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下面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 M、N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资治通鉴》称 M 城及其附近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
(1)描述 M 城气候特征。
(2)分析图示区域荒漠化的因素。
(3)指出 M 城成为古代著名集镇的有利自然条件。
材料一 下图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 M、N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资治通鉴》称 M 城及其附近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
(1)描述 M 城气候特征。
(2)分析图示区域荒漠化的因素。
(3)指出 M 城成为古代著名集镇的有利自然条件。
2.
下图为珠江流域示意图,下表为A区域产业转移走向。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与A区域相比,B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优势和限制因素是什么?
(2)说明如何治理A区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A区域的一些产业部门逐渐向其他区域转移,分析其产业转移的原因。

(1)与A区域相比,B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优势和限制因素是什么?
(2)说明如何治理A区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A区域的一些产业部门逐渐向其他区域转移,分析其产业转移的原因。
3.
(旅游地理)瑞金位于江西省东南边陲,武夷山脉西麓(见下图),是“客家文 化”的主要发祥地,被评为该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又被誉为“红色圣地、绿色宝库”。

列举图示地区的两处世界遗产,并简要评价瑞金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

列举图示地区的两处世界遗产,并简要评价瑞金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
2.单选题- (共9题)
4.
下图为“尼罗河流域局部地区水系示意图”。据此完成小题。

【小题1】图示区域多沼泽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2】若在该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则其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

【小题1】图示区域多沼泽的主要原因是( )
A.全年多雨,降水总量大 | B.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微弱 |
C.地处高原内部,地势平坦,排水不畅 | D.海拔高,冻土广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
A.生产技术先进 | B.机械化水平高 | C.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 D.水利等基础设施完善 |
5.

【小题1】与甲地相比,乙地发展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 地价较低
B. 历史悠久
C. 交通便捷
D. 原料充足
【小题2】图中所示的 2000—2009 年长三角地区就业人口密度的变化,将主要导致()
A.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B.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C. 第一产业产值降低 D. 环境人口容量增大
就业人口密度即单位面积中某一行业就业人口的多少。下图示意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2000年和 2009年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就业人口密度的空间变化。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与甲地相比,乙地发展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 地价较低
B. 历史悠久
C. 交通便捷
D. 原料充足
【小题2】图中所示的 2000—2009 年长三角地区就业人口密度的变化,将主要导致()
A.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B.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C. 第一产业产值降低 D. 环境人口容量增大
6.
下图所示M区域(阴影区),三十多年前曾经是一片荒原,在巴西政府的支持和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如今已变成可以实施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世界新粮仓,有“巴西谷物带”之称。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农业科研人员在改造M区域不利生产条件时,可能采取的有利措施是
【小题2】近年来,M区域的很多农田生产实施了作物种植与牧草畜牧(牛)交替进行,此举的有利作用不包括

【小题1】农业科研人员在改造M区域不利生产条件时,可能采取的有利措施是
A.改良土壤,施加石灰及有机肥 | B.平整土地,修筑不同规模梯田 |
C.开挖运河,扩大河水灌溉面积 | D.综合规划,作物播种收割统一 |
A.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 B.避免农田生态退化 |
C.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 D.扩大机械化生产规模 |
7.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要素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下列三图中分别标注了我国的甲、乙、丙三个不同区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比较甲、乙、丙三个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

比较甲、乙、丙三个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
A.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 | B.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 |
C.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 | D.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
8.
读我国局部地区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图中四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最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地区是

【小题1】关于图中四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为高原地形,地势起伏小 |
B.②地附近河流封冻期长,有凌汛现象 |
C.③地垂直地带性显著,基带为亚寒带针叶林带 |
D.④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小 |
A.①地 | B.②地 | C.③地 | D.④地 |
9.
【小题1】木里煤田露天开采导致当地( )
【小题2】木里煤田生态环境修复困难,是由于当地( )
木里煤田紧邻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由于大面积露天采煤,当地绿色的高山草甸变成了大片黑色和灰白色的深坑,生态环境修复困难。下图示意木里煤田位置。
【小题1】木里煤田露天开采导致当地( )
A.冰川面积快速萎缩 | B.草甸生态系统趋于复杂 |
C.河流年径流量增加 | D.地表涵养水源功能减弱 |
A.资金不足 | B.气候恶劣 | C.交通不便 | D.氧气缺乏 |
10.

【小题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 )
【小题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
【小题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 )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 )
A.无划分指标依据 | B.与自然河道一致 |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
A.市场 | B.技术 |
C.资金 | D.交通 |
11.
读“我国某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从图中可知,该地( )
【小题2】为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是( )

【小题1】从图中可知,该地( )
A.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 |
B.城市化水平高 |
C.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 |
D.工业发达 |
A.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大第二产业的比重 |
B.发展农业科技,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 |
C.以旅游业为主导,增加就业机会 |
D.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二、三产业 |
12.
下图为吉林西部湿地分区图,湿地面积季节变化率反映了湿地年内的稳定程度。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想要准确及时地了解湿地面积的变化状况,主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①遥感技术 ②地理信息系统 ③全球定位技术 ④数字地球
【小题2】影响湿地面积-季节变化率的主要因素是


【小题1】想要准确及时地了解湿地面积的变化状况,主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①遥感技术 ②地理信息系统 ③全球定位技术 ④数字地球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①② |
A.冬季积雪量多 | B.夏季风的强弱 |
C.地势高低差异 | D.植被覆盖度高低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