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2.
读“鲁尔区工业发展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正确内容是:
A B C D
(2)鲁尔区历史悠久,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而经历了大规模的整治。我国的许多大型钢铁企业也正面临着发展困境。我们可以借鉴鲁尔区的有益经验,对一些传统工业进行改造,如改造传统工业部门,减少企业 ,扩大企业 ,大力发展 等产业部门;调整工业布局,发展 ,拓展交通,消除污染,美化环境等。

(1)图中字母代表的正确内容是:
A B C D
(2)鲁尔区历史悠久,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而经历了大规模的整治。我国的许多大型钢铁企业也正面临着发展困境。我们可以借鉴鲁尔区的有益经验,对一些传统工业进行改造,如改造传统工业部门,减少企业 ,扩大企业 ,大力发展 等产业部门;调整工业布局,发展 ,拓展交通,消除污染,美化环境等。
3.
读下图“某区域经济水平与劳动力分布状况图”,回答:

(1)图中正确表示第一产业劳动力分布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正确表示第二产业劳动力分布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正确表示第三产业劳动力分布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
(2)在A阶段该区域经济结构如何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阶段往往作为产业转移的_________地, __________密集型、__________密集型产业类型占比重较高,对其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
(3)试分析在B阶段后对于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1)图中正确表示第一产业劳动力分布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正确表示第二产业劳动力分布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正确表示第三产业劳动力分布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
(2)在A阶段该区域经济结构如何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阶段往往作为产业转移的_________地, __________密集型、__________密集型产业类型占比重较高,对其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
(3)试分析在B阶段后对于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4.
读某水电站的储水大坝纵向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5)填“东”或“西”

(1)建坝主要应考虑大坝____ 侧的气候、水文等历史资料。
(2)可以明显改善航运条件的是大坝以_____ 区域。
(3)由于拦坝储水,大坝以_____ 的低洼地区可能需搬迁居民。
(4)建坝后,泥沙容易淤积的区域是大坝以_____的区域。
(5)水库对大坝______侧的区域有防洪、灌溉的作用。
(6)图中可利用的水位落差是______,用其发电,能源转换的过程是 势能→ →
(7)水能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1)-(5)填“东”或“西”

(1)建坝主要应考虑大坝____ 侧的气候、水文等历史资料。
(2)可以明显改善航运条件的是大坝以_____ 区域。
(3)由于拦坝储水,大坝以_____ 的低洼地区可能需搬迁居民。
(4)建坝后,泥沙容易淤积的区域是大坝以_____的区域。
(5)水库对大坝______侧的区域有防洪、灌溉的作用。
(6)图中可利用的水位落差是______,用其发电,能源转换的过程是 势能→ →
(7)水能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17题)
5.
有关东部季风区的特征,正确的叙述是( )
A.风向的季节变化较明显,降水和气温的季节变化不明显 |
B.天然植被以森林草原为主,现状主要表现为农作物 |
C.海拔较低,大部分在1000米以下 |
D.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入海洋,地表水补给主要靠冰雪融水 |
6.
有关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最多的经济地带是面积最大的经济地带 |
B.人口最少的经济地带是面积最小的经济地带 |
C.三个经济地带人口数量是: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 |
D.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位于中部经济地带 |
7.
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 )
①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 ②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布的界线
③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线
①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 ②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布的界线
③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线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8.
【小题1】该类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属于( )
【小题2】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该类农业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小题3】下图表示我国四个地区三个产业的产值结构.图中产业结构最优的地区是( )

下图是我国西北某类农业区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类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属于( )
A.冲积扇 | B.河流沿岸平原 | C.河边滩地 | D.河流三角洲 |
A.热量充足 | B.太阳辐射强 D、水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 |

A.(1) | B.(2) | C.(3) | D.(4) |
9.
【小题1】该区域在我国多种自然或人文地理要素中具有明显的( )
【小题2】该区域严重的自然灾害有( ) ①水旱灾害 ②台风 ③寒潮 ④土壤侵蚀 ⑤火山爆发
【小题3】下列代号与所对应的自然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
【小题4】下列代号与所对应的重要城市正确的是( )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区域在我国多种自然或人文地理要素中具有明显的( )
A.过渡性 | B.多变性 | C.不确定性 | D.单一性 |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④⑤ | D.③④⑤ |
A.a-贺兰山 b-太行山 | B.c-秦岭 d-汾河 |
C.a-祁连山 e-潢水 | D.b-长白山 c-天山 |
A.f-西宁 h-西安 g-大同 | B.f-兰州 h-银川 g-太原 |
C.f-酒泉 h-郑州 g-包头 | D.f-兰州 h-西安 g-太原 |
10.
读下“某四国产业结构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人均国民收入最高的国家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小题2】下列产业转移方向最可能的是( )
A. 甲→乙
B. 丙→丁
C. 丁→甲
D. 乙→丁
【小题3】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看,今后乙国的就业人口转化的趋势将主要是( )
A. 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流动 B. 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流动
C. 大量的就业人口面临失业压力 D. 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获得就业机会

