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2013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2/8/29

1.单选题(共10题)

1.
点轴理论模型是我国著名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院士提出的经济发展理论,“点”指各级居民点和中心城市,“轴”指由交通、通讯干线和能源、水源通道连接起来的“基础设施束”。
读我国“T”字型点轴开发模式图完成问题

【小题1】二级开发轴相对于一级开发轴的优势有:
①工业基础好 ②基础设施完备
③科技发达 ④劳动力价格 ⑤矿产丰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
【小题2】2010年2月6日上午,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甘青段正式开建。兰新铁路建成后,兰州至西宁的列车运行时间将缩短至半个小时。下列关于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的建没对于西北轴的发展的意义说法错误的是:
A.有利于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增强民族团结B.扩大了区域发展的差距
C.改善了西北轴交通运输落后的现象D.有利于资金、技术、人才的交流
2.
读 “X、Y两国人口数据表”,完成问题。
 
人口密度(人/km2)
出生率(‰)
死亡率(‰)
X国
108
42
18
Y国
275
6
7
 
【小题1】具有X国人口状况特征的国家最多分布于
A.欧洲B.大洋洲C.非洲D.北美洲
【小题2】Y国可能是
A.印度B.俄罗斯C.德国D.坦桑尼亚
【小题3】造成X、Y两国人口自然增长差异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经济条件B.气候条件C.历史条件D.地形条件
3.
如下图所示聚落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生产和金融贸易的发展B.内河航运和公路运输的发展
C.城市管理方式和环保的要求D.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
4.
如图是某城市内部和对外联系路线图,据图回答问题。

【小题1】按地租水平高低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丙>甲>乙>丁
C.乙>甲>丙>丁D.乙>丁>甲>丙
【小题2】甲、乙、丙、丁四地中,最不可能发展成为商业中心的是()
A.甲B.乙C.丙D.丁
5.
读图11,完成问题。

【小题1】图中所反映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B.现代混合农业C.乳畜业D.大牧场放牧业
【小题2】下列关于该农业地域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
B.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
C.产品面向国际市场
D.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破坏
6.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城有意引进一家造纸企业,正确的选项是(   )
A.布局在甲城的工业区内
B.布局在甲、乙两城行政边界处
C.布局在甲城盛行风下风向的西南郊
D.不宜引进该企业
【小题2】乙城的最佳住宅区和CBD(中央商务区)应分别布局在 (   )
A.①处和③处B.①处和⑤处
C.②处和⑤处D.③处和④处
7.
广西的平果县以丰富的铝土资源为基础,发展了氧化铝和电解铝工业,这将吸引铝电缆、铝铸件和率连轧等加工企业在此集聚。这些企业在这里集聚的目的是
A.组建高科技产业基础B.资源共享和追求集聚效益
C.减少当地的环境污染D.满足当地对铝制品的需求
8.
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规划图(比例尺为1∶100 000)。读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为了加强甲镇与乙村的联系,拟建一条公路,图中四条规划线路中,最合理的是(  )
A.aB.b
C.cD.d
【小题2】图中铁路分布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主要是(  )
①穿越河流 ②临近港湾 ③穿越城区 ④坡度太大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小题3】甲镇计划修建一小港口,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最合理的是(  )
A.①处B.②处
C.③处D.④处
9.
我国古人的行为或主张蕴含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A.烧草为灰,取灰肥田B.以人为本,人定胜天
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D.封山育林,定期开禁
10.
下图为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该酒精厂的厂址邻近
A.原料产地B.消费市场C.动力基地D.科技发达地区
【小题2】与该厂废弃物有关的大气环境问题是
A.酸雨B.大气保温(温室)效应C.臭氧层空洞D.扬尘
【小题3】实施清洁生产后,该厂
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
D.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选择题(共2题)

11.

在△ABC中,BD为∠ABC的平分线.

12.

从方框中选出适当的句子补全对话,其中有两项是多余的。

A: Hello, Kangkang!

B: Hello, Jane!

A:  {#blank#}1{#/blank#}

B: Nice to meet you,too.

A: {#blank#}2{#/blank#}

B: I'm fine, {#blank#}3{#/blank#} And you?

A: {#blank#}4{#/blank#}

B: {#blank#}5{#/blank#} 

A: Thanks.

A. How are you?

B. Nice to meet you.

C. Thank you.

D. How do you do?

E. Welcome to Beijing.

F. I'm OK.

G. Here you are.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