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2.话题作文- (共1题)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主导的社会中,互联网、广播、电视、书报、户外广告、人际交往、各种讲座……都会向我们传递大量的信息。有些可能是我们需要的、感兴趣的,有益于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启迪人生;而有些可能是与我们无关的、让我们厌烦的甚至是有害的,它可能成为我们的负累,毫无价值……信息社会如何学会利用信息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生存智慧的重要标准。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以“信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3.诗歌鉴赏- (共1题)
寄家人
沈绍姬①
归来偕隐计犹虚 ,垂老他乡叹索居。
别久乍疑前劫事②,路歧才得去年书。
梦如柳絮飞无定 ,愁似芭蕉卷未舒。
记得小园亲手植 ,一栏红药近何如?
(注)①沈绍姬:生卒年不详,浙江钱塘(今杭州)人,长年客游淮左(今江苏扬州一带),垂老未归。此诗作于其客游淮左之时。 ②前劫事:前世事。
【小题1】颈联中作者为什么要写柳絮和芭蕉二物?【小题2】在这首诗的尾联,作者不问别的,只问他亲手种在小园中的一栏红芍药的情况。有人说这样写是绝妙的一笔。你认为如何?请简要说明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弟弟的来信
中师毕业的弟弟高高兴兴去清泉乡小学报到,以为那是个好地方。两天后回来了,垂头丧气地闷在家里。我问了许多遍,弟弟才闷出一句话:那不是人呆的地方。
一天后弟弟又走了,是爹拿着木棒撵了二里多地撵回去的。爹一直在骂:咋不是人呆的地方?只要有人住,就是人呆的地方!你个兔崽子,要再随便跑回来,瞧我打断你的腿!
于是我就不能瞧见弟弟的人,只能隔上一段时间天外来客式的瞧上弟弟的信了。弟弟说:
“这是个兔子不屙屎的地方,没有电,没有水,如果拍鬼子进村的电影,这里最合适。”爹听完哼一声,说:放狗屁!
后来弟弟又来信了,说:经常能吃到乡亲们送来的肉块,红红的,白白的,因为他们的孩子认字了。那种肉很好吃,吃得很多,后来才知道是耗子肉、蛇肉.又全部呕了。我笑着读完信。爹却一脸慎重:“那肉我吃过.味道很好。”我问哪一年吃的.爹说是三年灾荒时期。
再后来,收到一个包裹.打开一看,是一件毛皮坎肩。爹摸摸,惊呼:“黄鼠狼皮的,真不容易。”弟弟附信中送来了几句话:“乡亲给的。想爹年事已高,送给爹吧!..爹把坎肩摸了又摸,说:“寄回去。”我取出了纸笔说:“捎带着写封信吧。”爹蹲在大门口抽烟,闷闷一口,闷闷一口,闷了半宿.闷出一句:“勿挂念。”
那件黄鼠狼皮坎肩后来弟弟卖了,换采一点钱,买了些粉笔、教具之类,信中说:没有粉笔的日子,就用抹布蘸了水写,水一干,字就消失了,这倒反而提高了识字的速度,全乡比赛,夺了头名!弟弟寄回一张奖状。爹看了又看,说:”贴上,哪儿显眼贴哪儿!”
没有粉笔使用的事儿吓了我一大跳,小心翼翼地寄信去问。弟弟回信说:“张艺谋拍的《一个都不能少》,看过吧?人家小魏老师有一个学生跑去打工,她去找,不仅找回了学生,还找回了一车学习用具。我呢?我的学生让他少都少不了!因为,乡亲们就算累死饿死,也不会让儿女们休学!”
再后来来信:弟弟谈自己的事情就少了.提他的学生渐渐多了.全是些猫三狗四的名字.
谁谁谁的名次提前了,谁准谁考了满分,谁谁谁到乡里、市里比赛啦,等等。我高声读信.爹在一旁就直点头。我把信读完了,爹还在点头:“不孬,咱于老三的儿子,不孬……”
我把爹的夸奖给弟弟寄了去。弟弟来信说他哭了。
过春节的时候.弟弟没有回来。爹提了红灯笼在村头站了半宿,弟弟还是没有回来。
年还没有过完.爹终是耐不住了,闯关东似的周身挂满物品找小儿子去了。
爹是哭着回来的。爹泪汪汪地望着我:“你知道吗?你弟不回来,是舍不得那几十块钱车票。你知道吗?”爹说他瞎子似的在山里转,好容易逮着个人.上前说:兄弟,问个路。那人一回头:“啊呀一是爹!”
这以后.爹一直闷着气转悠。问问,爹说:那不是人呆的地方!
爹让我去信把弟弟叫回来:不用教书了,跟爹在大棚里种反季节菜,挣钱!.
弟很快回信了.说:决定了,不回去!弟弟还在信中说,春天到了,许多花儿都开了,学生们上山采花,不是掐断,而是连泥挖回,种在教室外,有许多蜂儿来采,很美丽……
【小题1】下面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有大量的细节描写,如用水在黑板上写字.吃蛇肉老鼠肉等,这些都大大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
B.小说的内容都是通过弟弟的来信传达出来的。这种正面描写的手法是这篇小说成功的原因之一。 |
C.小说结尾的景物描写既是写实,又是弟弟内心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
D.小说写弟弟哭了,又写爹哭着回来。这两处哭都表达了父子亲情和相互理解。 |
E.小说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而又前后呼应。 |
【小题3】小说开头弟弟说清泉乡“那不是人呆的地方”,被爹一顿骂.又被爹用棒子撵回去;后来爹去了一趟清泉小学.却哭着回来,“那不是人呆的地方”,并要弟弟回家种反季节菜。这前后矛盾的言行说明爹爹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4】弟弟最后“决定了,不回去”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探究。
5.语言表达- (共1题)
消息:2010年11月7日《南方日报》讯:广州公共交通不再全民免费了因近日搭乘公交人数激增,而公交运力有限,故将全民免费改为发放现金交通补贴,全市地铁(包含广佛线)、公交线路及轮渡恢复收费。广州市交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对给市民造成的不便表示歉意,希望市民给予更多的谅解和支持。
背景:2010年10月27日广州市正式公布:在亚运会及亚残运会机动车单双号限行的46天里(11月1日至29日、12月5日至21日),剔除13个双休日和3天新增假期后的30个工作日里,市民都可免费享受公共交通服务。全市所有公交、地铁、水巴可免费搭乘。广州市交委表示,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不需要刷卡或投币,也不需要出示任何身份证明,即可免费乘车。
消息一出,即引起网络热议,网友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以下是部分网友的意见,请你分别以网友(3)(4)的名义针对这一新闻事件另选角度写两条评论,注意用语文明。
网友评论
网友(1):现金补贴更实惠,赞一个!
网友(2):标新立异,只想政绩,好大喜功,不顾后果,太儿戏了!
网友(3):
网友(4):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话题作文:(1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