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1565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19

1.综合题(共4题)

1.
读东北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东北地区大部分地处我国地势的  级阶梯.
(2)东北地区玉米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平原名称),其布局的优势自然条件有哪些?
(3)图中数字代表的山脉名称是①    ,②   ,③
(4)东北地区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
(5)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在__________(平原名称)其商品率高的原因(    )
A.   人少地多,粮食总产高 B.生产条件、原有基础好
B.   纬度高,一年一熟
B.湿地多,单产高
2.
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位于美国东南部的田纳西河流域曾经是美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后来经过该流域管理局(简称TVA)的治理,从根本上改变了流域落后的面貌。TVA的管理成为流域管理的一个独特和成功的范例而为世界所瞩目。

材料二: 黄河某段与田纳西河流域图


(1)美国田纳西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试分析其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2)从图中特点可知,田纳西河与黄河水能资源开发的共同方式是:
(3)19世纪后期,田纳西河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始对流域内的资源进行大规模的掠夺式开发,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和发展问题。具体表现在:
(4)流域内的水系可能有哪些方面的开发价值?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据新华社记者报道,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西电东送的三大通道,北路通道送电能力达250万千瓦,中路送电能力达120万千瓦,2005年后将逐年增加至300万千瓦以上,南路通道送电能力达300万千瓦,我国东部地区缺电情况将得到明显缓解。西电东送的三条路线示意图如下图。


(1)北路送电路线输送的是_________上游的水电和将______ 、___内蒙古等省区的丰富_____资源转化成电能输出,输送的终点是______工业基地。
(2)中线送电线路主要输送水电,它将___________水能输送到_____地区。
(3)水电作为常规能源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 的优点。
4.
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了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产业典型产品周期示意图
(1)产业典型产品周期一般分为四个阶段,依据“产业典型产品周期示意图”判断,信息产业处于____________期和____________期,纺织工业处于____________期和____________期。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下图表示_____________型产业在东亚地区的转移。吸引该产业转移的地区,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产业转移对转移国或地区而言,往往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据下图分析日本产业向国外转移对日本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

(4)按下图中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你认为我国在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过程中应采取怎样的策略?

2.单选题(共22题)

5.
适宜在东北农业基地大量种植的农作物有(   )
A.冬小麦、黄麻、水稻B.柑橘、菠萝、椰子
C.甘蔗、水稻、玉米D.春小麦、亚麻、甜菜
6.
田纳西河流域多山、水流急、水量变化大,对航运不利。改善这一状况的措施是(    )
A.增加船只动力B.拓宽加深航道
C.修建水坝,船闸D.增大船只吨位
7.
欧洲西部河流发展航运的条件优越,从自然因素考虑是欧洲西部(  )
①经济发达 ②地形平坦 ③水能丰富 ④降水丰沛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8.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铁路干线的名称是
A.兰新线B.兰青线C.包兰线D.陇海线
【小题2】图中沙障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宁夏平原的农田B.保护铁路畅通无阻
C.调节气候D.减少水土流失
9.
下图为我国两省级行政区之间产业转移和资源调配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小题1】乙省向甲省转移的主要产业是(   )
①技术密集型产业
②资金密集型产业
③资源密集型产业
④劳动密集型产业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小题2】产业转出对乙省的影响有(   )
①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加重环境污染
④改善生态环境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10.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据此完成下题。

上图是我国四个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区依次是( )
A.苏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东北地区
B.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
D.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
11.
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下列区域中主要按照自然地理指标划分的是(   )
A.东北平原B.黑龙江省
C.俄罗斯D.沪宁杭工业区
12.
关于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煤炭资源丰富 ②市场广阔
③位置适中    ④交通落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3.
石漠化地区集中在云贵高原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降水集中
②不合理的农业活动
③土层薄,水土易流失  
④地表径流缺乏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14.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是东北地区哪一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   )
A.平原区B.西部草原区
C.山区D.林业和特产区
15.
下图为“不同区域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若该自然资源为天然气,则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我国东北地区—①B.我国华北地区—②
C.我国东南沿海地区—③D.我国西北地区—④
【小题2】图中四地之间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
A.①→②B.④→①C.③→④D.②→③
16.
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
A.丰富的矿藏资源B.旅游业的带动
C.便利的航运条件D.全国最大电力供应基地
17.
世界上热带雨林的最大分布区是(    )
A.东南亚地区B.非洲刚果河流域
C.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D.巴西高原
18.
水稻是亚洲主要的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是保障其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实时监测和预报水稻病虫害灾情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全球定位系统、数字地球B.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D.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
【小题2】下列技术关键装置为传感器的是(   )
A.遥感技术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技术D.电子通信技术
1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A.水侵蚀B.风力侵蚀
C.冰融作用D.盐碱化
20.
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发展水平B.生活特点C.发展方向D.发展条件
21.
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荒漠化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区B.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是气候异常造成的
C.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D.盐渍化不属于土地荒漠化
22.
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西气东输”线路穿越的省区中,涉及黄河流域的有(   )
A.宁、陕、晋、川、鲁B.甘、宁、陕、晋、豫
C.青、甘、宁、内蒙古、豫D.新、青、陕、晋、豫
【小题2】下列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中,有利于改善输入区大气环境质量的工程是(   )
①西气东输    
②北煤南运    
③南水北调    
④西电东送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3.
为进一步发展山西经济,使资源大省转化为经济大省,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综合利用煤炭资源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的办法不包括
A.发展电力工业B.发展化学工业
C.降低煤炭运输成本D.发展冶金工业
【小题2】“坑口”电站建设的意义作用不包括(    )
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B.改善能源工业结构
C.增加经济产值D.降低山西的环境污染
24.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据此可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
①城镇数量猛增,城市交错分布
②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③逆城市化现象凸现
④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分布密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5.
读工业部门产品成本比例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在我国,发展甲类工业最具优势条件的地区是(   )
A.闽南三角地带B.长江三角洲
C.山东半岛D.辽东半岛
【小题2】20世纪下半叶,丙类工业在东亚转移的先后顺序是(   )
A.日本—中国沿海—韩国—中国内地B.中国内地—中国沿海—韩国—日本
C.日本—韩国—中国沿海—中国内地D.韩国—日本—中国沿海—中国内地
26.
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
A.生物残体分解快B.植物生长速度快
C.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D.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3.选择题(共5题)

27.“十一”期间,小明和父母一起开车到距家200千米的景点旅游,出发前,汽车油箱内储油45升,当行驶150千米时,发现油箱油箱余油量为30升(假设行驶过程中汽车的耗油量是均匀的).
28.在下面的解题过程的横线上填空,并在括号内注明理由.

如图,已知∠A=∠F,∠C=∠D,试说明BD∥CE.

解:∵∠A=∠F(已知)

∴AC∥DF({#blank#}1{#/blank#})

∴∠D=∠{#blank#}2{#/blank#} ({#blank#}3{#/blank#})

又∵∠C=∠D(已知)

∴∠1=∠C(等量代换)

∴BD∥CE({#blank#}4{#/blank#})

29.

《登幽州台歌》中,作者在高处观景,为何会“怆然”呢?

30.

《登幽州台歌》中,作者在高处观景,为何会“怆然”呢?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泰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劫,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宋之于唐,只好说像东汉之于西汉,有事而无故,有形势推迁,而制度建立。只因宋初太宗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揽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引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之得失》

材料二: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三: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对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偿是专出于—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22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