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1998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5题)

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早在明朝嘉靖年同,钓鱼岛和黄尾屿就被确认不属于琉球,清初我国地图就刊载钓鱼诸岛。这里是我国东海靖鱼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海峡港湾中,还盛产飞花鱼,台湾省基隆、苏澳两地渔民,常靠此渔医生存。
①风平浪静,成为渔民的天然避风港湾
②所以我国浙江、福建和台湾等地的渔民经常到这一带捕鱼
③在钓鱼岛与东南方的北小岛、南小岛之间
④带来了大批鱼群
⑤太平洋黑潮流经这里
⑥有一条宽达1 000多米的“蛇岛海峡”
A.④②③⑤①⑥B.⑤④②③⑥①C.⑤①②③⑥④D.②⑦⑥①⑤④
2.具有社会行为的一组昆虫是(    )

①苍蝇   ②蜜蜂    ③蜻蜓    ④蚂蚁

3.具有社会行为的一组昆虫是(    )

①苍蝇   ②蜜蜂    ③蜻蜓    ④蚂蚁

4.具有社会行为的一组昆虫是(    )

①苍蝇   ②蜜蜂    ③蜻蜓    ④蚂蚁

5.一只麻雀从30℃的室外飞入20℃的空调房中,其体温发生的变化是(   )

2.文言文阅读(共1题)

6.
阅读下面《大学》《老子》选文,回答问题。(5分)
①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
②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故)……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老子》)
【小题1】请分别简要概括《大学》和《老子》对“人”的要求。(2分)
【小题2】结合文段①,谈谈你对“身修”与“天下平”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解。(3分)

3.现代文阅读(共1题)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禅与儒家的同异似乎比较清楚。儒强调人际关系,重视静中之动,强调动。如《周易》的“生生不息”、“天行健”等。从而,儒家以雄强刚健为美,以气胜。无论是孟子、韩愈,不仅在文艺理论上,而且在艺术风格上都充分体现这一点。即使是杜甫,沉郁雄浑中的气势凛然,也仍然是其风格特色。像那著名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虽也涉及宇宙、历史、人生和存在意义,但它仍然是儒家的襟怀和感伤,而不是禅或道。
禅与道(庄)的同异比较难做清晰区分。特别是艺术领域中,庄、禅更常常浑然一体难以区分,但二者仍有差别。庄子实质上仍执着于生死,禅则以参透生死观自许。所以前者(庄)重生,也不认世界为虚幻,只认为不要为种种有限的具体现实事物所束缚,必须超越它们;后者(禅)视世界、物我均虚幻,真实的存在只在于心灵的顿悟觉感中。它不重生,亦不轻生。世界的任何事物对它既有意义,也无意义,都可以无所谓,所以根本不必去强求什么超越,因为所谓超越本身也是荒谬无意义的。从而,它追求的便不是什么理想人格,而只是某种彻悟心境。
所以,“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于四海之外”(《庄子·齐物论》)便是道,而非禅。“空山无人,花开水流”(苏轼)便是禅,而非道。因为后者尽管描写的是色(自然),指向的却是空(那虚无的本体);前者即使描写的是空,指向的仍是实(人格的本体)。“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是禅而非道;尽管它似乎很接近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潜),却是道而非禅,尽管似乎也有禅意。但如仔细品味分辨,则陶诗虽平淡却阔大的人格气韵与王、苏的精巧聪明的心灵妙境仍有所不同。这也正是道与禅的相似和相关处。从而就更不用说李白(道)与他们的差异了。陶、李均基本属道,但一平宁静远,一高华飘逸。由此略可见出儒道禅的不同风味:儒的入世积极,道的洒脱阔大,禅的妙悟自得。当然,上述所有这些,都只具有非常相对的意义,千万不可执著和拘泥,特别是在文艺评论和审美品味上,划上一个非此即彼的概念分类是很愚蠢的。陶(潜)李(白)是身合儒、道,王(维)苏(轼)便可说是身属儒家而心兼禅、道。儒、道、禅在这里已难截然划开了。
与屈(原)相比,禅更淡泊宁静。屈那种强烈执着的情感操守,那种火一般的爱憎态度,那对生死的执着选择,在禅中是早已看不见了。存留着屈骚传统的玄学时代的士大夫和文艺家们的纵情伤感,那种“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对生的眷恋和死的恐惧,在这里也完全消失了。无论是政治斗争的激情怨愤,或者是人生感伤的情怀意绪,在禅悦里都被沉埋起来。
所以,充满禅意的作品,即以上述的王维、苏轼的诗来说,比起庄、屈来,便更具有一种充满机巧的智慧美。
(摘编自李泽厚《华夏美学》)
【小题1】下列关于儒、道、禅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孟子、韩愈的雄强刚健,杜甫沉郁雄浑中的气势凛然和陈子昂的苍凉悲壮,无不是儒家思想、儒家精神的具体体现。
B.道家的庄子执着于生死,重视生,认为要超越具体现实事物的束缚;禅则不重生,亦不轻生,任何事物对它都无所谓。
C.“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似乎有禅却是道,它们正是道与禅相似的具体体现。
D.儒、道、禅之间“不同的风味”都是非常相对意义上的区别,三家是不能明确分类的,特别是在文艺和审美方面。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禅与儒家的同异似乎比较清楚,与道(庄)则比较难做清晰区分,因而不必在文艺评论和审美品味上做非此即彼的概念分类。
B.“空山无人,花开水流”描写的是自然,即所谓“色”,指向的却是虚无的本体,即所谓“空”,所以它不是道,而是禅。
C.屈原执着于生死,庄子实质上也执着于生死,但屈原的强烈执着的情感操守和庄子的精神的区别事实上是非常清楚的。
D.王维的诗和苏轼的诗因为大都充满了禅意,所以比起庄子、屈原来,便更具有一种充满机巧的智慧之美。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比较了禅与儒、道的异同,认为在文艺评论和审美品味这些艺术领域里,儒、道、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
B.那种“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对生的眷恋和死的恐惧,在玄学时代的士大夫和文艺家那里都消失了,只留下了纵情感伤。
C.儒强调人际关系,道要超越现实束缚,禅追求顿悟觉感,由此呈现出各自不同的风味:儒人世积极,道洒脱阔大,禅妙悟自得。
D.儒的现实,道的超越,禅的虚幻,互相交融,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从而造就了王维、苏轼这样风格独特的诗人。

4.语言表达(共1题)

8.
在下面介绍“黑匣子”的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① 它能将飞机的高度、速度、航向、飞机状况等飞行参数都记录下来。 ② 。它有很厚的钢板和许多层绝热防冲击保护材料。在1100℃的火焰中能经受30分钟的烧烤,能承受2吨重物挤压5分钟,能够在酸液、海水等多种液体中浸泡几个月。所以,空难发生后, ③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