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黑龙江省哈尔滨九中高三第四次(12月)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1534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4题)

1.
填入横线上的内容,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今年清明刚过,这好雨就来了。________ 。一群孩子还在这霏霏细雨中玩着篮球,他们似乎并没发觉;即使发觉了,恐怕也会是“斜风细雨不须归”吧。
①你再看看地面吧!一点点颜色变浓,而后渐渐有了小水泊,那若蜻蜓点水的纹圈不就是春雨的杰作吗?
②杜甫在《春夜喜雨》里说春雨“润物细无声”,今年这雨除了无声,还隐匿了行迹。
③你看看黝黑的门洞吧!那细若蛛丝的不就是春雨吗?
④你再看看笼于烟雨蒙蒙中的远山吧,那不是披了轻纱的少女的胴体吗?
⑤行于这雨中,你只觉得天潮潮、地湿湿,脸颊莫名凉爽,而你却发觉不了它。
A.⑤③④①②B.③①④②⑤
C.②⑤③①④D.⑤②③④①
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3.

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B高度相等,A对地面的压力大于B对地面的压力。若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厚度,则留下部分的对地面的压力FAFB的关系是(  )

4.

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B高度相等,A对地面的压力大于B对地面的压力。若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厚度,则留下部分的对地面的压力FAFB的关系是(  )