【小题1】图中人均国民收入最高的国家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小题2】下列产业转移方向最可能的是( )
A. 甲→乙
B. 丙→丁
C. 丁→甲
D. 乙→丁
【小题3】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看,今后乙国的就业人口转化的趋势将主要是( )
A. 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流动 B. 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流动
C. 大量的就业人口面临失业压力 D. 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获得就业机会
11.
“民垸”为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特有的居住地,它就是在湖泊、湿地和河道上围堤造地后,供人居住和耕作的场所,1998年它助长了洪水的肆虐,其原因是
A.它改变了地面状况,增大了降水 |
B.它影响了长江中下游湖泊的泄洪功能 |
C.它改变了长江水的补给类型,加大了洪水来量 |
D.它使长江大堤取土来源减少,无法加固大 |
12.
在农业社会阶段,陆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正确的( )
A.农业文明的发祥地主要位于温度较高的热带地区 |
B.人们生活的主要来源是分布于水中的渔业资源 |
C.农业的发展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
D.农业社会的自然基础主要是动植物 |
13.
一般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 )
A.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再向第三产业转移 |
B.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再向第二产业转移 |
C.首先从第三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再向第一产业转移 |
D.首先从第三产业向第一产业转移,再向第二产业转移 |
14.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①农牧活动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
【小题2】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 )
①草原 ②水能 ③石油 ④森林
【小题3】乙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的是( )
【小题4】我国政府停止开垦丙山脉,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主要原因是( )

【小题1】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①农牧活动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①草原 ②水能 ③石油 ④森林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A.年降水量不足,缺乏灌溉水源 |
B.广泛分布红壤,土壤肥沃 |
C.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少 |
D.纬度偏高,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生长 |
A.抚育更新森林资源 | B.开发特色森林旅游 |
C.进口木材,成本低 | D.伐木难度大,成本高 |
15.
有关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河流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季风区的河流均为外流河,以雨水补给为主 |
B.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河流均为内流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
C.东部季风区的松花江一年有春、夏两汛期 |
D.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径流的年际变化要大于东部季风区 |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矿产资源的种类多少是影响工业布局的最重要因素 |
B.工业基地都是依托丰富的矿产而发展起来的 |
C.黄河三角洲上的东营市是在黄河带来的泥沙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的 |
D.有些交通便利的地区虽然无煤炭、铁矿等能源、资源,也可能形成大的工业基地或工业地带 |
17.
关于鲁尔区第二、三产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第二产业就业人口不断下降
②第三产业就业人口不断下降
③第二产业就业人口不断上升
④第三产业就业人口不断上升
①第二产业就业人口不断下降
②第三产业就业人口不断下降
③第二产业就业人口不断上升
④第三产业就业人口不断上升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18.
我国是世界上区域差异最为显著的国家之一,其原因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
B.我国幅员辽阔,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差异 |
C.历史上我国不同地区的地质作用差异较大 |
D.历史上我国战争、自然灾害等频繁发生 |
1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江河众多,水利、水电开发利用程度也较高 |
B.因国情不同,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成功经验对中国的流域开发基本上无启示 |
C.我国的许多水利工程没有从整个流域综合开发的角度去考虑,给进一步实现流域多目标开发和促进流域经济综合发展造成了障碍 |
D.我国是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丰富、开发利用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
20.
3S技术最早都应用于军事工业。近些年来,地理信息技术大步走出象牙塔。迅速推广到众多的社会部门,并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遥感”,就像传说中的“千里眼”所具有的神奇功能。下列有关遥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小题2】下列关于地理信息系统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3】有关全球定位系统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遥感”,就像传说中的“千里眼”所具有的神奇功能。下列有关遥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遥感感知地物时不直接接触地物 |
B.遥感技术是遥感信息接收与应用的过程 |
C.遥感获取的信息是电磁波信息 |
D.遥感无法感知地面不反射和辐射电磁波的物体 |
A.地理信息系统是利用计算机采集地理信息的一种工具 |
B.地理信息系统是利用计算机处理、分析地理信息的一种技术 |
C.地理信息系统是利用计算机采集、存储、处理、分析、管理、显示、输出的一种技术与工具 |
D.地理信息系统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 |
A.由24颗卫星组成 |
B.由主控站、监控站、和信息注入站组成 |
C.主要由GPS卫星接收机和GPS数据处理软件等组成 |
D.GPS主要由空间卫星系统、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系统构成 |
21.
鲁尔区的重新崛起对我国老工业基地改革的借鉴意义有( )
①调整传统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②扩大标准化、大批量产品的生产规模
③加大科技投入,研制新工艺、新产品
④加大资金投入,发展资金与资源密集型产业
①调整传统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②扩大标准化、大批量产品的生产规模
③加大科技投入,研制新工艺、新产品
④加大资金投入,发展资金与资源密集型产业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3.选择题- (共1题)
4.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