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句子默写- (共1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饮酒·其五》中陶渊明虽然“ ”,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他为什么能做到呢?因为“ ”啊。
(2)李商隐《锦瑟》中最后表达出诗人的惆怅苦痛,引发读者情感共鸣的千古名句是“ , 。”
(3)苏轼《赤壁赋》中侧写箫声效果的两句是“ , 。”
(1)《饮酒·其五》中陶渊明虽然“ ”,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他为什么能做到呢?因为“ ”啊。
(2)李商隐《锦瑟》中最后表达出诗人的惆怅苦痛,引发读者情感共鸣的千古名句是“ , 。”
(3)苏轼《赤壁赋》中侧写箫声效果的两句是“ , 。”
2.诗歌鉴赏- (共1题)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此词是陈与义在建炎三年(1129)端午节凭吊屈原所作,这一年,他流寓湖南、湖北一带。戎葵,植物名,又名蜀葵。
【小题1】词的上阕,作者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小题2】与苏轼的“一尊还酹江月”相比,本词中词人“试浇桥下水”用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临江仙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此词是陈与义在建炎三年(1129)端午节凭吊屈原所作,这一年,他流寓湖南、湖北一带。戎葵,植物名,又名蜀葵。
【小题1】词的上阕,作者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小题2】与苏轼的“一尊还酹江月”相比,本词中词人“试浇桥下水”用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3.语言表达-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