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1841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4/11

1.综合题(共3题)

1.
读“人口增长模式随时间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斜线部分表达的概念是
(2)图中A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是
(3)图中处于E阶段的国家最容易出现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解决该问题的措施有(任答两条即可):

2.
下图是某城市工业布局规划图,图中画的主导方向为盛行风向。读图后回答:

⑴计划在A处建印染厂,是否合理: 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若在A、B、C、D、E处选建自来水厂、钢铁厂、服装厂、绿化带,其合理布局是:服装厂 ,自来水厂    ,钢铁厂 。(均填字母)
3.
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图”

(1)市中心应为图中A、B、C中的 ;这里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应为__    __区。
(2)图中B区最适合城市功能用地是__ ___区,图中C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 区。
(3)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于    业(商业、工业、住宅)的影响最大。

2.单选题(共26题)

4.
读图,a、b、c分别表示65岁以上、15~64岁、0~14岁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图中②国0~14岁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正确措施是
A.70%  鼓励生育B.60%   计划生育
C.10% 采取移民政策D.30%  鼓励人员出国
5.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很多人向西部迁移,这种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水源条件的改善B.民族政策的变化
C.交通和通讯的进步D.经济布局的变化
6.
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
7.
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甲图显示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
A.总量呈下降态势
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
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D.增长模式没有变化
【小题2】(小题2)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
A.1990年以前
B.1990~2000年之间
C.2000~2004年之间
D.2004年以后
8.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人口流动的主要特征是(  )
A.早出晚归B.安土重迁
C.季节性迁移D.逐水而迁
9.
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中间障碍因素。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A.①B.②C.③D.⑥
【小题2】近年来,叙利亚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
A.①B.②C.④D.⑤
【小题3】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①B.②C.④D.⑥
10.
读某四国人口金字塔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将来可能出现人口就业压力较大的国家是 (  )
A.A国B.B国C.C国D.D国
【小题2】将来可能出现劳动力不足的国家是 (   )
A.A国B.B国C.C国D.D国
【小题3】近年来可能有大批移民流入的国家是(   )
A.A国B.B国C.C国D.D国
11.
产业革命以前,世界人口增长缓慢,根本原因是(  )
A.各国控制人口的政策B.生产力水平低
C.人口死亡率高D.自然灾害和战争频繁
12.
“学而优则仕”中的“仕”是指(  )
A.工人B.农民C.统治者阶层D.被统治者阶层
13.
读中国、日本和韩国人口负担系数百年比较图[注:人口负担系数=(14岁及以下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回答28~29题。

【小题1】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据图,中国“人口机会窗口”达到顶点的时间为( )
A.1970年前后B.1990年前后C.2010年前后D.2030年前后
【小题2】“人口机会窗口”期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是( )
A.人口老龄化加剧,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B.生育率迅速上升,造成人口结构失衡
C.劳动人口过多,失业率下降
D.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负担相对较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14.
下列地区在相同的面积条件下,承载人口最多的是()
A.长江中下游地区B.台湾南部、海南岛、西双版纳等地C.黄土高原D.青藏高原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通过人们对自然条件的改造而实现的
B.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迁入率往往较低
C.地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人口在地区间的迁移也越频繁
D.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规模会越来越小
16.
下列国家中,因政治中心的改变引发人口迁移的是(  )
A.美国、加拿大B.中国、俄罗斯
C.埃及、意大利D.巴西、巴基斯坦
17.
下列地区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A.黄土高原B.亚马孙平原C.巴西高原D.恒河平原
18.
读“1978年~2004年我国人口总量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口总量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同期达到高峰
B.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正值生育率的高峰
C.1978年~2004年,我国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
D.1978年~2004年,我国人口增长表现为负增长
19.
有关人口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口规模超过环境承载力,会导致生态破坏  ②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身体素质,是提高环境质量的根本途径  ③人类发展史,就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  ④控制人口数量、保护环境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①④
20.
有关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因素历来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B.社会经济因素在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起主要作用
C.交通和通信发展,加强了人类地域间的联系,减少了人口迁移数量
D.文化教育越落后,人口自发迁移的数量越多
21.

   读某地区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面四块假想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同,人口机械增长对四地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A.①>③>④>②B.③>①>②>④
C.④>③>②>①D.④>①>②>③
【小题2】不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的是(  )
A.资源数量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D.对外开放程度
【小题3】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逐步增强的是(  )
A.自然环境因素B.政治因素
C.婚姻家庭因素D.社会经济因素
22.
近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中出现的“民工潮”现象是(  )
①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地转化不足造成的  
②农业现代化带来的人口城市化  
③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 
④因大城市就业人口短缺造成的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23.
人口容量的特点有(  )
A.相同性、临界性、警戒性B.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
C.绝对性、临界性、可变性D.相对性、季节性、警戒性
24.
下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属于社会经济因素的是
A.矿产资源B.政治变革C.交通和通信D.战争
25.
有关地域文化与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
B.地域文化对一地区的人口发展起决定作用
C.地域文化能够对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发展持续地产生作用
D.不同地区或国家的地域文化差异对人口的发展往往产生相同的影响
26.
下列关于城市等级、数目和服务范围之间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B.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
C.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D.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小
27.
在当代社会,下列属于婚俗新观念的是(  )
①多子多福 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③只生一个好 ④男女都一样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8.
促使“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转变的原因是( )
A.商业者备受推崇B.商业是财富的生产部门
C.农业经济的萎缩D.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
29.
读中心地“六边形服务网络图”,回答正确的是(   )
A.丙的服务范围是甲的3倍B.丙的服务范围等于乙
C.甲的等级高于丙D.甲的职能种类多于乙

3.选择题(共8题)

30.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教室,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blank#}1{#/blank#}。如图所示,俊俊同学能听到同桌同学轻扣桌面的声音,说明 {#blank#}2{#/blank#}可以传声。

31.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教室,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blank#}1{#/blank#}。如图所示,俊俊同学能听到同桌同学轻扣桌面的声音,说明 {#blank#}2{#/blank#}可以传声。

32.

中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    )

33.

1947年7月—9月,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34.

飞的笔画顺序是:{#blank#}1{#/blank#}。

35.

飞的笔画顺序是:{#blank#}1{#/blank#}。

36.

大学生王某在上网聊天时,假冒同学李某,捏造宿舍同学孙某偷窃他人财物并将孙某的学校、班级、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发至微博曝光。王某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 (   ) 

①名誉权       ②隐私权     ③荣誉权       ④姓名权

37.

面对这条新闻,你想说些什么?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26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