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高三下第二次热身练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1577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5/8/11

1.选择题(共2题)

1.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判断和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小说起源于神话传说,到唐代的传奇小说才出现了文学创作,此后,明清两代,小说创作进入高峰,出现了长篇章回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聊斋志异》等。
B.《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鲍照拟作18首,歌咏人世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鲍诗气骨劲健,语言精炼,常常表现慷慨不平的思想感情。
C.楚辞是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再创造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新诗体。“楚辞体”又叫“骚体”,由屈原《离骚》而得名。
D.《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代表作,尽管全书采用第三人称叙事,但小说中包含了作家本人的许多生活事实,是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是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的代表作;雨果和巴尔扎克都是法国文学的杰出代表人物。
2.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是因为(    )

①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②弘扬传统家庭美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③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

2.句子默写(共1题)

3.
任选五句,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策扶老以流憩,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________________,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4)岩扉松径长寂寥,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5)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6)我欲因之梦吴越,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诗歌鉴赏(共1题)

4.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8分)
眼儿媚
[南宋]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1)请简要分析“云锁朱楼”中“锁”字的妙处。(2分)
(2)“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描绘了怎样的画面?(3分)
(3)词的下片是怎样抒情的?请简要分析(3分)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刑部尚书富察公神道碑
袁枚
公讳傅鼐,字阁峰。先世居长白山,号富察氏。祖额色泰,从太宗文皇帝用兵,有大功。子四人,次子骠骑将军噶尔汉辅圣祖致太平,生公。
公眉目英朗,倨身而扬声,精骑射,读书目数行下。年十六,选入右卫,侍世宗于雍邸。骖乘持盖,不顷刻离。雍正元年,补兵部右侍郎。年羹尧以大逆诛,穷其党,公谓廷臣曰:“元恶已诛,胁从罔治。鼐事上久,能知上之用心。倘诸公心知某冤而不言,非上意也。”诸王大臣以公语,平反无算。岳兴阿者,九门提督隆科多子也。隆柄用时礼下于公,公不往。及隆败,公为上言岳无罪。上疑公与隆有交,谪戍黑龙江。公闻命,负书一箧步往,率家僮斧薪自炊。
先是,公在上前尝论准噶尔情形,上不以为然。用兵数年,所言验,乃召公还,予侍郎衔,命往军前参赞。未行,仍命入宫侍起居。上违和,医药事皆公掌之。
十二年春,命公观兵鄂尔多斯部落。中途,侦贼数万,掠地西走。公即赴拜达理,请于大将军马尔塞曰:“贼送死,可唾手取也。鼐远来,虽兵疲,犹能一战。惟马力稍竭,愿大将军给轻骑数千助鼐。事成,归功将军;事败,鼐受其罪。”马嘿然,再三云不应。公愤激,自率所部出,与贼战,大败之,荻辎重、牛畜万计。率以马病,不能穷追。事闻,天子大悦。赐孔雀翎,移佐平郡王军谋,斩大将军马尔赛徇于军。
会贼有求降意,而盈廷诸臣皆欲遣使议和罢兵,上问公,公叩头曰:“此社稷之福也。”上意遂定。即命公同都统罗密、学士阿克敦往。公闻命驰抵策凌部落。策凌集十四鄂托、十四宰桑合而见公,曰:“议不成,公不归矣!”鄂托、宰桑者,华言十四路头目也。公叱曰:“出嘉峪关而思归者,庸奴也!某思归,某不来矣。今日之议,事集,万世和好;不集,三军露骨,一言可决。”诸酋相目以退。翌日,策凌如约缮表,求公转奏,并遣宰桑同来,献橐驼、明珠等物。
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公在坐,俟王发声,听未毕,辄迎拒曰:“王误矣!”王不能堪。世宗责公曰:“汝知果亲王何语而又误耶?”公亦不能答也。世宗崩,今上登极,迁刑部尚书。以误举参领明山、失察家人两事落职。入狱,病,刑部尚书孙公嘉淦奏请就医私第,许之。薨于家。年六十二。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羹尧以大逆诛,穷其党穷:穷究,彻查
B.卒以马病,不能穷追病:生病
C.斩大将军马尔赛徇于军徇:示众
D.事集,万世和好集:成功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鼐事上久,能知上用心均二策,宁许以负奏曲
B.倘诸公心知某冤不言声非加疾也,闻者彰
C.请大将军马尔塞不拘
D.诸酋相目退不赂者赂者丧
【小题3】(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表现傅鼐为人刚直的一项是
①倘诸公心知某冤而不言,非上意也 ②及隆败,公为上言岳无罪。
③用兵数年,所言验 ④公叩头曰:“此社稷之福也。”
⑤公愤激,自率所部出     ⑥辄迎拒曰:“王误矣!”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
【小题4】(小题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羹尧被诛杀后,傅鼐能从大局出发,劝说朝廷大臣对胁从的人不予治罪,使无数人得以平反昭雪。
B.傅鼐在察看军情途中偶遇贼军,在兵疲无援的情况下,仍大败贼军,获得皇上的嘉奖。
C.果亲王掌权时,群臣都对他唯唯诺诺,只有傅鼐刚正不阿,直言不讳,当面具体指出他的错误。
D.作者对傅鼐的举荐有误和失察家人的过失并不隐讳,对主人公生平的记叙客观真实。
【小题5】(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闻命,负书一箧步往,率家僮斧薪自炊。(3分)
(2)会贼有求降意,而盈廷诸臣皆欲遣使议和罢兵。(3分)
(3)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苏洵《六国论》)(4分)

