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平明湖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18140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20

1.综合题(共5题)

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使北京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上图是2010年北京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1)说出进京人口的来源地特点。
(2)分析人口大量涌入北京等大城市,对流出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3)北京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2.
为进一步发挥兰州对西部发展的带动作用,2012年8月兰州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新区位于距兰州市区北部38.5千米的秦王川盆地,该盆地是兰州周边地区最大的一块高原盆地,盆地内整体地势平坦,引大(大通河)入秦工程初步解决了新区的用水问题。下图为兰州行政区图及兰州城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兰州城区呈带状分布,说出影响其布局的主要因素。
(2)简析兰州新区选址的主要优势条件。
(3)“跳出老城建设新区”,说明新区建设对老城区发展的意义。
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脐橙栽培要求年平均气温为17℃~20℃,积温为5800℃~6500℃,一月平均气温在6℃以上,年降雨量1000㎜以上。赣南为我国最大的脐橙产区。

材料二 赣南市交通与地形图

(1)试从地形、气候、土壤等方面分析赣南地区适宜大面积发展脐橙种植的有利条件。
(2)赣南脐橙冬季易受低温冻害影响,试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二,分析信丰县脐橙种植生产的区位条件优于安远、寻乌二县的原因。
4.
(题文)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西南地区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茶树品种资源丰富,有灌木型和小乔木型茶树,部分地区还有乔木型茶树.主产红茶、绿茶、沱茶、紧压茶和普洱茶等.
 
材料二 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商贸通道.
(1)分析西南茶区茶树品种丰富的自然原因.
(2)从地理角度分析,在这片面积不大的西南地区为什么形成了30多个兄弟民族.
(3)马帮运输很长时间以来成为茶马古道所经地区较为单一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3年,河北省粗钢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11.6%,占全国产量的23.9%。钢铁产业成为河北第一支柱产业。其中,唐山和张家口分别占全省产量近50%和4%。
材料二 下图为河北省煤、铁资源分布与水系图。

(1)简述河北省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
(2)简析张家口发展钢铁工业对京津地区环境的影响。
(3)请对河北省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2.单选题(共7题)

6.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完成19~20题。

【小题1】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季风水田农业B.乳畜业
C.大牧场放牧业D.混合农业
【小题2】该生产模式的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是因为(  )
A.价格低廉B.减耗保鲜
C.绿色优质D.品种丰富
7.
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
A.甲省
B.乙省
C.丙省
D.丁省
8.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意味着长达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结束。读我国15~64岁年龄段人口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2015年后,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是
A. 少儿人口数量减少    B. 总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小题2】开始实施“二孩”政策后的十年内,我国
A.仍应积极推进养老产业发展B.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减轻
C.人口老龄化问题能得到解决D.“用工荒”问题会得到缓解
9.
当前,轿车正逐步进入普通百姓家庭,成为大众消费的热点。读下图,回答下列各小题。

【小题1】轿车销售商店的区位较适宜选择在
A.中心商务区B.居民区C.商业区D.交通方便的城乡接合部
【小题2】不同等级城市每百户拥有的汽车数量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愈发达,家庭拥有汽车数量愈多
B.人口密度愈大,家庭拥有汽车数量愈多
C.公共交通愈发达,家庭拥有汽车数量愈少
D.城市空间面积愈大,家庭拥有汽车数量愈多
10.
下图为某大城市地铁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地铁线附近最适宜建长途汽车站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小题2】该城市的空间发展方向是
A.东北部B.东南部C.西南部D.西北部
11.
读“我国新疆和澳大利亚棉花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各题。

【小题1】新疆与澳大利亚棉花生长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土壤肥沃B.地广人稀
C.水热组合好D.光热充足
【小题2】与澳大利亚相比,新疆发展棉花生产的不利条件是(  )
A.科技水平低B.政策扶持力度小
C.劳动力价格低D.商品率低
12.
下图为某企业空间扩展的过程,图中1-8为扩展的顺序,其扩展过程可分为Ⅰ、Ⅱ两个阶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在Ⅰ阶段,企业的扩展优先选择
A.人口少、规模小的市场B.距离近的市场
C.人口多、规模大的市场D.距离远的市场
【小题2】在Ⅱ阶段,企业的扩展优先选择进入
A.距离最远的市场B.交通最便利的市场C.文化差异最大的市场D.人口多、规模大的市场

3.选择题(共1题)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

(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