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读黄河水系示意图与黄河干流含沙量和水量沿线变化示意图,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有关问题。(10分)

(1)图中AB两条曲线中,表示流量曲线的是___,(2分)表示含沙量曲线的是___。(2分)
(2)青铜峡至银川的一段黄河干流绕行在黄土高原的边缘,两岸附近还有一些沙漠分布,但这一段河水的含沙量却增加很少,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在潼关下游的干流上建设小浪底水利枢纽,根据图2信息判断其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1)图中AB两条曲线中,表示流量曲线的是___,(2分)表示含沙量曲线的是___。(2分)
(2)青铜峡至银川的一段黄河干流绕行在黄土高原的边缘,两岸附近还有一些沙漠分布,但这一段河水的含沙量却增加很少,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在潼关下游的干流上建设小浪底水利枢纽,根据图2信息判断其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单选题- (共5题)
2.
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面2题:

【小题1】图中乙、丙、丁三地的最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小题2】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份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小题1】图中乙、丙、丁三地的最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海洋污染 | 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 |
C.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 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 |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份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3.
下图为中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反映中国()
【小题2】东部人口比重的变化表明东部()

【小题1】图中反映中国()
A.人口增长速度减缓 | B.青少年人口比重增加 |
C.乡村人口数量减少 | D.劳动人口数量减少 |
A.人口数量先减后增 | B.人口增长为“三低”模式 |
C.人口密度持续增大 | D.人口迁移受生态环境影响 |
4.
不同历史阶段,人口迁移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原因。下图箭头表示人口迁移方向,完成问题。

【小题1】图中反映的X洲可能是
【小题2】现在,科威特外来人口已超过本国人口,其主要原因是

【小题1】图中反映的X洲可能是
A.大洋洲 | B.欧洲 | C.非洲 | D.拉丁美洲 |
A.本国老龄化严重,缺少劳动力 | B.制造加工工业发达,工作机会多 |
C.石油收入大增,吸引大批外籍工人 | D.该国稳定繁荣,周边地区动荡不安 |
5.

【小题1】a城至今能够保留大量的古建筑群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
【小题2】b城到d城的公路未走直线.而是绕道经过c城的主要原因是
材料一:某地区城镇与公路建设图。
材料二:a城市是该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时期的县城.它是由完整的城墙和街巷、店铺、庙宇、民居组成的大型古建筑群,这些古老的建筑既是该地区具有普遍意义的一种传统建筑方式,也是古代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文化、艺术乃至风土民情的一种折射和凝结。
材料三: 连接城镇a、b、c与沿海大城市d的公路建成以后.a、b、c都有一定的发展,其中b城发展最块,a城发展最慢。
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a城至今能够保留大量的古建筑群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
A.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外力作用微弱 |
B.运用中西方的建筑技术和先进材料.经久耐用 |
C.交通闭塞,受外部影响小,城镇发展缓慢 |
D.巨额旅游业收入投入其保护维修 |
A.远离河流,避免洪水灾害影响 |
B.排除了跨越小同行政区域的影响 |
C.为了减缓公路坡度 |
D.尽量多经过城镇,加大运输量,提高经济效益 |
6.
【小题2】近年来,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的原因是
①潮流搬运能力增强 ②渤海下沉迅速增快
③小浪底枢纽工程蓄水拦沙 ④黄河下游段取水量增加 ⑤中游生态有所恢复
黄河口是我国新增湿地最快的地区,近50年来平均每年造地4万亩,但近年来湿地增长速度减慢。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黄河口湿地的成因是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 B.渤海海区不断下沉 |
C.海水的堆积作用 | D.河流的堆积作用 |
①潮流搬运能力增强 ②渤海下沉迅速增快
③小浪底枢纽工程蓄水拦沙 ④黄河下游段取水量增加 ⑤中游生态有所恢复
A.①②⑤ | B.③④⑤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5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