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读下列关于东南亚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2012年3月,大范围的农业区和森林火灾在东南亚上空制造了厚厚的烟雾和阴霾,笼罩了泰国北部、老挝和缅甸部分地区。火灾区上空的悬浮物微粒浓度达到危险水平,并导致泰国南邦机场航班延误。3月4日,美国宇航局公布了火灾的一幅近景照片。
已有2000年历史的菲律宾水稻梯田由于其一直保留着原始而古老的梯田文化,于1995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这里的梯田多修在海拔2000米的高地上,坡度大、梯田面积小。
(1)冬末春初是泰国、缅甸等国各种火灾的多发季节,分析其形成原因。
(2)爪哇岛冬夏季的盛行风向有何不同?为什么?
(3)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说明菲律宾修筑水稻梯田的原因。

2012年3月,大范围的农业区和森林火灾在东南亚上空制造了厚厚的烟雾和阴霾,笼罩了泰国北部、老挝和缅甸部分地区。火灾区上空的悬浮物微粒浓度达到危险水平,并导致泰国南邦机场航班延误。3月4日,美国宇航局公布了火灾的一幅近景照片。
已有2000年历史的菲律宾水稻梯田由于其一直保留着原始而古老的梯田文化,于1995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这里的梯田多修在海拔2000米的高地上,坡度大、梯田面积小。
(1)冬末春初是泰国、缅甸等国各种火灾的多发季节,分析其形成原因。
(2)爪哇岛冬夏季的盛行风向有何不同?为什么?
(3)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说明菲律宾修筑水稻梯田的原因。
2.
(14分)读我国部分地区等温线分布图和海南岛某地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海南岛已成为了我国冬季的“菜篮子”。其冬季蔬菜生产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可能是什么?(4分)
(2)近几十年来洞庭湖湖水面面积大幅度减小,而青藏高原上一些湖泊面积却在不断增大,请分别说明其原因。(4分)
(3)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已跃居世界第一。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汽车基地构成了长江沿江“汽车工业走廊”。请运用区位理论分析“汽车工业走廊”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1)海南岛已成为了我国冬季的“菜篮子”。其冬季蔬菜生产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可能是什么?(4分)
(2)近几十年来洞庭湖湖水面面积大幅度减小,而青藏高原上一些湖泊面积却在不断增大,请分别说明其原因。(4分)
(3)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已跃居世界第一。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汽车基地构成了长江沿江“汽车工业走廊”。请运用区位理论分析“汽车工业走廊”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3.
图为我国某一区域简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试比较A山脉东西两侧气温、降水大小关系,并说明其理由。(8分)
(2)A山脉是一著名自然保护区,说明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什么?(4分)
(3)甲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发展种植业可能对B湖泊产生什么影响?(4分)

(1)试比较A山脉东西两侧气温、降水大小关系,并说明其理由。(8分)
(2)A山脉是一著名自然保护区,说明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什么?(4分)
(3)甲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发展种植业可能对B湖泊产生什么影响?(4分)
4.
传统民居是乡村聚落中最具特色的景观。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民居中具有坚固、防御性强特点的是
【小题2】传统民居可以反映乡村聚落与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1】下列民居中具有坚固、防御性强特点的是
A.![]() | B.![]() |
C.![]() | D.![]() |
A.福建土楼受气候条件影响 | B.陕西窑洞受建筑水平影响 |
C.四合院反映聚落受交通影响 | D.云南竹楼受气候条件影响 |
2.单选题- (共8题)
5.
图中甲地位于46.3°N、83.7°E,丙地位于42.1°N、 87.5°E,回答问题。

【小题1】甲处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小题2】图中甲、乙、丙自然带的分布反映了

【小题1】甲处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A.植被茂密,降水丰富 |
B.来自海洋的气流,在甲处受地形抬升 |
C.临近海洋,水汽丰富 |
D.甲处纬度偏高,降水相对较多 |
A.依次呈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B.依次呈现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C.有规律更替,呈现出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D.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
6.
下图所示为世界某国局部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小题1】该国的地势特点是
【小题2】该国的气候类型不可能是:
【小题3】影响城市②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小题1】该国的地势特点是
A.西高东低 | B.中间低四周高 |
C.东南高西北低 | D.北高南低 |
A.地中海气候 | B.温带季风气候 |
C.温带海洋性气候 | D.温带大陆性气候 |
A.矿物能源丰富,工业发达 | B.地形平坦,农业发达 |
C.气候温和湿润,水资源丰富 | D.位于河流附近,航运便利 |
7.
有关下图中四个国家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国地势西高东低,高原面积广阔 |
B.乙国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旱雨季分明 |
C.丙国河流较少,但中部地区地下水丰富 |
D.丁国有世界最长的河流流经 |
8.
图表示我国某区域地理事物的变化。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这里不可能接近
【小题2】明长城比秦长城的位置偏南,原因可能是

【小题1】这里不可能接近
A.内外流区的分界线 |
B.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
D.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
A.河流迁徙 | B.寒潮影响 | C.生产方式变化 | D.环境意识提高 |
9.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1】关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1】关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是小麦 |
B.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
C.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
D.以南的典型植被是热带季雨林 |
A.纬度位置不同 | B.海陆位置不同 | C.地形差异 | D.山地阻挡作用 |
10.
图为我国某省的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该省自东向西排列地形的依次应该是
【小题2】该省山区的主要天然植被是

【小题1】该省自东向西排列地形的依次应该是
A.山地、丘陵、平原、湿地 |
B.湿地、山地、丘陵、平原 |
C.山地、平原、丘陵、湿地 |
D.湿地、平原、丘陵、山地 |
A.亚寒带针叶林和草甸草原 | B.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 |
C.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D.亚寒带针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 |
11.
宁西铁路是我国跨世纪铁路建设中一条横贯东西的铁路干线,东起南京,西至西安,途经五个省区,总长1075.6千米。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自西向东与宁西铁路交汇的南北向铁路干线是( )
A. 焦柳线一京九线一京广线一浙赣线 B. 焦柳线一京广线一京九线一京沪线
C. 宝成线一京广线一京九线一京沪线 D. 陇海线一焦柳线一京广线一京九线
【小题2】宁西铁路建设的重要意义是( )
①改善中西部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 ②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③促进沿线地区煤铁资源的开发 ④激活全国铁路网,增强路网的灵活性
A. ①②③④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小题1】自西向东与宁西铁路交汇的南北向铁路干线是( )
A. 焦柳线一京九线一京广线一浙赣线 B. 焦柳线一京广线一京九线一京沪线
C. 宝成线一京广线一京九线一京沪线 D. 陇海线一焦柳线一京广线一京九线
【小题2】宁西铁路建设的重要意义是( )
①改善中西部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 ②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③促进沿线地区煤铁资源的开发 ④激活全国铁路网,增强路网的灵活性
A. ①②③④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12.
下图是2000~2010年我国人口变动情况分布示意图(不含港澳台数据)。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有
【小题2】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有

【小题1】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有
A.直辖市的人口数量都增加 | B.东部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都增加 |
C.中部大多数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减少 | D.西部人口数量增加的省级行政区最多 |
A.人口增加的自然自然增长率都高 | B.人口减少的地区自然增长率都低 |
C.人口增加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高 | D.经济水平高的地区都吸引人口迁入 |
3.选择题- (共9题)
20.
在美化校园的活动中,某兴趣小组想借助如图所示的直角墙角,墙DF足够长,墙DE长为12米,现用20米长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花园ABCD,点C在墙DF上,点A在墙DE上,(篱笆只围AB,BC两边).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