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锦泽技工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1777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4/26

1.综合题(共4题)

1.
读“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图(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__________,计算方法是__________。
(2)图中人口增长模式处于“高一低一高”阶段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目前按经济发展水平,__________国家或地区从总体上看应属于该类型。
(3)图中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的是  (填字母),它们的根本区别是   
(4)图中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__________阶段(填字母)。
(5)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接近“__________型”,即处于图中__________阶段向__________阶段(填字母)转变的过程。这种转变主要是因为我国大力开展__________工作而取得的。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契丹族是发源于辽河的游牧民族,唐朝中期时有人口七八十万。《辽史》记载,唐后期中原混战,“民不堪言,多逃亡依阿保机为主”,阿保机对逃亡及征战中所俘获的汉人,“命其建城而居,分地耕种”,契丹国逐渐形成“城郭相望,田野益辟”的景象。到1005年人口增至340多万。
材料二:2005年我国跨经济地带流动人口引起的资金分配格局。

材料三:2005年我国部分省区(下图)流动人口引起的资金分配格局。


(1)根据材料一,分析当时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对契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说明2005年我国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
(3)据表中资料,分析我国人口流动对①省区产生的影响。
3.
下图是“世界人口增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1920年前后相比较,世界人口增长发生的变化是①_____;②_______。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特别是______国家人口迅速增长,原因是____。
(3)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状况带来的不良后果是____。
4.
读“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___。这三个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2)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3)四川人口大量外迁对本省的积极影响是___________。
(4)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____的大量增加,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_____。

2.选择题(共4题)

5.
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A.①B.②C.③D.④
6.

如图△ABC中,∠C=90°,AD平分∠BAC,AB=5,CD=2,则△ABD的面积是{#blank#}1{#/blank#}.

7.

如图△ABC中,∠C=90°,AD平分∠BAC,AB=5,CD=2,则△ABD的面积是{#blank#}1{#/blank#}.

8.

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符合条件的都要填上否则不得分)

(1)带正电荷的粒子是{#blank#}1{#/blank#} .

(2)不显电性的粒子是{#blank#}2{#/blank#} .

(3)质量最小的粒子是{#blank#}3{#/blank#} .

(4)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blank#}4{#/blank#}.

(5)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blank#}5{#/blank#} .

3.单选题(共21题)

9.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特点是
A.规模小、频率高B.规模小、频率低
C.规模大、频率高D.规模大、频率低
10.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

【小题1】关于上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
②P′为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
④P为环境承载力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小题2】上图中反映了(  )
A.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B.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C.当人口数量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负相关D.当人口数量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11.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了12亿。读图并分析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为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从城市流向乡村
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
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
12.
读“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图”,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公元1770~1950年
B.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1950年以后
C.世界人口增长与生产力的发展无关
D.世界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自然条件的优劣
13.
关于中国人口迁移的论述,正确的是(   )
A.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主要是自发的人口迁移
B.历史上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引起的
C.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人口迁移规模大、频率高
D.80年代中期以来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由农村到城市
14.
目前,在我国的民工流动过程中,许多地区由“民工潮”转入“民工荒”,使得这些地区缺工现象十分严重。从“民工潮”到“民工荒”的这种现象反映出(  )
A.自然环境是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B.交通和通讯的发展促进了人口迁移
C.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的、经常的因素
D.政治上的变革会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15.
进入21世纪,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对策是(    )
A.继续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
B.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趋势
C.提高西部人口自然增长率
D.保持目前的城市人口比重
16.
工业革命前,世界人口增长缓慢的根本原因是  (  )
A.人口出生率低
B.人口死亡率高
C.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D.社会生产力水平低
17.
据下图可知,M省1982年至2014年(  )
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迅速B.人口老龄化加剧,死亡率迅速提高
C.人口数量增加减慢,劳动力资源不足D.人口出生率降低,人口增长缓慢
18.
下图是环渤海经济圈四城市不同年份人口比重变化图。下列说法与图不相符的是(   )
A.唐山人口比重逐渐减小B.北京人口吸引力增大
C.北京和天津人口比重差距扩大D.天津和廊坊两市的人口比重持续下降
19.
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移到乙地的是(   )
A.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D.甲地优美的环境
20.
关于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国际人口迁移是指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只是发生在一个国家内省与省之间的人口迁移
C.外出旅游购物等发生的人口移动属于人口迁移
D.国内的人口迁移至由农村迁向城市的人口迁移
21.
下列国家与其人口增长模式对应正确的是(  )
A.尼日利亚原始型B.中国传统型C.印度现代型D.巴基斯坦传统型
22.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从(  )
A.死亡率的下降开始B.自然增长率的下降开始
C.出生率的下降开始D.自然增长率的提高开始
23.
有关二战前国际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由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流向发达国家和地区B.西亚和北非吸引了大量外籍工人
C.总特点是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D.定居移民少,短期流动人口多
24.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世界人口迁移的流向,正确的叙述是(  )
A.欧洲由战前迁出区变为战后的迁入区
B.战前的人口迁移主要是由新大陆迁向旧大陆
C.战后的人口迁移主要是由发达国家迁向发展中国家
D.非洲、拉丁美洲一直是人口迁出区,北美洲和大洋洲一直是人口迁入区
25.
我国城市人口增长模式基本上属于(  )
A.传统型B.现代型C.原始型D.从原始型向传统型过渡阶段
26.
二战后,德国和沙特阿拉伯都吸引了大量移民。关于两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因老龄化吸收移民B.都因资源的大量开采吸收移民
C.都因经济发展吸引移民D.都因气候优越吸引移民
27.
下列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处于“传统型”的是(  )
A.英国、德国B.埃及、印度C.利比亚、新西兰D.美国、中国
28.
根据“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木板),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某地以耕地、森林、矿产、淡水四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6 000、10000、4500,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取决于(  )
A.耕地B.森林C.矿产D.淡水
【小题2】21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用b表示)、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关于三者关系的表示,正确的是(  )
A.a<b<cB.c<b<aC.b<a<cD.a<c<b
29.
有关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世界总体上人口增长模式已处于现代型阶段
B.世界各国或地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具有同步性
C.发达国家已基本完成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D.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是由各地的人口数量决定的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4道)

    单选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