之?”延孝曰:“梁兵虽众,分则无余。臣请待其既分,以铁骑五千自郓趣汴,出其不意,捣其空虚,不旬日,天下定矣。”庄宗甚壮其言,卒用延孝策,自郓入汴,凡八日而灭梁。
三年,征蜀,延孝为先锋排阵斩斫使,破凤州,取固镇,降兴州。蜀平,延孝功为多。左厢马步军都指挥使董璋位在延孝下,然特见重于郭崇韬。崇韬有军事,独召璋与计议,而不问延孝,延孝大怒,让璋曰:“吾有平蜀之功,公等仆相从,反俯首郭公之门,吾为都将,独不能以军法斩公邪?”璋诉于崇韬,崇韬解璋军职,表为东川节度使。延孝愈怒曰吾冒白刃犯险阻以定两川璋有何功而得旄节因见崇韬言其不可。崇韬曰:“敢违吾节度!”延孝惧而退。明年崇韬死,延孝谓璋曰:“公复俯首何门邪?”璋求哀以免。
继岌①班师,命延孝以万二千人为殿,行至武连,闻朱友谦无罪见杀。友谦有子令德在遂州,庄宗遣使者诏继岌即诛之。继岌不遣延孝,而遣董璋,延孝大怒,谓其下曰:“南平梁,西取蜀,其谋尽出于郭公,而汗马之劳,攻城破敌者我也。今郭公已死,我岂得存?而友谦与我俱背梁以归唐者,友谦之祸次及我矣!”延孝部下皆友谦旧将,知友谦被难,皆号哭诉于军门曰:“朱公无罪,二百口被诛,旧将往往从死,我等死必矣!”延孝遂拥其众自剑州返入蜀,自称西川节度、三川制置等使。继岌遣任圜以七千骑追之,及于汉州,会孟知祥夹攻之,延孝战败,被擒,载以槛车。车至凤翔,庄宗遣宦者杀之。
摘自《新五代史》    
[注]:继岌:即李继岌,后唐将领,后受封为魏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百骑奔于唐以:凭借
B.庄宗人问延孝梁事屏:屏退,使……隐退
C.以铁骑五千自郓汴趣:通“趋” 奔赴、趋向
D.知友谦难被:遭受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延孝愈怒曰/吾冒白刃/犯险阻/以定两川/璋有何功而得/旄节因见/崇韬言其不可/
B.延孝愈怒曰/吾冒白刃犯/险阻以定两川/璋有何功而得旄节因见/崇韬言其不可/
C.延孝愈怒曰/吾冒白刃/犯险阻/以定两川/璋有何功而得旄节/因见崇韬言其不可/
D.延孝愈怒曰/吾冒白刃犯/险阻以定/两川璋有何功/而得旄节/因见崇韬言其不可/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延孝虽是亡命之身,但他熟谙兵法,洞察实事,他审时度势,向庄宗分析后梁的弊端,并为其出谋划策,堪称后唐灭梁的功臣。
B.康延孝生性耿直,性情暴躁,当位居其下的董璋受到郭崇韬的重用时,他大为不满,以军功自居,力劝郭崇韬用军法处置董璋。
C.康延孝虽立有大功,但恃功自傲,不满同僚,顶撞上级,猜疑朝廷对其不公,竟至公开谋反,最终兵败被杀。
D.康延孝本是前朝旧臣,“背梁投唐”是他人生的转折点,献计灭梁、征蜀立功更是他人生的辉煌。
【小题4】(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忠臣勇士皆见疏斥,此其必亡之势也。
(2)吾为都将,独不能以军法斩公邪?

3.现代文阅读(共1题)

5.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
知音 余显斌

他没有回头,即使回头,也看不见什么,因为他是瞎子。风吹来,浑身很冷。在风里,他一步步走了,最终,变成一粒黑点,消失在天边。

从此,他漂流异乡。

陪伴他的,是一把破旧的二胡,小镇村庄,一路行来。二胡声,在他走过的地方流泻,如一声声低低的诉说,细细的,蛛丝一样。

夜里,他歇宿在破庙里,草堆后,静穆地坐着,一双盲眼,一动不动,望着虚空。手指颤动,一缕月光水色,从琴弦上淌出,闪着波纹,扩散着,荡漾着。

他走过的地方,要一点剩饭,或者两个冷馒头。

一般的,他只吃一半,另一半,放在自己寄宿的地方,草堆旁,或者是破庙里。第二天走时,留在那儿。

大家都说,这瞎子,穷讲究,不吃隔夜东西。

他没说什么,摇头叹息。要饭时,仍多要些,拿回寄宿的地方。剩下一些,放在那儿。有时,要少了,他不吃,把要来的东西都放那儿。

这日,一个雪天,他头晕眼花,倒了下去。醒来时,一个女孩的声音,清脆地响起,醒了,你终于醒了。

他点头,慢慢坐起来,很是感激。无物感谢,就拿起二胡,闭着眼,手指颤动,一支乐曲,婉约流淌。

曲子停止了,一切都静静的。

过了很久,女孩醒悟过来,赞叹,你的二胡拉的真好啊,我去告诉师傅,你就跟着我们杂技团吧。说完,女孩一阵风,跑了。

不一会儿,女孩进来了,坐下。

他一笑,道,不收瞎子吧?是啊,一个杂技团要一个拉破二胡的干啥啊?

