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 , , 。可见,啮齿动物在生态系统的建设、维护、恢复等方面担负着不可替代的职责,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① 而它们贮藏食物的行为帮了森林的忙,它们把果实埋藏在距离母树较远的地方,帮助树木传播了种子
② 没有了它们,也就不会有那么多形形色色的蛇类、猛禽类以及猫科、犬科、鼬科动物了
③ 当啮齿类动物吞噬果实的时候,种子也随之散布到更远的地方
④ 啮齿类动物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它们是大自然的基石,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失的一环
⑤ 绝太多数肉食类动物都以它们为主要食物
⑥ 而且有些植物的种子必须经过老鼠或其他动物的消化道才能萌发
, , , , , 。可见,啮齿动物在生态系统的建设、维护、恢复等方面担负着不可替代的职责,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① 而它们贮藏食物的行为帮了森林的忙,它们把果实埋藏在距离母树较远的地方,帮助树木传播了种子
② 没有了它们,也就不会有那么多形形色色的蛇类、猛禽类以及猫科、犬科、鼬科动物了
③ 当啮齿类动物吞噬果实的时候,种子也随之散布到更远的地方
④ 啮齿类动物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它们是大自然的基石,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失的一环
⑤ 绝太多数肉食类动物都以它们为主要食物
⑥ 而且有些植物的种子必须经过老鼠或其他动物的消化道才能萌发
A.④②⑤①③⑥ | B.④⑤②①③⑥ |
C.⑤②①③⑥④ | D.②⑤①③⑥④ |
2.句子默写- (共1题)
2.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感到忧伤凄凉的句子:“ , 。”
(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 , ”两句描写了春天鸟儿们充满生机与情趣的活动。
(3)杜甫在《望岳》中表明敢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两句是:“ , 。”
(1)《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感到忧伤凄凉的句子:“ , 。”
(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 , ”两句描写了春天鸟儿们充满生机与情趣的活动。
(3)杜甫在《望岳》中表明敢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两句是:“ , 。”
3.诗歌鉴赏- (共1题)
3.
古代诗歌阅读
曲 江
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小题1】下列鉴赏文字不恰当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鉴赏文字不恰当的一项是:
曲 江
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小题1】下列鉴赏文字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游曲江,正值暮春,其时京城虽然收复,但兵革未息,诗人借写曲江景物繁华盛开反衬现实,心境十分杂乱。 |
B.作者在曲江看花吃酒,正遇“良辰美景”,可称“赏心乐事”了,但作者却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惜春情绪。 |
C.“一片花飞”, “一片”,是指一朵花儿上的一个花瓣。因一瓣花儿被风吹落就感到春色已减,暗暗发愁。 |
D.如今,面对着“风飘万点”的严酷现实,敏感的、特别珍惜春天的诗人就不能不“愁”。“正愁人”三字力透纸背。 |
A.第三句写”“经眼”之花“欲尽”,只能“且看”。“且”,是暂且、姑且之意。作者看着枝头残花一片、一片地被风飘走,写出安史之乱后,曲江一片萧条,门可罗雀。 |
B.一片花飞已愁;风飘万点更愁;枝上残花继续飘落,即将告尽,愁上添愁。“莫厌伤多酒入唇。”吃酒为了消愁,因而“酒”已“伤多”,却禁不住继续“入唇”!“只一落花,连写三句,魂消欲绝。 |
C.第三联江上小堂巢翡翠,就看见原来住人的小堂如今翡翠鸟筑起了窝,何等荒凉;落到苑边,就看见原来雄踞高冢之前的石雕墓饰麒麟倒卧在地,不胜寂寞。 |
D.联系全篇来看,“行乐”,是指杜甫举杯消愁、在春光中及时行乐,并非像他自己所说的“沉饮聊自遣”。 |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核韦州军功,劾宁晋伯刘聚,都御史王越、马文升等滥杀妄报。寻劾越荐李秉、王竑。语颇涉两宫,帝怒,挞之文华殿庭。已,进右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乾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阅七年,转左。弘治改元,王恕以文久淹,用为山东左参政。居二年,用倪岳荐,擢云南左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移抚河南,召为户部右侍郎。母丧除,起改吏部,进左。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
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有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小题3】(小题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4】(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5】(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淳安公主有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核韦州军功,劾宁晋伯刘聚,都御史王越、马文升等滥杀妄报。寻劾越荐李秉、王竑。语颇涉两宫,帝怒,挞之文华殿庭。已,进右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乾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阅七年,转左。弘治改元,王恕以文久淹,用为山东左参政。居二年,用倪岳荐,擢云南左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移抚河南,召为户部右侍郎。母丧除,起改吏部,进左。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