2.诗歌鉴赏(共1题)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以下小题。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小题1】词的上片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分)
【小题2】词的下片主要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请简要赏析。(6分)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6.
《尚书》是中国最古的皇室文集,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汉人传说先秦时《书》有100篇,其中《虞夏书》20篇,《商书》、《周书》各40篇,每篇有序,题孔子所编。《史记·孔子世家》也说到孔子修《书》。但近代学者多以为《尚书》编定于战国时期。秦始皇焚书之后,《书》多残缺。今存《书序》,为《史记》所引,约出于战国儒生之手。汉初,《尚书》存29篇,为秦博士伏生所传,用汉时隶书抄写,被称为《今文尚书》。又,西汉前期,相传鲁恭王拆孔子故宅一段墙壁,发现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字体书写的,所以称《古文尚书》,它比《今文尚书》多16篇,孔安国读后献于皇家。因未列于学官,《古文尚书》未能流布。
《尚书》所录,为虞、夏、商、周各代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其中虞、夏及商代部分文献是据传闻而写成,不尽可靠。“典”是重要史实或专题史实的记载;“谟”是记君臣谋略的;“训”是臣开导君主的话;“诰”是勉励的文告;“誓”是君主训诫士众的誓词;“命”是君主的命令。还有以人名标题的,如《盘庚》、《微子》;有以事为标题的,如《高宗肜日》、《西伯戡黎》;有以内容为标题的,如《洪范》、《无逸》。这些都属于记言散文。也有叙事较多的,如《顾命》、《尧典》,其中的《禹贡》,托言夏禹治水的记录,实为古地理志,与全书体例不一,当为后人的著述。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修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很有影响。
就文学而言,《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尚书》中的文章,结构渐趋完整,有一定的层次,已注意在命意谋篇上用功夫。后来春秋战国时期散文的勃兴,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秦汉以后,各个朝代的制诰、诏令、章奏之文,都明显地受它的影响。刘勰《文心雕龙》在论述“诏策”、“檄移”、“章表”、“奏启”、“议对”、“书记”等文体时,也都溯源到《尚书》。《尚书》中部分篇章有一定的文采,带有某些情态。如《盘庚》3篇,是盘庚动员臣民迁殷的训词,语气坚定、果断,显示了盘庚的目光远大。《无逸》篇中周公劝告成王:“呜乎!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秦誓》篇中写秦穆公打了败仗后,检讨自己没有接受蹇叔的意见时说:“古人有言曰:‘民讫自若,是多盘。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是惟艰哉!’我心之忧,日月逾迈,若弗云来!”话语中流露出诚恳真切的态度。此外,《尧典》、《皋陶谟》等篇中,还带有神话色彩,或篇末缀以诗歌。因此,《尚书》在语言方面虽被后人认为“佶屈聱牙”(韩愈《进学解》),古奥难读,而实际上历代散文家都从中取得一定借鉴。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第1、2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尚书》是中国最古的皇室文集,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是我们研究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历史的可参考的重要文献资料。
B.传说先秦时《尚书》有100篇,其中《虞夏书》20篇,《商书》《周书》各40篇,每篇有序,题孔子所编。
C.秦始皇焚书坑儒导致尚书残缺不全,《今文尚书》29篇,约出于战国儒生之手,曾为《史记》所引。
D.《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曾经修《书》的史实,遭到了近代学者的质疑,近代学者多以为《尚书》编定于战国时期。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相传比《今文尚书》多16篇的《古文尚书》,是在拆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的,虽被献于皇家,却因未列于学官而未能流布。
B.《尚书》的内容既有重要史实或专题史实的记载,也有记录君臣言论的记言散文,还有记述较多的古地理志篇目。
C.《尚书》或记史,或记言,或写人,或叙事,内容繁杂;还有托言夏禹治水的记录(实为古地理志),与全书体例不一。
D.《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修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很有影响。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尚书》中的文章,结构渐趋完整,有一定的层次,注意立意谋篇;部分篇章还有一定的文采或带有神话色彩,所以说是中国古代散文形成的标志。
B.《无逸》篇中周公劝告成王的话,体现了西周政治家周公对百姓疾苦的关注,也表现了《尚书》的民本思想。
C.《尚书》在文学和文体学方面对后世有相当的影响,就连《文心雕龙》对许多文体的论述也都溯源到《尚书》。
D.《尚书》是一部中国最古的皇室文集,既具有一些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纪实特点,又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代史传文学有一定的影响。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尹卫东:有些奇迹只发生在中关村
  1988年,尹卫东当选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当年23岁的他是56位“人才”中最年轻的一位。19岁,发现“以人胚肺二倍体细胞分离一株甲型肝炎病毒”;22岁,完成“甲型肝炎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的研制。尹卫东搞科研的大路似乎明亮而平坦。
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再次把北京科兴和来到北京科兴任总经理的尹卫东推上了风口浪尖。虽然面对非典,我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但是,百年未遇的疫情确实让大家感到了害怕。
  “怎么办?”听说老百姓们已经开始抢购中药,深谙疾病防控的尹卫东知道这种方法实在行不通。首先,中药只是心理安慰,不会对预防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其次,如果十几亿人都抢购中药,那么,没有任何一种药是够量的,必将引起更大的恐慌。焦急的尹卫东立刻写信,通过中关村管委会向时任北京市委书记的刘淇表示“大炮不能上刺刀,解决疫情还得靠疫苗”。
  尹卫东给市政府的信发出后,中关村管委会非常重视。时任管委会主任的戴卫拨给北京科兴100万元当做“路费”,使他得以开始找实验用的猴子、找P3实验室。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范伯元用一整天的时间,亲自陪尹卫东在北京找合适的P3实验室。时任医学科学院党委书记的刘谦、副院长何维一路绿灯地支持尹卫东这种“站出来”的勇气和决心。在北京科兴的办公室内,刘谦与尹卫东半小时便谈妥SARS疫苗的研发部署,并同意由北京科兴牵头研发。
  虽然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完成SARSⅠ期临床的单位,但在尹卫东嘴里,当时的北京科兴却是个“小破公司”,因为“融资的1亿元全都盖了厂房”。可就是这样规模的公司,却足以让“中国向世界宣称,我们防治非典取得成功!”
  那是非典末期的一天,尹卫东去一个发廊理发,当天的青年报刊登了非典疫苗研制成功的新闻。一位理发员高兴地对周围人说,“这下可好了,有疫苗了,不用再害怕了,咱们的生意也该好了”。那一刻,尹卫东深深地为自己的工作感到欣慰。
  2009年4月13日,墨西哥发现首例人感染甲型H1N1病例。十多天后,美国CDC确认在美发现20起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例。疫情迅速在全球蔓延。H5N1在动物间是100%感染,100%死亡,对人感染率低,但病死率高。H1N1引发的是流感大流行,病死率低,但传染性强,而且病毒存在很大的变异可能,乃至引发第二轮传染高潮。
H1N1也是尹卫东面临的一场战役。它考验的是北京科兴对于一种新发传染病疫苗的全产业链运作能力。
从6月8日获得由世卫组织提供的疫苗生产用毒株,到9月2日甲型H1N1流感疫苗正式获得生产批准,短短87天的时间,北京科兴证明了自己能行。
  作为世界第一支甲流疫苗的研发公司,北京科兴再次震惊了世界!CNN记者采访尹卫东时提出:是不是因为北京承办了奥运会,所以人人都有争第一的精神?
  “争第一?不!那些都是虚的。我只是在想,美国只有3亿人口,而疫苗生产能力是6亿;我国有13亿人口,而我们的疫苗生产能力是1亿。所以我们比他们更加紧迫。”尹卫东私下对记者说。
“支撑胆大,靠的是科技力量。在中关村这个地方,开门就是神仙。”尹卫东讲起2003年10月发生的一件事,那时,公司缺少一名做SARS疫苗DNA的研究人员,发出招聘启事后,10月3日马上就有一名博士前来面试,面试完的当天就开始上手做了。“那是在十一休假期啊,而且这位博士的专业水平确实非常高,一周就有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非典来临时,十几亿人都抢购中药,尹卫东对此感到非常担心,担心这会引起中药价格的上涨,使本来感到害怕的人们更加恐慌。
B.“大炮不能上刺刀,解决疫情还得靠疫苗”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用中药不能解决非典疫情的道理。
C.发廊一理发员看到报上刊登的非典疫苗研制成功的新闻后,就高兴地对周围人说的话,从侧面反映了SARS疫苗研制成功的重大意义。
D.第七段写甲型H1N1流感疫情迅速在全球蔓延,病死率高,是为了衬托尹卫东在短短87天的时间内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支甲流疫苗的奇迹。
E.“在中关村这个地方,开门就是神仙”,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这个地方环境很好,关心科研的人很多。
【小题2】文章第一段运用了一连串的数字,请分析其作用。(6分)

   

    

【小题3】文章写了尹卫东哪些奇迹?各突出了他的什么精神?(6分)

   

    

【小题4】文章题目是“尹卫东:有些奇迹只发生在中关村”,但文章大写尹卫东的奇迹,有人认为应改为“尹卫东的奇迹”,你认为哪个题目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

   

    


   
  

4.语言表达(共1题)

8.
将下面的长句改为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不改变原意,可以增删个别词语。(4分)
美国总统奥巴马于近日签署一项决定解除对使用美国联邦政府资金支持胚胎干细胞研究限制的行政令对科学发展而言是个好消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