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联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1991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3题)

1.下列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0),B(2,0),C(3,5)。

3.某商场,为了吸引顾客,在“白色情人节”当天举办了商品有奖酬宾活动,凡购物满200元者,有两种奖励方案供选择:一是直接获得20元的礼金券,二是得到一次摇奖的机会.已知在摇奖机内装有2个红球和2个白球,除颜色外其它都相同,摇奖者必须从摇奖机内一次连续摇出两个球,根据球的颜色(如表)决定送礼金券的多少.

两红

一红一白

两白

礼金券(元)

18

24

18

2.句子默写(共1题)

4.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云无心以出岫,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   ,知来者之可追。
(3)善万物之得时,   。 
(4)潦水尽而寒潭清, 。  (王勃《滕王阁序》)
(5) ,彩彻区明。
(6)渔舟唱晚,
(7)雁阵惊寒,
(8) 祖母今年九十有六,  ,报养刘之日短也。(李密《陈情表》)
(9) 但以刘日薄西山,         ,朝不虑夕。

3.诗歌鉴赏(共1题)

5.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6分)
望远行  李 璟
玉砌花光锦绣明,朱扉长日镇长扃。夜寒不去寝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
残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黄金窗下忽然惊:征人归日二毛生。
[注]二毛,指头发斑白。 
【小题1】上阕前两句的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3分)
【小题2】“黄金窗下忽然惊”一句中“惊”字蕴含了哪些情感?(3分)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6.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遭闵凶(早时)形影相(安慰)
B.终兄弟(没有) 奉圣朝(及)
C.则刘病日(更加)臣洗马(授予官职)
D.则告诉不许(申诉)至于成立(成人自立)
【小题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舅夺母《齐谐》者,怪者也
B.蒙国恩程氏妹丧于武昌
C.犹蒙育不名节
D.外无功强近之亲帝乡不可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内无应门五尺二虫又何知
B.猥微贱去六月息者也
C.急星火俨骖騑上路
D.臣少仕伪朝彼奚适也
【小题4】下列加点字与“臣具以表闻”中“闻”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雄州列而一国者
B.蛟起凤梁鸿于海曲
C.眄庭柯以颜宾主尽东南之
D.亲戚之情话吴会于云间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接着从自己幼年的几件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
B.第二段叙述朝廷对自己多次征召。如果说第一段侧重于表现祖孙情,第二段则推进到君臣之义上,从而引出既要尽孝,又要尽忠的两难状况。
C.作者虽然用了不少四字句,有骈文的整丽之工,但语言却绝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从肺腑流出,不见斧凿痕迹。
D.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
【小题6】将下列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3分)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3分)

5.名著阅读(共2题)

7.
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宴毕驾回许都众人各自归歇云长问玄德曰:“操贼欺君罔上,我欲杀之,为国除害,兄何止我?” 玄德曰:“投鼠忌器。操与帝相离只一马头,其心腹之人,周回拥侍;吾弟若逞一时之怒,轻有举动,倘事不成,有伤天子,罪反坐我等矣。”
云长所说的“欺君罔上”指什么事?请简述。
8.
文学名著阅读(15分)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东汉末年,为抵抗黄巾军,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刘备、张飞、关羽在看招兵榜文时相识,并于张飞庄后的桃园结为兄弟。
B.吕布出去后,曹操即欲拔刀刺之,惧卓力大,未敢轻动。卓胖大不耐久坐,遂倒身而卧,转面向内,曹操急掣宝刀要刺,不想被董卓仰面看衣镜中,照见曹操在背后拔刀,曹操故推献刀。
C.为了除掉董卓,司徒王允巧使连环计,他将董卓请到家中,把貂蝉作为歌伎献给董卓。几天后,又把貂蝉作为义女许给吕布为妾。之后把貂蝉送到董卓府中,让董卓和吕布为争夺貂蝉而发生冲突。
D.华雄一连杀了曹操联军好几个大将,关羽请战,袁术因关羽只是马弓手反对,袁绍也担心被敌人耻笑,但曹操却不以为然,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
E.孙策在朱治等人的建议下,以传国玉玺为质当,向袁术借兵马去夺江东。在进兵江东的过程中,孙策酣斗太史慈,挟死于糜,喝死樊能,大战严白虎,同时,他得到周瑜、张昭等人才,从此,孙氏家族雄踞江东。
【小题2】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讨伐张绣行军途中,曹操所乘的马被田中惊起的鸠惊吓,窜入麦中,践坏一大片麦田,曹操掣剑欲自刎,郭嘉以“法不加于尊”劝之,曹操乃割发代首,传示三军。
B.献帝不甘心受曹操控制,在衣带中放入诏书,令国舅董承设计除掉曹操,因吉平下毒害曹操之事败露,招供出董承,致使董承、董贵妃等七百人被处死。
C.孔融被黄巾余党攻击,太史慈主动替孔融前往平原请刘备前来解围。刘备来到徐州,曹操又因为后方被吕布袭击,因而撤兵。陶谦有意把徐州让给刘备,被刘备婉言谢绝。
D.许攸劝袁绍夜袭官渡,袁绍不听,并怒斥之。于是许攸夜投曹操。曹操不及穿履,跣足出迎,根据许攸的计谋,夜袭袁军乌巢粮屯,大获全胜。
E.官渡之战结束后,于图书中检出书信一束,皆许都及军中诸人与袁绍暗通之书,左右建议曹操逐一对姓名,收而杀之,曹操却命人全烧,不再问此事。

6.语言表达(共1题)

9.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选段一: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孟子•梁惠王下》)
【小题1】孟子认为进贤时有可能出现“   ”和“  ”的情况,所以要“ ”。(选用文段的词填空,3分)
【小题2】下列各项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孟子运用比喻论证从“乔木”说起,意在引出贤臣的话题。
B.孟子认为国君无论是任用贤人,还是罢免、处决人不能听左右之人和大夫的意见,而要听国人的意见。
C.孟子认为国君在任用贤人的时候能做到一切都听从国人的意见,这样的国君就真正是百姓的父母之君了。
D.国人认为可以,就任用他;国人认为不可以,就不任用他,这是一个深具民主意识的思想。
选段二: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对(齐宣王)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①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②,以遏徂莒③,以笃周祜④,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疾视:怒目而视。②旅:众。③徂莒:此处指来侵的敌众。④祜:福。
【小题3】根据选段,说说孟子关于“勇”的认识。(4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2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