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1.
“这是一个,给世界带来工业文明的火种也带来海盗洗劫般苦难的民族;这是一个,曾经让世界在她面前战栗、而今只能紧跟当今霸主狐假虎威的岛国;这是一个,人类政治文明民主化、法律化历程开始的地方……”诗中的“岛国”是指( )
2.诗歌鉴赏- (共1题)
2.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客发笤溪
(清)叶燮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舟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小题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归客的情感变化。(4分)
【小题2】第三句原为“忽讶推蓬吴语是”,请简要分析今本改句的妙处。(4分)
客发笤溪
(清)叶燮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舟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小题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归客的情感变化。(4分)
【小题2】第三句原为“忽讶推蓬吴语是”,请简要分析今本改句的妙处。(4分)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苦斋记
[明]刘基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①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唯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檗、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茶亦苦于常茶。其洩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洼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②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冷。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选自《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卷六)
注① :指处州府,治所在浙江丽水县。②陨箨tuò:落下的笋壳。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欲效野夫贱隶,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
(2)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苦斋记
[明]刘基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①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唯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檗、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茶亦苦于常茶。其洩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洼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②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冷。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选自《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卷六)
注① :指处州府,治所在浙江丽水县。②陨箨tuò:落下的笋壳。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冷 |
B.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冷 |
C.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冷 |
D.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冷 |
A.舆隶是指古代十等人中两个低微等级的名称,后来也用来指操贱役者或直称奴隶。 |
B.楹是指堂屋前部的柱子,也可以用作量词来计算房屋的单位,一列为一楹或一间为一楹。 |
C.疏粝指稀饭,稀疏而不稠的饭食。 |
D.膏粱之子指官僚、地主、有钱人家的子弟,用“膏粱”是指他们浮华奢侈、浅薄无知。 |
A.章溢先生把自己的隐居之室命名为“苦斋”,是因为这里环境是苦,物产是苦,往来艰苦,人甘于苦。 |
B.“情缘景生”、“景与情会”,前一部分的事与景与后一部分的情与理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
C.作者巧妙地抓住一个“苦”字,作为贯穿全文的脉络,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足之所至,无往而非“苦”也。 |
D.本文重点阐发了“苦乐相倚,互为转化”的哲理,批评了膏粱之子只图安逸享乐的思想,赞扬了苦斋主人苦中求乐、恬然自安的宽敞襟怀。 |
(1)虽欲效野夫贱隶,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
(2)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4.语言表达- (共2题)
4.
在中国有这样一群儿童: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他们留在了农村。这个特殊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下面是某省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部分调查数据:(6分)
(1)从以上的数据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4分)
答:①
②
(2)请针对留守儿童现象,写一句公益广告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答:
项目 | 百分比 | | 项目 | 百分比 |
非常想父母 | 65.0 | 认为应该和父母共同生活 | 79.3 | |
害怕陌生人 | 40.0 | 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 43.5 | |
觉得自己很一般 | 52.7 | 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 | 34.7 |
(1)从以上的数据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4分)
答:①
②
(2)请针对留守儿童现象,写一句公益广告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答: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