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东北地区大部分地处我国地势的 级阶梯.
(2)东北地区玉米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平原名称),其布局的优势自然条件有哪些?
(3)图中数字代表的山脉名称是① ,② ,③ 。
(4)东北地区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
(5)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在__________(平原名称)其商品率高的原因( )
A. 人少地多,粮食总产高 B.生产条件、原有基础好 B. 纬度高,一年一熟 | B.湿地多,单产高 |
材料一: 位于美国东南部的田纳西河流域曾经是美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后来经过该流域管理局(简称TVA)的治理,从根本上改变了流域落后的面貌。TVA的管理成为流域管理的一个独特和成功的范例而为世界所瞩目。
材料二: 黄河某段与田纳西河流域图

(1)美国田纳西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试分析其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
(2)从图中特点可知,田纳西河与黄河水能资源开发的共同方式是: 。
(3)19世纪后期,田纳西河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始对流域内的资源进行大规模的掠夺式开发,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和发展问题。具体表现在: 。
(4)流域内的水系可能有哪些方面的开发价值?
据新华社记者报道,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西电东送的三大通道,北路通道送电能力达250万千瓦,中路送电能力达120万千瓦,2005年后将逐年增加至300万千瓦以上,南路通道送电能力达300万千瓦,我国东部地区缺电情况将得到明显缓解。西电东送的三条路线示意图如下图。

(1)北路送电路线输送的是
(2)中线送电线路主要输送水电,它将
(3)水电作为常规能源具有

产业典型产品周期示意图
(1)产业典型产品周期一般分为四个阶段,依据“产业典型产品周期示意图”判断,信息产业处于____________期和____________期,纺织工业处于____________期和____________期。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下图表示_____________型产业在东亚地区的转移。吸引该产业转移的地区,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产业转移对转移国或地区而言,往往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据下图分析日本产业向国外转移对日本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

(4)按下图中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你认为我国在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过程中应采取怎样的策略?

2.单选题- (共22题)

【小题1】图中铁路干线的名称是
A.兰新线 | B.兰青线 | C.包兰线 | D.陇海线 |
A.保护宁夏平原的农田 | B.保护铁路畅通无阻 |
C.调节气候 | D.减少水土流失 |

【小题1】乙省向甲省转移的主要产业是( )
①技术密集型产业
②资金密集型产业
③资源密集型产业
④劳动密集型产业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①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加重环境污染
④改善生态环境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上图是我国四个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区依次是( )
A.苏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东北地区 |
B.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
C.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 |
D.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 |

【小题1】若该自然资源为天然气,则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我国东北地区—① | B.我国华北地区—② |
C.我国东南沿海地区—③ | D.我国西北地区—④ |
A.①→② | B.④→① | C.③→④ | D.②→③ |
【小题1】实时监测和预报水稻病虫害灾情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全球定位系统、数字地球 | B.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
C.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 | D.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 |
A.遥感技术 | B.地理信息技术 |
C.全球定位技术 | D.电子通信技术 |

【小题1】图中“西气东输”线路穿越的省区中,涉及黄河流域的有( )
A.宁、陕、晋、川、鲁 | B.甘、宁、陕、晋、豫 |
C.青、甘、宁、内蒙古、豫 | D.新、青、陕、晋、豫 |
①西气东输
②北煤南运
③南水北调
④西电东送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小题1】综合利用煤炭资源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的办法不包括
A.发展电力工业 | B.发展化学工业 |
C.降低煤炭运输成本 | D.发展冶金工业 |
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 B.改善能源工业结构 |
C.增加经济产值 | D.降低山西的环境污染 |
①城镇数量猛增,城市交错分布
②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③逆城市化现象凸现
④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分布密集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小题1】在我国,发展甲类工业最具优势条件的地区是( )
A.闽南三角地带 | B.长江三角洲 |
C.山东半岛 | D.辽东半岛 |
A.日本—中国沿海—韩国—中国内地 | B.中国内地—中国沿海—韩国—日本 |
C.日本—韩国—中国沿海—中国内地 | D.韩国—日本—中国沿海—中国内地 |
3.选择题- (共5题)
如图,已知∠A=∠F,∠C=∠D,试说明BD∥CE.
解:∵∠A=∠F(已知)
∴AC∥DF({#blank#}1{#/blank#})
∴∠D=∠{#blank#}2{#/blank#} ({#blank#}3{#/blank#})
又∵∠C=∠D(已知)
∴∠1=∠C(等量代换)
∴BD∥CE({#blank#}4{#/blank#})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泰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劫,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宋之于唐,只好说像东汉之于西汉,有事而无故,有形势推迁,而制度建立。只因宋初太宗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揽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引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之得失》
材料二: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三: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对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偿是专出于—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22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