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下图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 , 。
(2)目前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属丁 。M、P、Q中 处是高级住宅区。
(3)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城应建在 处,理由是 。
(4)请简述甲、乙两卫星城建设对该城市发展的意义。

(1)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 , 。
(2)目前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属丁 。M、P、Q中 处是高级住宅区。
(3)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城应建在 处,理由是 。
(4)请简述甲、乙两卫星城建设对该城市发展的意义。
2.单选题- (共5题)
2.
下图为“甲、乙两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所示区域中( )
【小题2】甲、乙两区域相比( )
【小题3】甲、乙两区域经济发展中,易发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小题1】图中所示区域中( )
A.甲区实际面积较乙区小 | B.甲区水热条件较乙区差 |
C.甲区径流变化较乙区小 | D.甲区土壤肥力较乙区高 |
A.人口出生率,甲低于乙 | B.城市化速度,甲快于乙 |
C.环境承载力,甲乙相当 | D.第一产业比重,甲高于乙 |
A.土地沙化 | B.草场退化 | C.水土流失 | D.旱涝灾害 |
3.
读2010年末中国人口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如果a、b、c分别代表我国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图中符合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比重状况的是
【小题2】有关我国人口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指标 | 全国总人口 | 城镇人口 | 乡村人口 | 男性 | 女性 | 0~14岁人口 | 15~59岁人口 | 60岁及 以上人口 |
年末数(万) | 133448 | 57706 | 73742 | 67728 | 63720 | 25961 | 90586 | 14901 |
【小题1】如果a、b、c分别代表我国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图中符合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比重状况的是
(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我国应在一定的时期继续保持人口低自然增长率状况 |
B.解决当前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措施是遏制人口老龄化的加速 |
C.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有利于安排就业 |
D.流动人口持续增加,有利于城市公共资源合理配置 |
4.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小题2】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

【小题1】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A.从湖南流往广东 | B.从上海流往河南 |
C.从广东流往四川 | D.从江苏流往重庆 |
A.甲地较高的工资待遇 |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
C.乙地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 |
D.甲地优美的环境 |
5.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人口数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小题1】从1998年开始,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增长而总人口却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2】该市在城市化过程中,近期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小题1】从1998年开始,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增长而总人口却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高 | B.人口死亡率低 |
C.原有人口基数小 | D.大量人口迁入 |
A.城市经济缺乏活力 | B.劳动就业压力增大 |
C.社会劳动力不足 | D.城市环境质量陡然下降 |
6.
古诗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前段时间荔枝在南京大量上市,受到市民的喜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南京市民能吃到新鲜的荔枝,主要得益于( )
①便捷的交通条件 ②荔枝品种改良③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④荔枝种植范围扩大
【小题2】5月初海南荔枝开始采果,比广东提前约15天,这是因为海南( )
【小题1】南京市民能吃到新鲜的荔枝,主要得益于( )
①便捷的交通条件 ②荔枝品种改良③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④荔枝种植范围扩大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A.荔枝品种优良 | B.市场需求量大 |
C.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 | D.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 |
3.选择题- (共2题)
7.某固态物质加热后成了液态,随后停止加热让它冷却,并记录温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表,请你分析实验数据并回答.
时间/min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 22 |
温度/℃ | 98 | 91 | 85 | 80 | 79 | 79 | 79 | 75 | 71 | 67 | 64 | 61 |
8.2011年,国际数学协会正式宣布,将每年的3月14日设为国际数学节,来源是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圆周率.为庆祝该节日,某校举办的数学嘉年华活动中,设计了一个有奖闯关游戏,游戏分为两个环节.
第一环节“解锁”:给定6个密码,只有一个正确,参赛选手从6个密码中任选一个输入,每人最多可输三次,若密码正确,则解锁成功,该选手进入第二个环节,否则直接淘汰.
第二环节“闯关”:参赛选手按第一关、第二关、第三关的顺序依次闯关,若闯关成功,分别获得10个、20个、30个学豆的奖励,游戏还规定,当选手闯过一关后,可以选择带走相应的学豆,结束游戏,也可以选择继续闯下一关,若有任何一关没有闯关成功,则全部学豆归零,游戏结束.设选手甲能闯过第一关、第二关、第三关的概率分别为 {#mathml#}{#/mathml#} ,选手选择继续闯关的概率均为 {#mathml#}{#/mathml#} ,且各关之间闯关成功与否互不影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5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