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读1984年到1995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变动柱状图

(1)从图中看,这一时期流动人口数量呈____________趋势
(2)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方向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时期的人口流动主要是________性的,迁移和流动的目的主要是_________和________。
(4)近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出现的“民工潮”的原因?
材料一:读1984年到1995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变动柱状图

(1)从图中看,这一时期流动人口数量呈____________趋势
(2)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方向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时期的人口流动主要是________性的,迁移和流动的目的主要是_________和________。
(4)近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出现的“民工潮”的原因?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东北地区不同时期人口迁移图。

材料二:2017年“五一”劳动节山东某中学生小明调查家族人口迁移情况时,了解到他的爷爷在20世纪70年代从山东迁往东北,1990年又从东北迁回山东。
材料三
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山东省高2/3,可到了1985年,山东农村经济大发展,超过了黑龙江。
(1)由材料一可知1980年前人口迁入地区主要是__ 。说明迁移到此地的农民大量开荒种地,会给当地带来什么环境问题?
(2)结合材料二、三,小明的爷爷20世纪70年代从山东迁往东北的原因是什么?1990年又迁回山东的原因是什么?
(3)1985年后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又称“雁南飞”现象,该现象给山东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材料一:我国东北地区不同时期人口迁移图。

材料二:2017年“五一”劳动节山东某中学生小明调查家族人口迁移情况时,了解到他的爷爷在20世纪70年代从山东迁往东北,1990年又从东北迁回山东。
材料三
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山东省高2/3,可到了1985年,山东农村经济大发展,超过了黑龙江。
(1)由材料一可知1980年前人口迁入地区主要是__ 。说明迁移到此地的农民大量开荒种地,会给当地带来什么环境问题?
(2)结合材料二、三,小明的爷爷20世纪70年代从山东迁往东北的原因是什么?1990年又迁回山东的原因是什么?
(3)1985年后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又称“雁南飞”现象,该现象给山东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3.
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30年来,下图中某市1980-2009年城市化的过程。

材料二:该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城市病)。专家建议打造生态城市,生态城市模式是一种理想模式,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1)据材料一说出该市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
(2)从环境因素考虑,分析材料一中化工厂的布局是否合理,分析原因。
(3)材料二中“城市病”的表现有哪些?
材料一:30年来,下图中某市1980-2009年城市化的过程。

材料二:该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城市病)。专家建议打造生态城市,生态城市模式是一种理想模式,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1)据材料一说出该市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
(2)从环境因素考虑,分析材料一中化工厂的布局是否合理,分析原因。
(3)材料二中“城市病”的表现有哪些?
4.
下图是“我国东南某地城乡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功能区是 ;乙功能区是 乙功能区布局特点是 、
(2)图中绿化带的主要功能有 、
(3)批发市场区位选择的主要优势条是 、 。
(4)在a、b、c、d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 。理由是

(1)甲功能区是 ;乙功能区是 乙功能区布局特点是 、
(2)图中绿化带的主要功能有 、
(3)批发市场区位选择的主要优势条是 、 。
(4)在a、b、c、d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 。理由是
2.单选题- (共14题)
5.
东北地区是我国人口流出最明显、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区域之一(下表),2015年东北三省经济增速均低于中部、西部和东部。回答下面小题。
2015年全国及部分省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表(‰)

【小题1】东北地区人口流出多、自然增长率低,对其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
①后备劳动力不足 ②耕地资源压力减轻 ③养老负担更加沉重
④公共设施利用率提高 ⑤经济逐渐失去活力
【小题2】上海市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远高于户籍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这说明上海市( )
2015年全国及部分省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表(‰)

【小题1】东北地区人口流出多、自然增长率低,对其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
①后备劳动力不足 ②耕地资源压力减轻 ③养老负担更加沉重
④公共设施利用率提高 ⑤经济逐渐失去活力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⑤ | D.②④⑤ |
A.对户籍与非户籍人口采取不同人口政策 |
B.总体上比东北地区老龄化问题更为严重 |
C.户籍人口中青壮年大量移居国外,户籍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
D.迁入人口数量大且以青壮年为主,使得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
6.

【小题1】以上数据表明,10年来北京( )
【小题2】北京市的环境人口容量正接近极限,其环境人口容量首要的影响因素是( )
2015年中国城市竞争蓝皮书发布,在宜居指数、生态指数、和谐指数竞争力方面,北京落选前十。下表反映了近10年来北京市人口及其构成的变化。
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以上数据表明,10年来北京( )
A.人口自然增长速度较快 | B.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 |
C.外来人口女性比例增加 | D.人口流动规模趋于减缓 |
A.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 | B.科学技术水平 |
C.居民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 D.地区开放程度 |
7.
【小题1】有关西北地区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2】有关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我国西北地区海拔高,地势起伏大,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植被大部分为荒漠,是目前我国沙尘暴的发源地。西北地区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0%,但人口只占全国的4%,同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有关西北地区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面积广大,矿产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应该很大 |
B.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植被为荒漠,成为环境承载力小的关键因素 |
C.西北地区地势起伏大,交通不便利,成为环境承载力小的关键因素 |
D.西北地区经济落后,社会发展落后,是环境承载力小的最关键因素 |
A.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只在于自然条件恶劣 |
B.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只在于经济发展落后 |
C.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有自然条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 |
D.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都不好,因此它的人口合理容量会永远很小 |
8.
【小题2】影响春节期间人口流动的主导因素是
近年来春节期间,城乡交通状况来了个大反转,车流、人流密集涌向乡间。乡间出现了如城市的堵车现象,“城堵”变成了“乡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城堵”变成了“乡堵”说明A.城市化速度加快 | B.乡村交通条件改善 |
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 D.城乡居民收入提高 |
A.经济 | B.教育 | C.家庭 | D.交通 |
9.
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和城市化进程两幅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间点应为( )
【小题2】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状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

