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1题)
总部位于“硅谷”的美国苹果公司是世界著名电子企业,于2010年10月在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设立生产基地。2016年苹果公司公布的全球766家零部件生产企业中,中国大陆346家、台湾41家、日本126家、美国69家。数据显示,该生产基地生产的智能电子产品约占革采公司全球总产量的一半,产品主要销往美国、英国、中国等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成为苹果公司全球最大生产基地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A.铁路交通方便 | B.市场潜力大 |
C.生产成本低 | D.研发力量强 |
A.接近原料地 | B.接近研发中心 |
C.靠近消费市场 | D.接近国际航空港 |
A.研发能力下降 | B.原材料成本高 | C.市场空间狄小 | D.产业链不完备 |
100多年前,美国的纺织厂都在新英格兰地区。后来,开始向南方转移,并在南卡罗来纳州形成了“纺织工业走廊”,但2007年当地纺织工业几乎消失殆尽,少数生存下来的是面向“小众市场”、创新型和技术含量高的纺织企业。2014年,一批中国纺织企业落户南卡罗来纳州,“纺织工业走廊”再次焕发生机。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影响美国纺织企业向南方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原材料 | B.市场 | C.劳动力成本 | D.国家政策 |
A.原材料枯竭 | B.产业结构调整 | C.市场需求减少 | D.技术不断创新 |
A.产业基础好 | B.劳动力成本低 | C.国家政策优惠 | D.交通运输便捷 |
江苏无锡是中国光伏产业最为集中的地区。自2001年首家中澳合资光伏企业成立。至2011年,无锡光伏产业发展实行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关键零部件、生产设备和销售市场主要依赖国外)参与国际市场竞争。2016年,无锡市太阳能电池产能占全国总规模的50%以上,已形成包括光伏材料、电池原件、光伏组件、逆变器、运维服务、数据管理等各生产环节的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光伏制造设备的本地化率已经超过50%;企业在为客户提供电子化学品原料的同时,还针对单晶硅和多晶硅生产中的化学品污染问题,主动研发废化学品的回收再利用技术;开发了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对遥远地区的风能、光伏等发电装置的远程监控、运行管理和维护技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与发达国家相比,2001~2011年间无锡光伏产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
A.生产成本较低 | B.原料资源丰富 |
C.交通位置优越 | D.市场需求量大 |
A.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
B.智能化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服务 |
C.技术研发和创新 |
D.废化学品的回收再利用 |
A.太阳能资源丰富 |
B.国家新能源政策的扶持 |
C.清洁能源市场需求量大 |
D.光伏全产业链的强力支撑 |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比特币挖矿厂共同的区位条件是( )
①高速交通便利 ②通信网络发达 ③电力充足且廉价 ④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集中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A.气候寒冷,温度较低 | B.建设成本较低廉 |
C.位置偏僻,安全性较高 | D.接近数据消费市场 |
A.污染土壤 | B.释放废热 |
C.产生电子垃圾 | D.放射性污染 |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旗帜公司选址的主要区位优势是当地( )
A.地广人稀,租金较低 | B.环境清洁,牧草优质 |
C.临近市场,交通便利 | D.牧业基地,便于协作 |
A.降低生产成本 | B.缩短运输距离 |
C.保证产品质量 | D.减少工人数量 |
金丝雀码头位于伦敦市东区的泰晤士河(见下图),距伦敦老城区约5千米,这里曾是世界最繁荣的码头之一。20世纪60年代,金丝雀码头地区走向衰落;80年代,政府决定将其改造成与伦敦金融城相配合的新兴CBD;90年代,世界金融巨头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等国际知名金融企业在此落户。目前,金丝雀码头已转型为伦敦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20世纪60年代,金丝雀码头地区走向衰落的原因可能是( )
A.交通运输方式进步 | B.河道弯曲,淤积严重 |
C.伦敦金融城的冲击 | D.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
A.产业基础较好 | B.水陆交通便利 |
C.人口素质较高 | D.租金税收优惠 |
A.延长交易时间 | B.共享客户信息 |
C.获得集群效应 | D.河港地位恢复 |
【小题1】随着光伏智能道路的逐渐推广,受影响最大的是
A.水泥工业 | B.汽车维修 | C.汽车工业 | D.石油工业 |
A.园林工程绿化 | B.新材料工业 | C.广告业 | D.电力工业 |
A.莫斯科 | B.广州 | C.伦敦 | D.悉尼 |
【小题1】【小题2】建水成为四大名陶----紫陶的发祥地,主要得益于
A.独特的五色陶土原料 | B.独特的制作工艺 |
C.悠久的制陶历史 | D.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
A.生产交流协作 | B.产品升级换代 | C.优化产业结构 | D.改善环境质量 |

【小题1】德国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在华投资的时空特征主要表现为
A.由南方向北方扩散 | B.大多集聚在中西部等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 |
C.由沿海逐渐向内陆城市扩张 | D.从内陆城市向沿海中心城市扩散 |
A.发挥劳动力价格优势,增强产业竞争力 |
B.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外资知识密集型企业向内陆地区扩张 |
C.重视教育的投入,向“世界制造中心”升级 |
D.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 |

【小题1】20世纪80年代初华强北成为工业区的主要原因是
A.原材料充足 | B.劳动力充足 |
C.国家政策倾斜 | D.市场广阔 |
A.服务设施齐全 | B.企业竞争加剧 |
C.人力成本上升 | D.土地成本上升 |
A.电子信息产品供应链完整 | B.研发设计和市场销售能力强 |
C.金融服务和物流配送快捷 | D.劳动力和产品价格相对较低 |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