5.现代文阅读(共1题)

6.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根生  
刘林
懂事时根生就听说自己的头上还落过个哥,哥打小就显出鬼头聪明,两岁不到就能从1到100顺着数倒着数,一村人都说这孩子见着出息了。哥六七个年头时,在门口的水塘边耍,瞅见水面浮着条斤把重的鱼,鱼半死不活的,哥就乐颠颠地拿着根竹竿去捞,想给爹弄顿下酒菜,爹嗜好红烧鱼块。鱼没上岸,哥脚底一滑,扑进水塘里。水塘像口大铁锅,一下子把哥吞没了。
哥走了,爹娘也跟着闯了趟鬼门关。娘再也见不得鱼,一看见鱼胸口就疼,就一口口呕吐。爹一想哥心就空了寡了,再也沾不得丁点鱼腥。
哥的头上还顶着两个姐,哥走了两年多才有的根生。
根生生得跟哥一个模子,爹娘把对哥的爱挪到根生身上,根生却没显出哥的聪明劲。根生打小就觉得活在哥的身影里,在爹娘的眼里,他是哥的一道影子。爹娘一说到哥两眼就活了。
根生的心一揪一揪地疼,他在心里使劲喊:爹娘,根生不是哥,根生是根生,哥是哥。你哥也叫根生。有次娘说漏了嘴。
根生心上捅了一把刀子,哥叫根生,爹娘给他取了哥的名字,他成了哥的替身,替哥在这世上活着,却活不出哥的成色。根生心淌着血,他认定自己做不了哥,他替哥在这世上活着,他自己又活在哪呢?
根生。娘扯着嗓子喊。
娘喊破天根生横竖就是不应。娘喊急了,根生丢过一句硬生生的话:你叫哥的魂。
从娘那里,根生还得知三朝时爹给取了个名——苗生,满月时爹给改的名——根生。苗生。根生认定苗生才是自个的名。根生让爹把他的名字改过来,叫苗生。爹不答应。哥死了,你们把我当成哥。根生顶撞起来。
爹气疯了,逮着根生狠狠揍了一顿。
根生咬紧牙硬挺着,一声也不叫唤。小子,咋不叫一声。爹打得手软了,颤着声骂。打死才好,打死了根生,苗生就活了。根生盯着爹,恨恨地说。
爹心头一颤,手再也落不下。爹突然呜呜咽咽地哭了,根生根生,爹一边哭一边含混地说。
根生昂起头走到屋外去了,屋外的阳光很好,满天满地的温馨阳光。
我叫苗生。根生在墙壁、围墙到处写下这四个字。
一村子人盯着这四个字不由地笑。
爹心头发冷,脊梁骨发凉,这犟驴子闹得一村子人都在看王家的笑话。一根藤上的瓜,弟咋一点不像哥呢。
根生跟自个的名字拧上了劲,他让人喊他苗生,偏偏没一人叫他苗生,都一口一个根生地喊。
他时常全身青一块紫一块地回家。根生却感不到身体的伤痛,心中生出一种快感,他为了自己的名字痛痛快快地打了一场又一场架。
根生闹得学校鸡犬不宁,被学校开除了。
回家后根生跟爹娘下地干活,农活一点就通,成了一把好手。根生不愿老呆在地里干活,喜欢爬树,爬到高高的树上,瞅着树底下走过的一个个村人。根生的目光跟毒虫似的,蛰得村人一个个心里发毛。
王根生,快下来……村人站在大树下轰他。这王根生,咋像大家都欠了他血债。
根生,快下来,跟娘回家。娘常对大树喊。
根生像只壁虎贴在高高的树上,瞅着娘,目光扎得娘心头又疼又苦。
根生呆在大树上,很少下到地上,一天偷偷地下几回地也只是回家找点吃的填肚子。
