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钱开始垦荒,日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病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2.单选题- (共7题)
【小题1】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A.技术力量较雄厚 |
B.气候条件较优越 |
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 |
D.劳动力较充足 |
A.专业化水平较高 |
B.科技投入较大 |
C.劳动生产率较高 |
D.劳动力价格较低 |
A.加大科技投入 | B.扩大种植面积 |
C.增加劳动力投入 | D.加大化肥使用量 |
近年来,内蒙古特泥河农牧场积极响应国家退耕还林政策,以造福子孙后代,改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实施“绿色银行”行动,放弃以往普遍种植的防风林种杨树,大力种植沙棘,生产的沙棘果品质佳、味道好,深受消费者欢迎。自2015年以来,当地连续举办了两届沙棘采摘节,吸引众多外地游客自驾或组团前来采摘。下图示意特尼河农牧场位置。
【小题1】特泥河农牧场退耕还林放弃杨树而种植沙棘,主要是因为种植沙棘
A. 资金投入少 B. 防风效果显著
C. 经济价值较高 D. 耐旱性更突出
【小题2】特泥河农牧场生产的沙棘果品质佳、味道好,得益于当地独特的
A. 地形和风力 B. 气温和光照
C. 降雨和土壤 D. 水源和水质
【小题3】特尼河农牧场举办沙棘采摘节的主要目的是
A. 增加收入,提升品质 B. 宣传产品,开拓市场
C. 产业转型,发展旅游 D. 加工产品,完善服务
“被延迟”栽培是指在夏季育苗、秋初定植、秋末冬初在保护设施内继续生长发育,延迟到11—12月上市供应的栽培方式,既可延长蔬菜瓜果的供应期,又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新疆吐鲁番市托克进县,每年7月到9月平均气温为40℃,当地积极开展“秋延迟”栽培,塑料大棚等“秋延迟”栽培保护措施投入占到全部投入的40%。2017年秋,托克逊县“秋延迟”种植率达到了75%。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下列关于托克逊县“秋延迟”栽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投入资金少,适宜在全国大规模推广 | B.夏秋育苗、定植生产技术要求较高 |
C.投入资金较小,商品率高,收益高 | D.冬季较寒冷,应尽早提前上市时间 |
A.加大资金投入,培育新品种 | B.发展网络营销,形成品牌 |
C.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规模效应 | D.发展蔬菜深加工,增加附加值 |
甘蔗是主要糖料作物,喜温、喜光、喜水。20世纪七八十年代,广东超过台湾成为我国第一产糖大省。1993年之后,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和产糖量始终稳居全国第一。广西蔗区的甘蔗生产以个体种植为主,收割靠手砍、肩扛,与世界第一产糖大国巴西相比,广西甘蔗的生产成本要高出许多,2012年以来广西甘蕉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小题1】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糖业中心由广东转移到广西的原因是广西比广东
①水热条件更好 ②土地租金更低 ③平原面积更广 ④劳动力更廉价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①种植成本上升 ②收购价格提高 ③种植业结构调整 ④蔗糖进口数量增加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A.推进土地流转 | B.扩大种植面积 |
C.培育高产品种 | D.提高机械化水平 |
下图为我国某地的蔬菜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该农业面向国内外市场,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
【小题1】连作八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
A.土壤沙化 | B.土壤盐碱化 | C.土壤酸化 | D.土壤有机质减少 |
A.采用滴灌技术 | B.适量掺沙改造 | C.增施速效肥料 | D.及时深耕土壤 |
A.珠江三角洲 | B.长江三角洲 | C.塔里木盆地 | D.黄淮海平原 |
豫南地区,当地传统的耕作习惯为春夏种一季稻,秋冬种油菜、小麦或紫云英草。不过,现在很多人一年只种一季稻,所以这个季节里原本油菜花开、小麦泛绿的田园风光,被片片“白地”所取代。根据跟踪观察,豫南的麦季撂荒正从早期的局限在312国道以南地区,逐渐越过淮河,由丘陵向平原蔓延。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豫南部分地区两熟田变为一熟田的原因主要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 B.种植业收益低 |
C.城镇建设占地 | D.市场趋于萎缩 |
A.交通 | B.市场 | C.地形 | D.气候 |
A.增加生物多样性 | B.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
C.恢复土地肥力 | D.提高机械化水平 |
番茄(西红柿)是喜温性蔬菜,具有喜温怕冷、喜光怕热、喜空气干燥怕空气温度过大、喜水怕涝的半耐旱性生理特性,番茄产业被称为“红色产业”。新疆是中国最大的番茄制品加工出口基地,番茄产量和加工总量仅次于美国、意大利,约占世界番茄制品总量的四分之一,是全球三大番茄生产和加工中心之一。如今,在国内番茄种植业地位举足轻重的新疆,正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选择土地面积大、种植成本低、其有农业开发前景的哈萨克斯坦来推动番茄种植产能国际合作,旨在拉近产区与销区的距离,降低销售物流成本,提升国际竞争力。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新疆成为中国最大番茄生产地的主要原因是
A.地广人稀,土地成本低 | B.经济落后,人工成本低 |
C.日照时间长,番茄品质好 | D.新疆人民喜食番茄,市场需求量大 |
A.经济落后,土地资源缺乏 | B.气候不适宜番茄生长 |
C.农业相关配套基础设施落后 | D.不同的种植习惯 |
A.优化哈萨克斯坦农业产业结构 |
B.异地生产原料增加了新疆番茄制品的成本 |
C.推动哈萨克斯坦城市化的发展 |
D.促进了新疆产业的升级 |
3.选择题- (共1题)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