你别急,我再求求师娘。女孩说。

他笑笑,在女孩离开后悄悄走了,一步一步,走向流浪的远方。二胡音,仍如水,随他流淌。时间,也在二胡声中流淌。

他在乞讨和流浪中,慢慢老去。

一日,在一个破庙里,他摸着个人,睡在那儿,奄奄一息。显然,是饿的。他忙拿出讨要的馒头,喂他吃下。两个冷馒头下肚,那人有了精神气,坐起来。那夜,没有旁人,只他俩。他坐在神案前,手指轻弹,两滴乐音溅下,闪着晶亮的光。然后,二胡音悠扬,在静静的夜空响起,一会儿如一缕花香,拂过人心;一会儿如一丝轻风,浮荡如纱。

那人静静听着,罢了,哑着嗓子一声长叹,是《月夜鸟鸣》吧,真是人间一绝!

他笑笑,眨眨已盲的眼,和衣躺下,道,睡吧,明天,还要讨饭呢。

那人,也睡下。

以后,他拉二胡,挣点小钱,养活两人,因为那人也是瞎子。夜里,坐在破庙里,他拉二胡,那人听。在奔波中,一天一天,他走向生命的尽头。那天,他吐了几口血,靠在一个草堆旁,对那人说,你不是想得到《松风流水》的乐谱吗?今天,我给你拉。

你——怎么知道?那人惊问。

你是瞎子;右手食指有弦痕,是拉二胡的;在这个人世,能欣赏我二胡的,只有两人,一个是个女孩,另一个是我的弟子。他道,脸上有一丝温馨。

师父!那人跪下,不再哑着嗓子,流着泪喊。

他点头,微微一笑,你多次向我讨要《松风流水》的音谱。又悄悄一把火烧了我的茅屋,不就是想逼我带着乐谱逃走,你好中途盗取吗?哎,世间最好的乐谱不在纸上,在心中。这些年,你跟在后面,我知道。没说破,是想让你跟着吃苦,时间长了,就领会了我当年的话。

你留下饭菜,也是给我的?那人哽咽着问。

你脸皮薄,不讨要,会饿死的。他仍一脸平静。

说完,二胡音流出,始如蚊痕,继如流水,最后,如一地灿烂春光。

音乐越来越低,流入地下,渺无音痕。

二胡落下,他也倒下。

你知道是我,为什么不恨我啊?那人抱着他,号啕大哭。

你是我的弟子,我的——知——音。他说,带着一丝笑,咽了气。

那人跪下,恭敬地叩下头去。然后,拿起二胡。月夜里,二胡音如水,波光闪闪,

流泻一地。
【小题1】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分析概括错误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题目为“知音”,从文中我们可以得知,瞎子师傅的知音很少,只有他弟子一人,所以他明知是弟子放火烧了自己的房子,但他也不记恨弟子。
B.小说中记叙了一个小女孩救活漂泊中的瞎子一事,这个小女孩赞叹瞎子师傅二胡拉得好,从侧面描写出瞎子师傅的技艺高超。
C.房子起火后,瞎子师傅只带着一把二胡跑出来,说明他家非常贫穷,没有别的贵重物品。
D.文章结尾,弟子跪在师傅身旁,恭敬的叩头,此时此刻,弟子才懂得师傅的良苦用心,但师傅已死,此时回报师傅的只有传承师傅的绝技。
E.这篇小说起于二胡,结于二胡,中间又多次描写二胡,可以说二胡即本篇小说的线索。
【小题2】本文情节看似突兀,实则在情理之中,请举例加以说明。(6分)
【小题3】本文二胡声音悠扬、动听,作者是如何描写二胡声音的?(6分)
【小题4】本文描写了两位瞎子,他们是师徒关系,结合文本探究他们是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析。并就其中一位谈谈给你的启示。(8分)

4.语言表达(共1题)

6.
下面一段文字中画横线的词语,有的可以或必须删去,有的不能删去。请将不能删去的三处的序号写在横线上。(3分)
记者从我国最大的①煤层气开发公司——中联煤层气有限公司了解到②,煤矿瓦斯事故是我国煤矿安全的③最大威胁之一。④据最近15年的统计,⑤瓦斯事故⑥死亡的人数,⑦占煤炭行业工伤事故死亡人数的30%-40%,占重大事故死亡人数的70%-80%,直接的经济损失超过⑧500亿。
不能删去的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