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坡面沙棘林通常沿等高线延伸方向逐排种植,试分析其原因。
(2)该地秋季新植沙棘幼株成活率比春季高,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3) 20 世纪 90 年代,该地沙棘种植规模快速扩张,但经济效益不高,推测其原因。
(4)你是否赞同该地引种俄罗斯大果沙棘,扩大产业规模 ?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沙棘属多年生落叶性灌木,耐旱。春、秋季新植幼株,3~4 年后挂果,9~10 月采摘。果实有很高的营养及药用价值但易变质。早期工艺是沙棘果带枝采摘,连枝加工。皇甫川流域(位于黄土高原与鄂尔多斯高原的交接地带)多沟壑,是我国沙棘主要种植区域之一。近年来,该地引进了品质优、产量大的俄罗斯大果沙棘替换本地品种。下为皇甫川流域位置示意图和坡面沙棘林带景观图。

(1)坡面沙棘林通常沿等高线延伸方向逐排种植,试分析其原因。
(2)该地秋季新植沙棘幼株成活率比春季高,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3) 20 世纪 90 年代,该地沙棘种植规模快速扩张,但经济效益不高,推测其原因。
(4)你是否赞同该地引种俄罗斯大果沙棘,扩大产业规模 ?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2.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业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1)试比较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优势农产品的差异。
(2)从自然角度考虑,图中乙区域C、D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5分)
(3)甲、乙两商品粮基地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为:甲是 ,乙是 。甲区域的农业发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

(1)试比较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优势农产品的差异。
区域 | 粮食作物 | 经济作物 |
甲 | | |
乙 | | |
(3)甲、乙两商品粮基地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为:甲是 ,乙是 。甲区域的农业发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
2.单选题- (共8题)
3.
下图中甲、乙、丙、丁为四个不同的地区。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甲、乙、丙、丁四地区中最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是
【小题2】对四地区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甲、乙、丙、丁四地区中最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甲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应大力植树种草 |
B.乙地区易发生荒漠化应,退耕还牧 |
C.丙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应大力植树种草 |
D.丁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应大水漫灌压碱 |
4.
我国农田垄作历史悠久,垄由高凸的垄台和低凹的垄沟组成。下图中,左图为华北某乡镇驻地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右图为农田垄作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农田垄作主要体现了人类活动对哪一自然条件的改造( )
【小题2】与平地耕作相比,该地进行农田垄作的好处有( )
【小题3】该地进行垄作多年后,出现土壤流失、肥力下降等现象,其原因很可能是( )

【小题1】农田垄作主要体现了人类活动对哪一自然条件的改造( )
A.气候 | B.地形 |
C.土壤 | D.水源 |
A.利于农田的灌溉、施肥 |
B.缩小受光面积,减少水分蒸发 |
C.夜间散热慢,减轻冻害威胁 |
D.利于防洪但不利于抗旱 |
A.常年降水丰富,暴雨冲刷 |
B.等高线密集,坡度大,侵蚀力强 |
C.沿垄沟走向土壤易被流水侵蚀 |
D.低山丘陵地形,土层薄,土质疏松 |
5.
近年来农民通过互联网获取市场信息、寻求技术支持、开展网络销售等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相比,互联网给农业带来的显著变化是( )
【小题2】互联网时代下列农业区位因素中,影响力明显增强的是( )
【小题1】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相比,互联网给农业带来的显著变化是( )
A.农业生产规模缩小 | B.市场定位更加精准 |
C.农业布局日趋集中 | D.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 |
A.气候条件 | B.劳动力 |
C.淡水资源 | D.科技水平 |
6.
某种农作物生长期约2个月,前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15 ℃~18 ℃,后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12 ℃~14 ℃。下图是种植该作物的甲、乙两地气候资料。根据所给材料,回答小题。

【小题1】该作物在乙地的最佳收获月份( )
A. 3月 B. 5月
C. 9月 D. 11月
【小题2】与甲地相比,乙地种植该作物( )
A. 上市较迟 B. 水源丰富
C. 离市场近 D. 病虫害少

【小题1】该作物在乙地的最佳收获月份( )
A. 3月 B. 5月
C. 9月 D. 11月
【小题2】与甲地相比,乙地种植该作物( )
A. 上市较迟 B. 水源丰富
C. 离市场近 D. 病虫害少
7.
南安大略地区在该国的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小题2】引起该地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小题1】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 B.混合农业 | C.大牧场放牧业 | D.乳畜业 |
A.国际市场 | B.劳动力价格 | C.气候变化 | D.城市化 |
8.
【小题2】澳大利亚小麦区农业生产的制约性因素主要是( )
【小题3】有关乙农业区农业生产条件及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左图为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图,右图为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下图为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A.甲、乙、丙、丁 |
B.丙、甲、丁、乙 |
C.丁、乙、丙、甲 |
D.乙、丁、甲、丙 |
A.热量 |
B.水分 |
C.劳动力 |
D.交通 |
A.地广人稀,生产规模较大 |
B.劳力充足,机械化水平低 |
C.降水充沛,农产品产量高 |
D.旱涝频发,水利工程量大 |
9.
冬小麦在每年秋季播种,次年春末夏初收获。下图是某地区冬小麦生育期(作物从播种到成熟所需的时间)日数图。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导致M、N两地冬小麦生育期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小题2】N地与M地相比,冬小麦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

【小题1】导致M、N两地冬小麦生育期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洋流 | B.大气环流 | C.地形 | D.土壤 |
A.光照充足 | B.降水丰富 | C.热量充足 | D.土壤肥沃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