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广东省梅州市曾宪梓中学高一5月月考地理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1758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2/6/15

1.综合题(共2题)

1.
读下面世界某区域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及气温降水图,完成下列要求:

1)B、C两图中与A图中甲地气候类型相匹配的是_______________图,这种气候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乙地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3)简要说明乙地农业生产的特点。 
4)甲地农业生产的最大障碍是__________ , 该国解决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
2.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9年1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天津市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以原3个区的行政区域为滨海新区的行政区域。经过十年不懈努力,昔日的荒滩如今已初步建成了以外向型为主的经济新区。形成了电子通讯、石油开采与加工、海洋化工、现代冶金、机械制造、生物制药、食品加工等七大主导产业。建立起多层次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人才创业基地,一大批国际知名的企业落户新区,一栋栋的高楼和工厂不断建成,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正在迅速完善,一个现代化海滨城市的面貌正在展现。

(1)滨海新区位于天津市________,区内企业主要是由于共同利用________而集聚在一起。
(2)滨海新区七大主导产业中的石油开采与加工、海洋化工、生物制药、食品加工共同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年京津唐地区的一些工业纷纷向滨海新区集聚,试分析其原因。
(4)简析天津新区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

2.单选题(共7题)

3.
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化战略设想图。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该区域城乡人口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020—2030年乡村人口都转移到了郊区
B.2040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
C.2050年乡村人口只占30%
D.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相等
【小题2】关于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2010年约为50%B.2020年以后趋于降低
C.2030年超过80%D.2040年以后保持稳定
4.
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如果a、b、c分别代表三个国家,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a—德国B.b—肯尼亚
C.c—印度D.b—日本
【小题2】造成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是(  )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②国家强制性的政策
③医疗卫生水平落后
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②④
5.
读我国第一个高科技园区——中关村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世界著名公司纷纷落脚此地的主要原因是
①劳动力和地价便宜 ②优惠的政策条件 
③环境优美,大气质量好 ④人才优势,信息高效
A.①②B.①④
C.③④D.②④
【小题2】欧美日信息技术产业占全球的绝大部分份额,其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的优越条件主要表现在
①环境优美 ②高科技力量和人才优势 
③劳动力工资水平低 ④高速交通的发展优于发展中国家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①④
6.
下图示意某地区工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生产与销售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阶段Ⅰ,该地区企业生产特点有()
①总体生产能力强   ②专业分工程度低
③各企业联系较少   ④各企业团结协作
A.①②B.①②④
C.①④D.②③
【小题2】阶段Ⅱ与阶段Ⅰ相比,该地区企业发展的优势有()
①环境污染减轻 ②原料渠道拓宽 ③规模效益增强 ④内部交易成本降低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①②③
7.
下图是某跨国公司工业投资地域变化图,a、d两国均为发达国家,b、c两国均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投资的地域变化说明(  )
A.发展中国家政局不稳,是造成投资变化的主要原因
B.劳动力是影响投资的主要区位因素
C.跨国公司抵制了全球贸易的发展
D.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区位优势在不断变化
8.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工业区内的工业 (   )
A.以重工业为主B.以高技术工业为主C.以大型企业为主D.以轻工业为主
【小题2】该工业区内生产的产品可能为 (  )
A.毛纺织品B.钢铁C.矿山机械D.煤炭
9.
下图示意某城市交通、工业区的分布。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该城市传统工业区空间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地形影响B.运输方便
C.考虑盛行风向D.接近居住区
【小题2】该城市新工业区的区位优势在于接近(  )
A.高速公路B.市中心
C.运河D.机场

3.选择题(共3题)

10.

1947年4月17日,新华社发表社论指出:历史事变的发展表现得如此出人意外,蒋介石占领延安标志着蒋介石的灭亡,人民解放军放弃延安标志着中国人民的胜利。下列与之相关的事件是(   )

11.

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说:“刘伯承的大规模攻袭皖、鄂东和豫南,是一件令人大感忧虑之事。”他所指的是(     )

1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在民族生命危急万状的现在,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材料二 

       

重庆谈判的老照片                                       内战时期全国经济状况图表(设战前工农业产量为100%)

材料三  今天,两岸同胞往来之频繁、经济联系之密切、文化交流之活跃、共同利益之广泛是前所未有的,两岸关系展现出和平发展的光明前景。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海峡论坛大会上的讲话(2009年5月19日)

请回答: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