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江苏省东台市三仓中学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1921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2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画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桥真是奇妙的东西。 。于是你超然世外,不为物拘,简直是以桥为鞍,骑在一匹河的背上。河乃时间之隐喻,不舍昼夜,又为逝者之别名。然而逝去的是水,不是河。
①但是人上了桥,却不急于赶赴对岸,反而欣赏风景起来
②让桥墩的魁梧把你凌空托在波上,背后的岸追不到你,前面的岸也捉你不着
③不但可以仰天俯水,纵览两岸,还可以看看停停,从容漫步
④它架在两岸,原为过渡而设
⑤原来是道路,却变成了看台
⑥爱桥的人没有一个不恨其短的,最好是永远走不到头
A.④①⑤③⑥②B.⑤④⑥②③①
C.⑤③①④②⑥D.④①⑥②③⑤
2.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但不管怎样,我们还是要表达。抒情散文的情感是“真实”的,不是“     ”;抒情散文的感情是“     ”的,它有所过滤,有所选择;抒情散文的感情往往也是“复杂”的,如同现实生活中那样千头万绪,     
A.为赋新词强说愁纯粹欲说还休B.道是无情却有情简单杂乱无章
C.道是无情却有情简单欲说还休D.为赋新词强说愁纯粹杂乱无章

2.句子默写(共1题)

3.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有朋自远方来, ?
(2)     ,万钟于我何加焉!
(3)则素湍绿潭,
(4) ,锦鳞游泳;
(5)金樽清酒斗十千,    
(6)     ,塞上燕脂凝夜紫。
(7)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     
(8)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信陵君救赵论
(明)唐顺之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赵,魏之障也。赵亡,则魏且为之后。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天下之势,未有岌岌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然则信陵果无罪平?曰:又不然也。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使赵无平原,或平原而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余以为信陵之白为计,曷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不听,则以其欲死秦师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侯生为信陵计,曷若见魏王而说之救赵,不听,则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姬有意于报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劝之救,不听,则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此,则信陵君不负魏,亦不负赵;二人不负王,亦不负信陵君。何为计不出此?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内则幸姬,外则邻国,贱则夷门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则是魏仅有一孤王耳。
(选自《古文观止》)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夫强秦之暴矣亟:急切
B.窃魏之符以魏之患纾:解除
C.余所者诛:铲除
D.曷若见魏王而之救赵说:劝说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未有岌岌此者也其势弱
B.余所诛,信陵君之心也为国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使祸不在赵,在他国秦以城求璧赵不许
D.内幸姬,外则邻国今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小题3】(小题3)作者认为信陵君有哪些“罪”?细读后两节,回答。(可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3分)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3分)
(2)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3分)
(3)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4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