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结合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新网12月31日电:据美国《侨报》报道,美国人口普查局29日预计,2010年1月1日,美国总人口将达3亿零840万人,比上年增加260万多人,人口增长率为0.9%。美国每8秒钟有一人出生,每12秒钟有一人死亡,每14秒钟净增一个人。很多人关注的不仅是人口的增长,还有美国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英国《独立报》指出: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1)由图甲可以看出美国人口的增长除自然增长外还是由________________所致,这种方式的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人口构成的变化对美国积极的影响是
(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科技、地区开放程度、______________等。
(4)美国资源丰富,国土辽阔,但媒体称“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并非好事”。试用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理论对其进行阐释。
中新网12月31日电:据美国《侨报》报道,美国人口普查局29日预计,2010年1月1日,美国总人口将达3亿零840万人,比上年增加260万多人,人口增长率为0.9%。美国每8秒钟有一人出生,每12秒钟有一人死亡,每14秒钟净增一个人。很多人关注的不仅是人口的增长,还有美国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英国《独立报》指出: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1)由图甲可以看出美国人口的增长除自然增长外还是由________________所致,这种方式的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人口构成的变化对美国积极的影响是
A.交通通达性提高 | B.文化多样化 |
C.劳动力数量减少 | D.自由活动空间增大 |
(4)美国资源丰富,国土辽阔,但媒体称“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并非好事”。试用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理论对其进行阐释。
2.单选题- (共6题)
2.
读“合肥市人口自然变动阶段差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各阶段中,人口总增长最多的是
【小题2】有关合肥市各阶段人口变动的正确叙述是

【小题1】下列各阶段中,人口总增长最多的是
A.1949~1952年 | B.1958~1963年 |
C.1964~1976年 | D.1986~1990年 |
A.1949~1952年属于低增长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
B.1953~1957年自然增长率和自然增长人数均最高 |
C.1958~1963年经济快速发展,人口迁入增长较大 |
D.1986~1990年受60年代人口高峰影响生育率较高 |
3.
据新闻报道:2011年3月~5月, 利比亚约有70多万人迁往埃及、意大利、法国等国家,这一时期利比亚出现人口大规模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因素 | B.政治因素 | C.社会文化因素 | D.生态环境因素 |
4.
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浩瀚的森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向这里迁移和流动,尤以山东人最多。东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迁入现象,称为“闯关东”。直到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还比山东省高出2/3。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增长迅速,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省,由此导致了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出现了“雁南飞”现象。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自古以来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原因是( )
①山东省人口多,生存压力大 ②东北地区地广人稀,资源丰富
③政策鼓励 ④山东省环境恶化,造成大规模的环境难民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小题2】改革开放以来,导致“雁南飞”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 政治因素 B. 环境因素 C. 经济因素 D. 文化因素
【小题3】“闯关东”和“雁南飞”的共同之处是( )
A. 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
B. 地区自然条件相差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因素
C. 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巨大的拉力因素
D. 人口的迁移都是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
【小题1】自古以来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原因是( )
①山东省人口多,生存压力大 ②东北地区地广人稀,资源丰富
③政策鼓励 ④山东省环境恶化,造成大规模的环境难民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小题2】改革开放以来,导致“雁南飞”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 政治因素 B. 环境因素 C. 经济因素 D. 文化因素
【小题3】“闯关东”和“雁南飞”的共同之处是( )
A. 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
B. 地区自然条件相差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因素
C. 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巨大的拉力因素
D. 人口的迁移都是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
5.
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 | 城市化水平(%) | 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 | 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 |
全国 | 1.00 | 52.57 | 1.00 | 1.00 |
青海 | 0.86 | 47.44 | 0.14 | 0.95 |
河南 | 0.82 | 42.43 | 7.74 | 1.07 |
黑龙江 | 0.93 | 56.90 | 1.00 | 0.29 |
浙江 | 1.65 | 63.20 | 0.83 | 2.56 |
【小题1】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人均GDP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
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
C.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
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
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
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
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
6.
下图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和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小题2】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小题1】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 | 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 |
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 | 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
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 |
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 |
C.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
D.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