一年到头,根生活在大树上,在村里的一棵棵大树上来来去去。
有天,根生像个野人似的出现在爹娘的眼前,根生突然安分下来,安分守己地活着,再也不去上树了。
娘心头高兴,但闹不懂根生为啥突然变了个人。娘费尽心机才掏出根生的几句话:他亲眼看见村头冯二婶投的水,是淹死哥的那口水塘。心一下子惊醒了,他也像跟着冯二婶投了回水。从树上飞快溜下地,他奔到水塘边时,水面静了,又开始皱着细微的波浪。根生站在淹死哥的地方,觉得苗生死了,根生活了。
娘一下子惊了心,哭着喊,苗生,你终于回家了。
苗生,不上树啦。村人见了根生笑吟吟地说。
我叫根生。根生大声地说。
村人一个个开心地笑,喊,苗生,苗生……
我叫根生。根生也一起开心地笑起来。
不过,村里人走到大树下时,总要习惯地抬头向上望一望,喊声根生……
(选自《中国2013 年年度微型小说》,有删改)
【小题1】小说中的主人公王根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小题2】小说开头叙述了有关哥哥的事情,有什么作用?请联系文本简要分析。(6分)
【小题3】作品为什么以弟弟根生接受“根生”这个名字为结尾?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小题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作品中主人公的父母在他一出生就为他取了死去的哥哥的名字,是希望他能够代替哥哥活着,来满足他们对失去的大儿子的无限思念之情。
B.小说通过叙述王家二儿子王根生的心路历程,表现了人物从任性抗争到妥协接受的思想性格的转变,揭示了人与人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包容的复杂关系。
C.“屋外的阳光很好,满天满地的温馨阳光”,这一环境描写不仅暗示了父亲惩戒根生的失败,更烘托了根生与父亲抗争后自我满足的心情。
D.根生希望所有的人喊他苗生,可是人们却偏偏喊他根生,主要是因为大家觉得这件事很好笑,另外,还希望通过这件事想看一看根生会有怎样的犟表现。
E.这篇小说段落短小,大量采用一句一段的结构形式,语言简洁而朴实,极富生活化和口语化,这样写更有利于表现人物形象。

6.语言表达(共1题)

7.
把画线部分改写成一个单句,使它与下文衔接顺畅。(5分)
三星堆文化引人注目,从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铜面具,这些青铜面具模样不同寻常这是三星堆文化的一个奇特之处。这些面具几乎千篇一律地是粗眉毛、大眼睛、高鼻梁、阔扁嘴,几乎没有下巴颏。仔细观察这些青铜面具,两只耳朵上各有一个小孔。这种面具的脸型与现代当地人大相径庭,代表什么使人费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