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有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振:救济。 |
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当:承担。 |
C.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临:面对。 |
D.核所积金银,著之籍著:彰显。 |
A.挞之文华殿庭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B.恕以文久淹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
C.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因人之力而敝之 |
D.有以伪银输内库者事所以不成者 |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
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
C.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
D.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
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士酋与临境争第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 |
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 |
C.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 |
D.韩文刚者易析,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 |
(1)淳安公主有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5.现代文阅读- (共1题)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约克·伊万斯今夜值班
在德国对英国狂轰滥炸的时候,人们很少有可能想起伊万斯,更不会在他那瘦削的胸膛上挂一枚奖章,即使在他死后也不会。
他绝不会在一次伴随着低沉的鼓声和嘶哑的喇叭声的殡仪中接受人们的致敬。事实上,人们很可能根本不会为他举行葬礼。
战争打响之前,他没有做过任何足以使自己为人所知的事情。他在码头上干过活,那里尘土飞扬,对他的肺部都有影响。战争后期,为招募新兵进行的体格检查并不十分严格。尽管如此,由于视力差和其他缺陷,人们拒绝他入伍。
然而,尽管他无声无息,他却具有英雄的品格。
让我们继续讲伊万斯的故事吧。他死前成了一名防空民防人员。他接受了一年训练,学习如何戴防毒面具,如何让昏倒的妇女苏醒过来,怎样把行人引导到最近的防空洞等等。在训练中,他表现平常。
这一天夜间,约克·伊万斯值班。过去一个月中,他几乎每夜都要值班,因为每夜都有空袭警报。
那天夜间11时,他打电话给民防指挥中心,报告说他看到远处有一个亮光。伊万斯的长官听说是伊万斯,就漫不经心地说,那是有人抽雪茄烟,不过烟火太亮罢了。
伊万斯守护在郊区某地一个公用电话间旁,敌人轰炸城区时,这里也挨过炸弹。当一枚大炸弹丢下来时,他没有来得及离开。
这个炸弹没有爆炸,对此,伊万斯开始高兴。炸弹是带着撕裂人神经的尖叫声落到地面上的。过了一会儿,伊万斯想到他应当去看看这枚炸弹。这时,他才恍然大悟。
原来,这不是哑弹。在受训期间,他看过不少图片和图表,他知道,这是一枚定时炸弹,而且是一枚大的。
几分钟之后,他把这一切向上司作了报告。
“炸弹在哪里?”上司问道。
“在街心花园里,”伊万斯答道。
上司命令说:“把无关的人赶走,把附近住宅里的人撤光,让行人不要靠近!”
“是,先生!”伊万斯说。
伊万斯遵照命令行事。在不到1小时内,他把附近几户人家撤走。在这以后,他坚守在岗位上疏导行人。
早上7时以前,行人不多。在这以后,上班的工人和各种行人成群结队而至,有的步行,有的骑自行车,有的乘汽车。
在连续遭到轰炸的地区,有这样一种荒唐的现象,那就是人们对可能造成严重伤亡的事情,反而非常好奇。
突然,伊万斯发现他一个人得干两个人的事。这枚炸弹落在两条街的交叉口上,使四个方向的行人受到威胁。
伊万斯想尽一切办法解决这个难题。他把炸弹后面100多码的地方用绳子拦了起来,然后,他把自己的岗位移到十字路口的中间。
有数以百计的行人听到他说:“此处有定时炸弹,请走开,请走开。”他们走开了。
从这里路过的人中有一位是附近圣公会教堂的神甫。这位神甫向记者提供了关于伊万斯生命最后一刻的最生动的情况。
神甫说:“他几乎完全没有必要用手指炸弹在哪里,炸弹就在他身后的草坪上。很明显,他是了解这是多么危险的。他的面色苍白、憔悴,但是,从他的声音中人们听不到丝毫的颤抖。我永远忘不掉这个场面:他吹哨子,呼喊着,要人们离开。从心理的角度看,他像中世纪的麻疯病人,这些人摇着铃,呼喊着‘避开我,避开我!’我要他用绳子把大街拦起来,然后自己撤离。但是,他却对我说:‘我的任务是留在这里。请走开罢,不要给别人树立坏榜样。’于是,我只得走开,到电话间打电话向有关方面求助。”
9时10分,炸弹爆炸了,把地面炸了一个大坑,伊万斯连尸骨也没有留下。
(摘自美国《芝加哥每日新闻报》记者罗伯特·凯塞)
【小题1】下列对新闻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E.“这天夜里”“夜间11时”“过了一小会儿”“几分钟后”“在不到一小时内”“早上7时前”“9时10分”这些时间词的推移,增加了现场紧迫感,目的在于使读者的心跟随作者的叙述而悬了起来。
【小题2】这个特写标题看似平常,文中也多次强调伊万斯是个“平常人”,这样写有何作用?