【小题1】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间点应为( )
A.1 | B.2 | C.3 | D.4 |
A.埃及 | B.德国 | C.新加坡 | D.中国 |
10.
【小题1】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为( )
【小题2】该国死亡率最低的时期是( )
下图为“某国甲、乙、丙、丁四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为( )
A.甲→乙→丁→丙 | B.丙→乙→丁→甲 |
C.甲→乙→丙→丁 | D.丙→乙→甲→丁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11.
下面是安徽省芜湖市城市形态变化(左图)和安徽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右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1949〜1980年影响芜湖市城市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小题2】安徽省1982年至2010年( )

【小题1】1949〜1980年影响芜湖市城市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 B.河流 | C.气候 | D.铁路 |
A.自然增长率降低,人口数量减少 | B.人口死亡率增高,老龄人口比重下降 |
C.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例下降 | D.人口增长模式由传统型转变为现代型 |
12.
下图是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处于 ( )
①大城市化 ②郊区城市化 ③逆城市化 ④再城市化
【小题2】阶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
①交通通达性差 ②地价昂贵 ③污染严重 ④远离商业中心
【小题3】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

【小题1】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处于 ( )
①大城市化 ②郊区城市化 ③逆城市化 ④再城市化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 | D.③④ |
①交通通达性差 ②地价昂贵 ③污染严重 ④远离商业中心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④ |
A.城市的人口规模 | B.城市的用地规模 |
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 D.特大城市的数量 |
13.
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某市城市化过程及该市地租随距市中心距离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甲反映了该城市可能出现 ( )
【小题2】若图乙箭头方向表示数值增加,则图中b地最可能位于 ( )


【小题1】图甲反映了该城市可能出现 ( )
A.郊区城市化现象 |
B.再城市化现象 |
C.逆城市化现象 |
D.大量卫星城 |
A.旧城中心区 |
B.远郊地区 |
C.新兴工业区 |
D.城市环形道路沿线 |
14.
下图为“某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在图中,③区( )
【小题2】在②区内,可以布局( )

【小题1】在图中,③区( )
A.是城市的生产中心 | B.常住居民最多 |
C.是城市的商业中心 | D.环境质量最差 |
A.学校、体育馆 | B.消防车库、城市雕塑 |
C.政府机关、停车场 | D.超市、文化馆 |
15.
下图为江苏某城市不同时期功能区分布图。该城市常住人口总规模2005年达60.5万人,2014年增至近百万人。读图回答。

从2005年到2014年,住宅区的变化表现为( )
①面积扩大、分布集中②在功能上出现分化③向西部和北部扩展④用地更加集约

从2005年到2014年,住宅区的变化表现为( )
①面积扩大、分布集中②在功能上出现分化③向西部和北部扩展④用地更加集约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16.
下图甲为纽约曼哈顿景观图, 图乙为北京故宫景观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甲所示的城市功能区为 ( )
【小题2】图乙所示区域没有形成中心商务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小题1】图甲所示的城市功能区为 ( )
A.高级住宅区 | B.低级住宅区 | C.中心商务区 | D.工业区 |
A.经济因素 | B.政治因素 | C.历史因素 | D.社会因素 |
17.
左表是商品等级与城市等级的关系,右图是城市服务范围。根据图表,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图示城市等级的比较,正确的是( )
【小题2】图中甲地居民要购买4、5级商品,应去的城市最合适的是( )
【小题3】关于中心地的数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4】城市是有等级的,通常划分城市等级的标准是:


【小题1】关于图示城市等级的比较,正确的是( )
A.C>A>B | B.A<B<C | C.A>B>C | D.B>C>A |
A.B1 | B.B6 | C.C6 | D.A |
A.A类中心地数量最多 | B.B类中心地数量最多 |
C.C类中心地数量最多 | D.B类中心地数量比C类多 |
A.城市人口比重 | B.城市人口规模 |
C.城市面积大小 | D.城市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的大小 |
18.
下图为油菜在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生长状况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产生图中所示的差异的主是( )
【小题2】a地种植的油菜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的主导因素是( )

【小题1】产生图中所示的差异的主是( )
A.热量 | B.光照 | C.水源 | D.土壤 |
A.水源充足 | B.土壤肥沃 | C.热量充足 | D.地势平坦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