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1986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1题)

1.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艺术则是表现人类对于宇宙人生的情感反应和个性的流露。
②一是需要冷静的知识,一是表达主观的热烈的情绪。
③近代的技术,是人类根据科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满足生活的目的和需求的种种发明和机械。
④一方面是实用,一方面是表现,一是偏于物质,一是偏重心灵。
⑤两者似乎绝不相谋,有“雅俗之分”。
⑥然而我们从历史上和本质上观察它们二者在人类文化整体的地位和关系,可以说:它们二者实可联系成一个文化生活的中轴。
A.③①②④⑤⑥B.①③④②⑥⑤C.①③②④⑤⑥D.③①④②⑤⑥

2.诗歌鉴赏(共1题)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①
(宋)辛弃疾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②,且休休③。一丘一壑也风流④。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注)①此词是作者罢官闲居上饶期间所作。②《晋书·殷浩传》载殷浩热衷富贵,罢官后终日以手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③《旧唐书·司空图传》载司空图淡于名利,隐居中条山,作《休休亭记》,“休休”即闲适之意。④《汉书·叙传》载班嗣书简云:“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
【小题1】请赏析“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两句。(3分)
【小题2】下阕连用三个典故,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3分)

3.名著阅读(共1题)

3.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许攸向袁绍献计攻许昌,袁绍不听,致使许攸投奔曹操。曹操用许攸之计,烧毁袁绍积于乌巢的军粮辎重,大败袁绍。(《三国演义》)
B.王熙凤想了一条偷梁换柱之计,贾府迎娶宝钗为宝玉冲喜。宝玉娶亲之时,黛玉焚稿断情,绝命之时只有迎春在侧,凄绝惨绝。(《红楼梦》)
C.平定黄巾军后,刘备任安喜县尉,恰逢督邮巡行至县,作威作福,逼勒县官吏。张飞见后大怒,将其扯到县衙前杨树上绑住,折下杨枝痛打。(《三国演义》)
D.赤壁之战前夕,曹操于月夜在船上宴请众人,横槊赋诗,扬州刺史刘馥认为曹操的诗不吉利,曹操认为刘馥败了自己的兴致,便用槊把他杀了。(《三国演义》)
 
E.凤姐因女儿多病,便请刘姥姥给女儿起名,一来是借刘姥姥的寿,二来是借贫苦人起的名字压一压女儿的病气。刘姥姥以生日之巧为名,给凤姐女儿起名“巧姐”。(《红楼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诗歌鉴赏:(1道)

    名著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