【小题3】约克·伊万斯发现定时炸弹后做了一系列的事情,他的这些行为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请作简要分析。
【小题4】这篇特写的开头原来有这么一段议论的话:“艺术家完全应该以他为模特儿,塑造大英帝国精神的形象,就是依靠这种精神,大英帝国才维持到今天。”有人说这是画龙点睛,有人则说这是画蛇添足。你是怎么看的呢?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约克·伊万斯今夜值班
在德国对英国狂轰滥炸的时候,人们很少有可能想起伊万斯,更不会在他那瘦削的胸膛上挂一枚奖章,即使在他死后也不会。
他绝不会在一次伴随着低沉的鼓声和嘶哑的喇叭声的殡仪中接受人们的致敬。事实上,人们很可能根本不会为他举行葬礼。
战争打响之前,他没有做过任何足以使自己为人所知的事情。他在码头上干过活,那里尘土飞扬,对他的肺部都有影响。战争后期,为招募新兵进行的体格检查并不十分严格。尽管如此,由于视力差和其他缺陷,人们拒绝他入伍。
然而,尽管他无声无息,他却具有英雄的品格。
让我们继续讲伊万斯的故事吧。他死前成了一名防空民防人员。他接受了一年训练,学习如何戴防毒面具,如何让昏倒的妇女苏醒过来,怎样把行人引导到最近的防空洞等等。在训练中,他表现平常。
这一天夜间,约克·伊万斯值班。过去一个月中,他几乎每夜都要值班,因为每夜都有空袭警报。
那天夜间11时,他打电话给民防指挥中心,报告说他看到远处有一个亮光。伊万斯的长官听说是伊万斯,就漫不经心地说,那是有人抽雪茄烟,不过烟火太亮罢了。
伊万斯守护在郊区某地一个公用电话间旁,敌人轰炸城区时,这里也挨过炸弹。当一枚大炸弹丢下来时,他没有来得及离开。
这个炸弹没有爆炸,对此,伊万斯开始高兴。炸弹是带着撕裂人神经的尖叫声落到地面上的。过了一会儿,伊万斯想到他应当去看看这枚炸弹。这时,他才恍然大悟。
原来,这不是哑弹。在受训期间,他看过不少图片和图表,他知道,这是一枚定时炸弹,而且是一枚大的。
几分钟之后,他把这一切向上司作了报告。
“炸弹在哪里?”上司问道。
“在街心花园里,”伊万斯答道。
上司命令说:“把无关的人赶走,把附近住宅里的人撤光,让行人不要靠近!”
“是,先生!”伊万斯说。
伊万斯遵照命令行事。在不到1小时内,他把附近几户人家撤走。在这以后,他坚守在岗位上疏导行人。
早上7时以前,行人不多。在这以后,上班的工人和各种行人成群结队而至,有的步行,有的骑自行车,有的乘汽车。
在连续遭到轰炸的地区,有这样一种荒唐的现象,那就是人们对可能造成严重伤亡的事情,反而非常好奇。
突然,伊万斯发现他一个人得干两个人的事。这枚炸弹落在两条街的交叉口上,使四个方向的行人受到威胁。
伊万斯想尽一切办法解决这个难题。他把炸弹后面100多码的地方用绳子拦了起来,然后,他把自己的岗位移到十字路口的中间。
有数以百计的行人听到他说:“此处有定时炸弹,请走开,请走开。”他们走开了。
从这里路过的人中有一位是附近圣公会教堂的神甫。这位神甫向记者提供了关于伊万斯生命最后一刻的最生动的情况。
神甫说:“他几乎完全没有必要用手指炸弹在哪里,炸弹就在他身后的草坪上。很明显,他是了解这是多么危险的。他的面色苍白、憔悴,但是,从他的声音中人们听不到丝毫的颤抖。我永远忘不掉这个场面:他吹哨子,呼喊着,要人们离开。从心理的角度看,他像中世纪的麻疯病人,这些人摇着铃,呼喊着‘避开我,避开我!’我要他用绳子把大街拦起来,然后自己撤离。但是,他却对我说:‘我的任务是留在这里。请走开罢,不要给别人树立坏榜样。’于是,我只得走开,到电话间打电话向有关方面求助。”
9时10分,炸弹爆炸了,把地面炸了一个大坑,伊万斯连尸骨也没有留下。
(摘自美国《芝加哥每日新闻报》记者罗伯特·凯塞)
【小题1】下列对新闻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本文是一篇新闻特写,作者运用目击者的话语,记述新闻主人公约克·伊万斯在生死关头从容不迫、忠于职守的感人事迹,增强了现场感和真实性,产生了巨大的宣传效应。 |
B.文章开头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吸引读者眼球,为下文叙写一位忠于职守的忘我的英雄作铺垫。 |
C.“人们对可能造成严重伤亡的事情,反而非常好奇”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用“这样一种荒唐的现象”来反衬约克·伊万斯疏散群众工作的难度,衬托伊万斯忘我的精神。 |
D.“长官听到是伊万斯,就漫不经心地说,那是有人在抽雪茄烟,不过烟火太亮罢了 ”,这句话表明,伊万斯的工作从来就没有得到上司的重视,他的上司对社会安全漠不关心,这也为下文写他孤军奋战埋下了伏笔。 |
【小题2】这个特写标题看似平常,文中也多次强调伊万斯是个“平常人”,这样写有何作用?
【小题3】约克·伊万斯发现定时炸弹后做了一系列的事情,他的这些行为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请作简要分析。
【小题4】这篇特写的开头原来有这么一段议论的话:“艺术家完全应该以他为模特儿,塑造大英帝国精神的形象,就是依靠这种精神,大英帝国才维持到今天。”有人说这是画龙点睛,有人则说这是画蛇添足。你是怎么看的呢?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6.语言表达-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