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河北张家口一中高一4月考文科班地理卷 (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1580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9/27

1.综合题(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春运自1月8日起至2月16日止,全国铁路预计将发送旅客2.35亿人,同比增加1352万人,增长6.1%,日均发送旅客588万人。

材料二 我国人口流动示意图


(1)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大,其主要流向是______________。
(2)对比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地区间大规模流动的原因?
(3)分析A地也能吸引众多人口流入的原因?
(4)图中B地区是人口流出较多的地区,这会对该地区产生什么影响?
2.

   201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进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此次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读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1950年、1980年、2010年、2050年(预计)人口金字塔结构图。

材料二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397亿,超过60岁的老年人为1.776亿,约占

总人口的13.26%,城乡老年空巢家庭比例不断上升,城市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49.7%,农村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38.3%,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未来五年将是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将呈现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新特征。

(1)人口普查不能弄清(  )
A.人口数量B.人口年龄结构
C.人口死亡率D.人口性别结构
(2)读材料一,属于2010年人口金字塔的是_______。该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为__________。
(3)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口老龄化会产生哪些社会问题?
3.
读“我国东部某区域地理事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因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兴起的城市是________(填字母)。为了保护城市环境,该城市主导工业的区位应选择在什么地方。
(2)B、C两城市之间的铁路线建成后,B城_____工业占总产值的比重将明显增加。
(3)试分析图中D城发展高新技术园区的区位优势。
4.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道路拥挤导致的交通事故是许多大城市存在的日益严重的问题。下表列出的是部 分国家特大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数据
城市
每10万人中死亡人数
洛杉矶
17.5
底特律
14.7
芝加哥
10.5
巴黎
12.5
伦敦
10.2
东京
7.2
马尼拉
8.2
卡拉奇
8.6
材料二 据有关资料表明汽车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一氧化碳会导致人体各部分组织缺氧,特别是人脑组织和心脏缺氧后会很快进入昏迷状态,严重者会死亡。氮氧化合物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会影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导致人们患呼吸系统疾病。长期吸入含铅空气,还可引起慢性铅中毒。汽车发动机产生的噪音会对人的听力、生理功能等造成不良影响。
(1)上述材料表明:产生的城市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除第(1)题中所述环境问题外,还有哪些常见的城市环境问题?(至少回答三个)
(3)征对当前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请你提一些合理化建议。(至少写四点)

2.单选题(共11题)

5.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人口迁移日趋活跃,大部分涌向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要么务工,要么经商,到1995年流动人口达8 000多万。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材料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的新变化是
①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②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③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 ④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小题2】促使文化新时尚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庞大的人口压力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改革开放的国家政策D.工商业者成为光荣的劳动者
6.
该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比变化图。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完成问题。

【小题1】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
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
C.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D.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小题2】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
A.城市服务等级提高B.城市交通条件改善
C.城市流动人口增加D.城市生态环境优化
7.
读图,a、b、c分别表示65岁以上、15~64岁、0~14岁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图中②国0~14岁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正确措施是
A.70%  鼓励生育B.60%   计划生育
C.10% 采取移民政策D.30%  鼓励人员出国
8.
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组人口死亡率总计是
A.0.775%B.0.675%C.0.885%D.0.95%
【小题2】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A.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
B.各年龄段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数也是甲小于乙
C.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
D.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小题3】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主要原因是
A.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
C.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D.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
9.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箭头表示人口迁移方向,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若此图表示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口迁移的主流,则乙地可能表示
A.经济发达的城市B.西北内陆地区
C.人口稀少的农村D.风景优美的山区
【小题2】若此图表示目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往拉美B.从亚洲迁往北美
C.从亚洲迁往非洲D.从欧洲迁往亚洲
10.
下列人口迁移情况属于生态移民的是
A.三峡库区居民外迁
B.三江源牧民迁入城镇
C.农村人口进城务工
D.美国东北部的老年人向西部、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
11.
下图分别表示H市人口密度和城区在15年间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结合H市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中信息推断,该市人口状况发生的变化是( )
A.西北部人口增加的数量最多B.全市人口密度增加
C.市中心的人口密度有所降低D.东部人口增长较慢
【小题2】结合H市城区变化示意图中信息推断,该城市空间结构发生的变化是( )
A.商业区的分布更加集中B.新工业区向老工业区集聚
C.住宅区向滨湖地区聚集D.中部、南部路网密度增大
12.

   下图分别为A、B、C三个城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三城市中,最先形成的应是( )
A.A城市
B.B城市
C.C城市
D.B城市和C城市
【小题2】三城市中,最后形成的应是( )
A.A城市
B.B城市
C.C城市
D.A城市和C城市
【小题3】城市B形成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
A.便利的水运条件
B.雄厚的农业基础
C.丰富的煤、铁资源
D.悠久的历史
13.
2010年,上海市近郊区与远郊区人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千米4684人和1388人,比2000年分别增长80.2%和61.4%。郊区人口密度增幅远高于城区。

【小题1】1978年到2009年,上海市郊区和城区制造业产值比重的变化以及近十年人口空间集聚的变化可以显示
①城区工业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   ②城区居住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
③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工业用地   ④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居住用地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小题2】近十年来,上海市郊区和城区人口密度的变化反映
A.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急剧下降B.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比郊区弱
C.远郊区人口集聚效应比近郊强D.近郊区人口集聚效应比远郊强
14.
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西方城市的空间结构有同心圆、扇形和多核心三种常见模式;②中国古代城市空间结构在城市用地上没有明显的功能分区;③城市空间结构模式一旦形成,就不会发生改变;④西方三种常见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都强调中心商务区在城市发展和功能分区中的主导作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5.
读“长三角”都市圈图和“长三角”某市市内地租立体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南京都市圈中的城市按等级可分为
A.二级B.三级C.四级D.五级
【小题2】有关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州市的服务范围较南京市大B.宁海县提供的服务种类较台州市多
C.杭州市与台州市的服务范围不可能重叠D.泰州市和镇江市城市服务功能基本相同
【小题3】图中a、b、c、d四地中,地租最高的
A.AB.BC.CD.d

3.选择题(共3题)

16.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教室,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blank#}1{#/blank#}。如图所示,俊俊同学能听到同桌同学轻扣桌面的声音,说明 {#blank#}2{#/blank#}可以传声。

17.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教室,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blank#}1{#/blank#}。如图所示,俊俊同学能听到同桌同学轻扣桌面的声音,说明 {#blank#}2{#/blank#}可以传声。

18.

“它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此场战役,发生于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秦赵两国,结果使赵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这场战役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