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2.单选题- (共13题)
3.
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
【小题1】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小题2】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气候适宜 ②文化单一 ③地势平坦 ④水力赍繇丰富
【小题1】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复杂 B气候湿热 | B.资源匮乏 | C.地处内陆 |
①气候适宜 ②文化单一 ③地势平坦 ④水力赍繇丰富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
4.
读图,a、b、c分别表示65岁以上、15~64岁、0~14岁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小题2】图中②国0~14岁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正确措施是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70% 鼓励生育 | B.60% 计划生育 |
C.10% 采取移民政策 | D.30% 鼓励人员出国 |
5.
全球人口迁移在不同历史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主要属于政治因素的是()
【小题2】新中国成立以来与80年代中期到现在两个历史阶段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从迁移方向看都是从内地流向沿海,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欠发达地区
②从迁移原因看,前者是受国家政策影响,后者主要是经济因素引起的
③从迁移量看,前者以国家有组织的迁移为主,迁移量小,后者以自发迁移为主,流动量大
④从迁移方式看,都以被迫性迁移为主
【小题1】下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主要属于政治因素的是()
A.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 | 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 |
C.战争引起的难民潮 | D.深圳经济特区吸引大量人口迁移 |
①从迁移方向看都是从内地流向沿海,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欠发达地区
②从迁移原因看,前者是受国家政策影响,后者主要是经济因素引起的
③从迁移量看,前者以国家有组织的迁移为主,迁移量小,后者以自发迁移为主,流动量大
④从迁移方式看,都以被迫性迁移为主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6.
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地租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当①线变成②线时,住宅区可拓展到( )
【小题2】近年来,该市的工业企业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是( )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
②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③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④郊区廉价劳动力丰富
⑤人口向郊区迁移

【小题1】当①线变成②线时,住宅区可拓展到( )
A.环城路 | B.三环路 | C.二环路 | D.一环路 |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
②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③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④郊区廉价劳动力丰富
⑤人口向郊区迁移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①②⑤ |
7.
读某城镇略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有关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若乙处为新开楼盘,下列房地产开发商广告词中,能反映其优美自然环境的

【小题1】下列有关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处最可能是住宅区 | B.图中②处最可能是工业区 |
C.图中③处最可能是商业区 | D.该镇的印染厂布局在图中的甲处是不合理的 |
A.毗邻大学,学术氛围浓厚 | B.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
C.视野开阔,俯瞰全城 | D.绝版水岸名邸,上风上水 |
8.
关于城市等级的叙述,正确的说法是( )
A.城市等级越高,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种类越少 |
B.城市等级越低,其服务范围越大 |
C.城市等级越高,其人口规模一般越大 |
D.城市等级越低,其数目越少,平均距离越近 |
10.
【小题1】下列功能区属于“非城市化地区”的是()
【小题2】将“城市化地区”穿插在“非城市化地区”内的主要目的是()
上海浦东新区建设,打破了“城市化地区”与“非城市化地区”的概念,绿色与灰色区域并存穿插,把城市绿化与绿色农业的开发相结合。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下列功能区属于“非城市化地区”的是()
A.农产品加工工业区 | B.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
C.综合农业开发区 | D.城市绿化带 |
A.加快非城市化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 B.改善和美化城市环境 |
C.使交通更加便捷 | D.受浦东地形条件的限制 |
11.
北京在一人行道改造工程中,采用了质量很好的透水砖,这给城市带来了诸多方面的环境效益。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以往城市中多采用釉面砖、水泥等不透水的材料铺设地面,这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危害有()
①阻断了大气降水直接补充地下水的途径②冬季雨雪天气极易使地面结冰,引起交通和出行困难
③影响了城市植被的生长④降低了城市地面和空气的干燥程度
【小题2】除了铺设透水砖以外,下列哪些做法对改善北京城市生态环境有直接影响
【小题1】以往城市中多采用釉面砖、水泥等不透水的材料铺设地面,这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危害有()
①阻断了大气降水直接补充地下水的途径②冬季雨雪天气极易使地面结冰,引起交通和出行困难
③影响了城市植被的生长④降低了城市地面和空气的干燥程度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③ |
A.大力发展工业 | B.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
C.扩大郊区花卉、蔬菜的生产规模 | D.在城市郊区大力发展旅游业 |
13.
下图是某农场土地利用示意图,该农场放牧地主要用于牧羊。据此完成下列各问题。

【小题1】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小题2】这种类型的农业分布区最典型的是()

【小题1】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 B.大牧场放牧业 | C.混合农业 | D.水稻种植业 |
A.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 | B.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 |
C.我国成都平原 | D.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
14.
读某地区局部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若图示地区在①②③④地规划布局小麦地、果园、乳牛厂和蔬菜地,那么①地是()
【小题2】若②地是蔬菜地,布局的最主要原因是()
【小题3】若图示地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小题4】近20年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某些耕地农业景观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更替,影响这种农业变迁的主要因素是()

【小题1】若图示地区在①②③④地规划布局小麦地、果园、乳牛厂和蔬菜地,那么①地是()
A.小麦地 | B.果园 | C.乳牛厂 | D.蔬菜地 |
A.地势平坦 | B.交通便利 | C.灌溉便利 | D.技术水平高 |
A.①地以种植水稻为主 | B.②③两地发展城郊农业条件优越 |
C.④地可以因地制宜发展林果业 | D.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
A.政策 | B.气候 | C.水源 | D.市场 |
3.选择题- (共2题)
15.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教室,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blank#}1{#/blank#}。如图所示,俊俊同学能听到同桌同学轻扣桌面的声音,说明 {#blank#}2{#/blank#}可以传声。
16.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教室,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blank#}1{#/blank#}。如图所示,俊俊同学能听到同桌同学轻扣桌面的声音,说明 {#blank#}2{#/blank#}可以传声。
4.填空题- (共2题)
17.
读“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_______,从总体上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图中________阶段。
(2)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最快的是________阶段,该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快速提高的原因是________。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快速下降的是_______阶段。
(3)D阶段人口出生率较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
(4)目前发达国家最主要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解决这一问题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

(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_______,从总体上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图中________阶段。
(2)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最快的是________阶段,该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快速提高的原因是________。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快速下降的是_______阶段。
(3)D阶段人口出生率较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
(4)目前发达国家最主要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解决这一问题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